技艺劳育课程同样具备促进学习者知识迁移的价值。由于技艺劳育课程中的教学、学习与评价都是结构化的安排,学校教学与工作场所教学间的要素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匹配与衔接,那么这种验证也就更有效率和目的性,更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技艺劳育为学生或学生提供了工作场所之间知识的迁移机制。技艺劳育中的工学交替与周期性、阶梯化的设计则能够促进学生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层面的思考。......
2023-11-23
知识的学习,指的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行为。技艺劳育的首要价值就是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到从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这一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艺劳育提供了不同类型知识的获取情境
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特征中,存在一部分知识只能在一个场所获得的情况。例如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生产情境知识是必须在工作现场才能获得的知识;服务业中的区域性服务知识是必须在扎根工作岗位所在区域中才能获得,而工作情境知识也只能要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获得。技艺劳育课程提供了获取生产情境知识与区域性服务知识的平台。当学习者进入真实的工作场所后,他们将受到真实的工作制度的约束、操作真实的工作器械、接触真实的一线从业人员、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处理真实的工作问题。这些元素都将促进员工的组织社会化。即使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不在实习企业工作,他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适应环境、捕捉环境信息、处理新环境各类问题的重要性与方法。例如学生通过与从业人员间的互动了解了一线从业人员的工作心态,通过受企业的制度规范知道了未来可能在行为上需要进行调整的地方,通过与企业的各类工具和器械的操作了解了目前类似规模企业的技术水平等。区域性服务知识同样如此。例如学习者通过与酒店前台的老师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现场学习后,能够了解酒店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酒店周围企业或学校的数量对酒店客户结构的影响,进而将这一思维模式应用到未来的工作当中。
(二)技艺劳育提供了高效率获取部分类型知识的情境
有些知识可以从学校、企业、培训中心、社区乃至社会获得,但是技艺劳育提供了这些知识高效率的获取场所——学校与企业。近代学校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知识领域爆炸式增加的成果,体现了科学对技术影响的不断提升,也体现了人类追求对未知世界更深探索的野心。有国家监督厂矿企业举办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的技术学校,使职业教育从劳作场所转入学校,以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形式出现,促进了近代实业教育制度的确立。学校以具有标准形态的教室为基本教学场所,以教师的言语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人类知识的精华以更高效率且系统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以更短的时间进入到某一职业或专业中的核心领域。而企业作为传统学生制中工作场所学习在近代以来的“替代品”,以特定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工作流程、规则规范等构成一定的学习情境,继续发挥其现场教学的功能。但是与传统学生制中工作场所学习的过程不同的是,技艺劳育课程中的企业现场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包括学习者的学习计划和指导者的教学方案。这是比利特“情境—活动结构嵌套模式”对工作场所学习的认识。基于此,学校和企业就构成了学习者结构化的学习情境。[1]
那么这一结构化的学习情境如何帮助学习者高效率的获取知识呢?(www.chuimin.cn)
对于理论知识而言,尽管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也可以获取,但是这种学习比较缺乏有目标、系统性的设计。由于理论知识数量大、关系复杂,通过专业的梳理、编码和有目的、有节奏、有监督、“支架式”的传授,可以使学习者循序渐进地、更有效率地接触到知识系统中最核心、基础与相对于初学者而言有价值的部分。例如制造业从业人员在学习各类加工材料的特性时,可以按照“金属的性能—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铁碳合金—碳素钢—钢的热处理—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和硬质合金—非金属材料”的顺序进行。这种顺序遵循了从“金属整体特性及处理”到“常见金属的特性与处理”,再到“非金属材料”的基本顺序,是“整体到部分”和“一般到特殊”的设计逻辑。这样的逻辑,以及按照这样的逻辑所编制的教材与开展的理论教学,能够帮助学习者初步建构材料特性与加工的系统知识,且这些知识是经过精选加工的,与生产实际更为符合。学校里的理论教学主要发挥的正是这样一个功能。英国国王学院的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Winch)教授通过对赖尔“系统知识可以通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这一观点的批判,阐述了系统性学习理论知识的必要性。他认为获得系统基础理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演绎,即行动的特别主张和相关的箴言都来自事先的现有知识;二是归纳,包括在经验积累中得出的广义命题。但是归纳模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由于工作中的意外事件和操作限制会使工人受到有限情境的限制,这样就限制了任何以归纳为基础的理论;二是“个人在不具备基础系统知识的情况下,通过理论构建获得专业技能的过程,可能会因为人的不同而非常不同……工人的个人理论,不仅以经验,还以之前调整理论的经验为基础。这将影响情感被感知的方式和以此得出的结论类型”。所以,归纳式的系统知识获得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学校作为制度化学习场所所具有的合理性。
