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职机电类专业技艺劳育课堂改革初现成果

高职机电类专业技艺劳育课堂改革初现成果

【摘要】:挖掘技艺劳育的实践逻辑,有利于探寻技艺劳育实践中的不足、问题及成因,进而有助于“病态诊断”和精准施策。所谓技育关系,就是指技艺与育人之间的联系。柏拉图的“哲学观”认为,技艺如同“知识”或“理念”,不仅具备“强人”的功能,同时深蕴育人的现实价值,即让人在技艺学习的过程中成为“美德之人”。(二)技劳关系:重专技,轻通技技艺劳育在实践逻辑层面的第二类关系是“技劳关系”。

挖掘技艺劳育的实践逻辑,有利于探寻技艺劳育实践中的不足、问题及成因,进而有助于“病态诊断”和精准施策。通过理论与实地观察分析,职业院校技艺劳育实践依然存在“技—劳—育”三张皮分离的现象,进一步细化也就是“三重三轻”——“重成器,轻成人”“重专技,轻通技”与“重劳力,轻劳育”。

(一)技育关系:重成器,轻成人

技艺劳育在实践逻辑层面的第一类关系是“技育关系”。所谓技育关系,就是指技艺与育人之间的联系。柏拉图的“哲学观”认为,技艺如同“知识”或“理念”,不仅具备“强人”的功能,同时深蕴育人的现实价值,即让人在技艺学习的过程中成为“美德之人”。亚里士多德认为“技艺”在“为了什么”层面表示两种含义,其一是为了某产物的善,其二是为了人的善,即具有对人的伦理价值意义。美国政治学家汉娜·阿伦特将两种“为了”区别为“为了什么”和“为了什么的缘故”,前者用以表达效用,后者则指向意义明。进一步理解,前者则可以表达为“物的善”,即通过技艺学习,获得维持生活的技术或手艺,后者亦可以阐释为“人的善”,即通过技艺劳动实现自我终极价值。

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亟须根除“技术与育人”分离的问题。一是将“技术人文”思想融入培养目标。技术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教育价值观”的教育啊,也就是塑造具有健全人格且能够全面发展的人。以“技术人文”思想为宗旨,更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根本上纠正培养“工具人”的错误倾向。二是将“技术人文”思想渗透培养课程。通过建构技术思想史、技艺美学、技艺精神与社会道德等价值观层面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技艺的育人价值,启发学生自我追求和探索世间美好的兴趣,让学生在技艺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行,从而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未来职业生态人。三是将“技术人文”思想融进培养环境。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能够陶怡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达到“不言而教”的效果。在职业院校中既要营建“崇尚技艺”的文化氛围,更要构建“人文主义”的文化环境,实现技术文化与人文素养的有效结合,从而培养“文武双全”与兼容并蓄的未来人才。四是将“技术人文”思想纳入培养评价。培养评价是职业院校检验学生技能素质水平的重要环节。革新“技术工具”导向的评价理念,及时动态调整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权重,在考量技术技艺水平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学生文化素质、劳动精神与职业道德等内容的测量和评估,倒逼学校和学生做出适应性调整,进而培养将劳动者作为主体的“人”。(www.chuimin.cn)

(二)技劳关系:重专技,轻通技

技艺劳育在实践逻辑层面的第二类关系是“技劳关系”。所谓技劳关系,就是技艺与劳动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与马克思等思想家们的研究论断,亦是国内史料记载及国家领导人的主要思想,都表达出“技艺就是劳动,劳动涵盖技艺”的重要结论。遵循这一逻辑,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习得的过程,本质上就属于劳动范畴。以“技艺”为主要参照物,技艺代表专业技术能力,即拥有解决某个问题、制造某个产品或掌握某种工艺的能力;而劳动则代表通识性基础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集合,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审美能力与可持续学习能力等诸多能力类型。以能力价值为起点,通识能力是学生习得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也是弥补“技术至上”思维局限性的有效利器,更是塑造学生道德品质、敬业精神与公民意识,实现学生自由、和谐与全面发展的有效法宝。察看我国职业教育“技艺与劳动”发展实际,不难发现“专识”与“通识”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重专技,轻通技”的问题此起彼伏。

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由传统的“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技术人才”升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迫切需要我们理顺“技艺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解决“重专技,轻通技”的问题。第一,树立通识教育理念。肇始于19世纪初期的“通识教育”,是为学生灌输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等一般性知识作专业和非职业的教育。通识教育主张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如同“土壤”与“作物”,唯有土壤肥沃才能达成作物丰收,两者并不对立而是共融。职业院校理应牢固树立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劳动教育始终,扎实培养学生通识技能,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优化通识教育师资。师资水平与通识教育质量密切关联。可以通过“外引”与“内培”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优化通识教育师资。在外引上,允许通过聘请本科院校通识教育教师或国内外通识教育知名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参与学校通识教育教学、课程、教材与科研全过程。在“内培”上,依靠“师傅传帮带”的形式组建通识教育帮扶团队,开展通识教育师资校本培训,不断提升学校年轻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第三,重构通识教育课程。课程是通识教育的物化载体。从文化、历史、道德修养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层面重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更新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打造通识教育“金课”,使之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窗口的“助推器”和“发动机”。同时,合理分配通识教育与技能教育课时,适当将通识教育课程的“关口”前移,促使学生及时完成“通识转型”,进而通过专业技能学习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