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虽然流行民间年代久远,受到了民间文化的浸润,因时光流逝发生了变异。西安鼓乐的谱式,属俗字谱,属于“燕乐半字谱”系统。从现存乐社使用的乐器、演职人员组成、风格特点及公用考察。然而,对乐种的传承来讲,乐社的生存是最为根本的基础。乐社是鼓乐实践、传播、传承的基地,是完成民俗行为的承载者和平台。......
2023-11-23
1.褚历,西安鼓乐中坐乐全套的曲式结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冯亚兰,探本穷源——论长安古乐之“古”,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3.程天健,长安古乐就研究理论述评,艺术百家,2005年第4期
4.张怡,浅谈西安鼓乐渊源,音乐天地,2005年12月
5.柔石,千年鼓乐复兴路,Women of China,2005年4月
6.徐涟,西安鼓乐敲到北京,中国文化报,2005年6月28日
7.杨胜,长安古乐,民主协商报,2005年9月2日
8.闻理,关爱传统文化 守护精神家园——西安鼓乐学术研讨会近日将在西安召开,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9.罗艺峰,西安音乐学院“长安古乐”研究25年,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0.孙婧,西安鼓乐的文化性质,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1.程天健,西安鼓乐研究综述,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2.冯光钰,西安鼓乐的传承保护及生态还原,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3.项阳,拓展“西安鼓乐”研究领域的一点思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4.许德宝、雷达,论西安鼓乐保护,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5.文茹,西安鼓乐的乐社发展状况初探,当代艺术,2006年9月30日
16.张义学,西安鼓乐“申遗”的背后故事,新西部,2006年3月
17.褚历,西安鼓乐的变奏手法,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8.成长,拿什么来拯救你,西安鼓乐,音乐天地,2007年2月
19.杨晓玫、张倩、李志民,守护城市的古老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保护研究初探,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年7月
20.邓萌,西安鼓乐优秀论文集主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年12月
21.张颖,西安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的现状与变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2.黄新力、立山,西安鼓乐——中国古代的“交响乐”,文明,2008年第3期
23.王钰,“扎根办学”的文化思考——以长安古乐进校园为例,西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24.晓阳,从宫廷流入民间的西安鼓乐,西部时报,2008年6月
25.马西平,“西安鼓乐”溯古追今,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
26.田明,西安鼓乐的现状及传承,兰州大学,音乐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27.文茹,西安鼓乐社及其民俗活动考察研究,西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28.褚历,西安鼓乐的曲式结构,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29.曹耿献,儒、道思想在西安鼓乐中的体现之初探,商情,2008年第41期
30.寇清安,简述西安地区的民间音乐及其发展现状,音乐天地,2009年第7期
31.小艺,西音领导看望西安鼓乐专家李石根,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32.陈旭,大唐遗音长安古乐,旅游,2009年第1期
33.查杰鹏,言有尽而意无穷——鼓乐艺术中的意境与激情,南国红豆,2009年第3期
34.子默,西安鼓乐古曲谱结集出版,音乐周报,2009年7月
35.沙莎,西安鼓乐的自救与他救,陕西日报,2009年2月20日
36.丁静,长安古乐的传承研究,西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37.李石根,西安鼓乐全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41.田军盟,探寻《集贤鼓乐》,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第17期
42.查杰鹏,言有尽而意无穷——鼓乐艺术中的意境与激情,南国红豆,2009年第3期
43.冯亚兰,长安白道峪教衍和尚藏谱辑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9月
44.方建军,西安鼓乐《雨霖铃》记谱分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45.王晓如,西安鼓乐生存环境探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www.chuimin.cn)
46.李宏锋,《西安鼓乐全书》出版座谈会,音乐研究,2010年5月
47.乔建中,后集成时代的中国民间音乐——关于55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报告的报告,中国音乐学,2010年第3期
48.张振涛,一辈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辈子——《西安鼓乐全书》述评,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49.王平,论鼓在西安鼓乐中的突出作用,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50.丁静、文茹,庙会民俗中的西安鼓乐的考察及功能分析,人民音乐,2010年第9期
51.程天健,西安鼓乐记谱法及其读谱研究,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52.文茹,西安鼓乐“西五台庙会”的民俗传承,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53.张向侠,西安鼓乐研究,文艺争鸣,2010年第12期
54.王晓如,陕西活的历史:西安鼓乐史的整理与研究,三秦出版社,2010年5月
55.丁静,西安鼓乐传承方式的当下思考,四川戏剧,2010年第5期
56.郑领娣,浅析西安鼓乐的历史渊源及演奏形式,文学与艺术,2010年第6期
57.郭春红,西安鼓乐的发展与历代大曲之联系,大科技,2010年第11期
58.刘倩,我院“西安鼓乐艺术团”参加波兰国际“早期音乐节”,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59.宋超,西安鼓乐文化空间保护,音乐天地,2011年第3期
60.曹耿献,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西安鼓乐为例,艺术教育,2011年第9期
61.党古月,西安鼓乐之追根溯源,北方音乐,2011年第7期