软硬件操作与工单知识、操作技能知识、判断决策知识、工艺技术知识都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抽象知识”与“情境知识”两部分。那么学校可以承担其中陈述性知识与部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部分,而企业所代表的工作场所则可以承担另一部分“程序性知识”情境化内容的教学部分。在企业中,老师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传递技能中默会的部分。Gamble(2001)认为,操作过程中的辅助“细节”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用言语解释的,但这些细节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着一种关系,那么解释就可以通过对这种关系的发现来实现。因此,视觉化就代表了一种非明确的排序原则,并通过补偿一种清晰的语法来达到规范一致性。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老师基于工艺对手和眼之间的相互判断进行了建模(modeling),然后演示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而学生则观察老师的每一个判断以及导致的结果,学生们将这个过程描述为“用眼睛学东西”。长久下来,学生就学会了判断他们自己的工作。例如学校通过理论教学、实训中心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刮研”的基本动作规范与顺序。企业则将让学生围绕真实的工件、工具与操作需求,进一步学习工作情境化的“刮研”操作。老师则通过模仿和指导的方式将“刮研”操作的一些个性化的诀窍传授给学生。学生则需要通过观察的方式,加上练习才能习得。
职业伦理规范知识、相关岗位基本知识、行业知识均与工作情境紧密相连。但是这些知识也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期间实现第一阶段的获取,企业则提供更为具体化或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取渠道。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关于一个行业发展的基本数据与信息,在进入企业后可以通过观察、与人交谈等方式获取关于行业的一些惯例、规则等更深层次的信息。
个性化创意知识与素材库知识同样会在学校教育和工作场所学习中受益,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基本理论的教学,为个性化创意知识提供理论基础(如广告设计师利用“五点透视”解决客户需要更多信息呈现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供经典案例的分析、总结、类比。企业则可以提供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目标导向式的创意知识,以及更多的鲜活的创意案例。但是由于这两类知识也与个性特征、思维特征、个人经历等有关,所以包括家庭、社区在内的社会环境也可以成为获取这两类知识重要渠道。
有关高职机电类专业技艺劳育的课堂改革研究的文章
技艺劳育课程同样具备促进学习者知识迁移的价值。由于技艺劳育课程中的教学、学习与评价都是结构化的安排,学校教学与工作场所教学间的要素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匹配与衔接,那么这种验证也就更有效率和目的性,更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技艺劳育为学生或学生提供了工作场所之间知识的迁移机制。技艺劳育中的工学交替与周期性、阶梯化的设计则能够促进学生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层面的思考。......
2023-11-23
单纯的对客体的认识不能称为知识,只有个体赋予客体以意义才能生发出知识。技艺劳育课程就提供了一个让学生拥有表层与深层意义建构的机制。知识的来源主要以教材和教师的搜集整理为主,经过精心遴选过的知识将以条理化、系统化的方式成为学生进行表层意义建构的原材料。这种转换的过程实际上是赋予这些客观知识以意义,并用其指导工作的开展。......
2023-11-23
但是以技艺劳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是否能够发挥出同样的知识创新的效果呢?知识的创造始于共同化,在经过表出化、联结化和内在化的过程后实现形式知识与暗默知识的融合吸收以及在“质”与“量”上的扩大,并开启新一轮的知识螺旋。新知识则是通过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被创造出来;②知识创新是二元情境融合的过程。这便是技艺劳育促进知识创新的内在机制。......
2023-11-23
技艺劳育概念的生发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象之物,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涵养且能够被实践验证的科学产物。在这样的转换之下,技艺劳育的“营养成分”既索取了现实情景赋予的时代养分,同时也有汲取、传承和发扬“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所内含的理论精髓。因此,基于“技艺劳育”的词根关系,可以将其理论逻辑分别解构为技艺育人观、劳动育人观以及技艺劳育观。......
2023-11-23
根据第三章的调研结果,学生十分关注技艺劳育基础课程的实践实训环节,在进行课程内容开发时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开发,以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期望。此外,技艺劳育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还应涵盖相关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满足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需求。本章节主要从评价的内容、形式和功能等方面来说明如何进行技艺劳育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2023-11-23
挖掘技艺劳育的实践逻辑,有利于探寻技艺劳育实践中的不足、问题及成因,进而有助于“病态诊断”和精准施策。所谓技育关系,就是指技艺与育人之间的联系。柏拉图的“哲学观”认为,技艺如同“知识”或“理念”,不仅具备“强人”的功能,同时深蕴育人的现实价值,即让人在技艺学习的过程中成为“美德之人”。(二)技劳关系:重专技,轻通技技艺劳育在实践逻辑层面的第二类关系是“技劳关系”。......
2023-11-23
但是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人民对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为消解“二元”分割创造了氛围,而以技艺劳育为代表的技能形成机制则为消解提供了条件或执行框架。学校和企业也将在技艺劳育这一框架下进一步延伸至在岗职业培训与职业提升阶段,两者成为促进技术专家成长的持久动力。技艺劳育提供了持续有效“经验生长”的基本模式与通道。......
2023-11-23
对学校、企业、学生(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保障他们自身的地位和利益,为技艺劳育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三)增强校企协同育人积极合作性,共同参与实践教学和培训企业在技艺劳育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运行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