62.焦杰,西安鼓乐七音十簧笙的局限及全簧笙运用的趋势,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63.叶明春,论西安鼓乐的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64.王晓如,庙会文化与西安鼓乐传承,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65.程天健、王晓平,生命为鼓乐燃烧——李石根先生学术寻踪,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66.冯亚兰,关于准确、合理、科学地记译西安鼓乐俗字谱的意见,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年第3期
67.尹振贤、范炳南,西安鼓乐融入了我的灵魂,金秋,2012年第3期
68.王晓如,西安鼓乐锣铰类乐器概述,丝绸之路,2012年第14期
69.赵晨泉,西安周至南集贤鼓乐的现状以及传承,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70.任学武,鼓乐声声入耳 乐社后继有人,中国文化报,2012年3月23日第7版
71.孟瑶,论西安鼓乐的音乐史价值,金田,2012年第1期
72.刘虹,浅谈西安鼓乐,文艺生活,2013年第4期
73.吴燕村,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文化考察,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74.冯亚兰、焦杰,西安鼓乐歌章,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7月
75.焦杰,西安鼓乐释读手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5月
76.许德宝,西安鼓乐口述史,戏剧文学,2013年第10期
77.孙茂利,音乐本体中心特征一致性的背后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78.王晓平、赵晨泉,传统香火在民间延续——西安鼓乐民间艺人田孝梨访谈录,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79.程天健,歌章与念词——西安鼓乐社与铜器社中的歌唱体裁形式分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80.景月亲,西安鼓乐数字化保护的实践与思考——兼及台湾黄均人教授“音乐数位典藏计划”的启示,人民音乐,2014年第11期
81.李宝杰,长安乐派研究文萃,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10月
82.孙茂利,河北音乐会与西安鼓乐社形成之探究,人民音乐,2015年第3期。
83.曹耿献,论中国传统音乐中隐性知识的“活法”与显性化途径——以西安鼓乐传承为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84.袁建军,传统乐种研究的新维度——西安鼓乐研究述(2009—2013),美与时代(下),2015年第3期
85.项阳,音乐会社文化内涵,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有关西安鼓乐保护与实践的文章
西安鼓乐,虽然流行民间年代久远,受到了民间文化的浸润,因时光流逝发生了变异。西安鼓乐的谱式,属俗字谱,属于“燕乐半字谱”系统。从现存乐社使用的乐器、演职人员组成、风格特点及公用考察。然而,对乐种的传承来讲,乐社的生存是最为根本的基础。乐社是鼓乐实践、传播、传承的基地,是完成民俗行为的承载者和平台。......
2023-11-23
西安鼓乐流布于西安城区及其周边,乐社活动以西安城区为中心,涉及西安城区、长安、蓝田、周至、眉县等地。演奏西安鼓乐的社团被称为“乐社”,在周边的区县还被称为“香会”或“水会”。俗派乐社都位于西安市附近的区县乡村,属于“乡村鼓乐社”。“城派”鼓乐社以西安市的城隍庙乐社、东仓鼓乐社和大吉昌鼓乐社为代表。“乡派”则以周至县的南集贤东、西村乐社及长安区的何家营鼓乐社为代表。......
2023-11-23
现阶段关于西安鼓乐的保护和发展,当地政府已经制定了长期的保护方案,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保护是条件,在体现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确保西安鼓乐的生命力,包括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图11)西安鼓乐如果脱离了民俗、脱离了民间基层,脱离了当地的文化,保护就无从谈起。......
2023-11-23
首先,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鼓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研究,即谱、调、律、器四个方面。西安鼓乐的研究重点也从具体形态拓展到文化价值的讨论,这些论文虽涉及文化内涵,但多偏重于“就价值论保护”的层面,或宏观泛泛而谈,“但结合民族音乐学的新发展来看,仍有许多尚待挖掘之处。因此,开辟其新的研究途径,拓宽新的研究领域,创造新的学术再生点,对于该乐种的继往开来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23
由于靠近城市,这里的土地原先大部分种小麦,现在已经被经济果树替代。我们8点从西安音乐学院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于10点到达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开发区之一的赵公明财神庙。西村鼓乐社从周一至周五,每天演出四场,分别为上午10:00,11:00两场,下午15:00,16:00两场。第一家是市内东仓乐社长期入驻大唐芙蓉园,第二家便是南集贤西村乐社入驻周至县赵公明财神庙景区。还需进一步观察。......
2023-11-23
陕西省歌舞剧院:《仿唐乐舞》;安志顺:《鸭子拌嘴》,民族打击乐;曲云:《香山射鼓》,筝曲;杨洁民:《绿腰》,琵琶曲;饶余燕:《骊山吟》,民族管弦乐音诗;饶余燕:《玉门散》《雨霖铃》《鼓段魂》,民乐合奏;饶余燕:《黄陵随想》,筝与乐队;吉喆:《秦·兵马俑之声》,民族管弦乐合奏;李石根译谱、王迪填词:《送人之军》《无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石根译谱、王海天填词:《终南山》《忆江南》,无伴奏合唱;李石根......
2023-11-23
一批以专门研究西安鼓乐的学术机构相继建立,例如,1980年西安音乐学院成立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其重点研究项目为长安古乐研究,由雷家駪、冯亚兰负责,1985年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长安古乐学社”。2008年,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成立,下设西安鼓乐研究所等。《长安鼓乐研究论文选集》[4]《西安音乐学院“长安古乐”研究25年》[5]以及《西安鼓乐研究综述》[6]等文已做了详细的归纳与梳理。......
2023-11-23
2009年10月,“鼓乐老人”——李石根先生的《西安鼓乐全书》五卷本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图5《西安鼓乐全书》(五卷本)第一部分西安鼓乐概论分为五编,即第一编西安鼓乐概述。第四章四十年间西安鼓乐活动大事记,这是民间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往往被学者容易忽略的。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的西安鼓乐,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以为学界和社会广泛认可。......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