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安鼓乐保护与实践成果

西安鼓乐保护与实践成果

【摘要】:首先,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鼓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研究,即谱、调、律、器四个方面。西安鼓乐的研究重点也从具体形态拓展到文化价值的讨论,这些论文虽涉及文化内涵,但多偏重于“就价值论保护”的层面,或宏观泛泛而谈,“但结合民族音乐学的新发展来看,仍有许多尚待挖掘之处。因此,开辟其新的研究途径,拓宽新的研究领域,创造新的学术再生点,对于该乐种的继往开来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质量的高低来源于学术环境的优劣,学术环境的优劣得益于国家对知识的尊重程度。学术的积累来自学人的勤奋钻研,学人们的集体智慧为搭建西安鼓乐学术发展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李石根先生曾撰文说道:“西安鼓乐至今尚未见到一篇从理论上深刻地进行探讨的文章,如律学、美学、传统学、人文学、作曲法等课题,都还无人顾及。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还未引起大家的足够注意。”[1]回顾21世纪15年的鼓乐研究,这些未曾涉及的内容已经为学人们所关注,且产生了一些成果。

首先,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鼓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研究,即谱、调、律、器四个方面。从研究文本来看,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西安鼓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乐种的历史渊源、本体结构及形态特征上。“仅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文章已近百篇,涉及了历史学乐谱学、乐器学、形态学、曲词学、乐律学等诸多方面,对于认识和解读这一古老乐种不无帮助意义。”[2]

其次,2000年以后,随着学术界的进一步开放及与世界接轨,音乐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极大的拓展。关于鼓乐文化探讨逐渐增多。例如,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运用非物质文化相关理论进行民间乐种的保护产生了诸多智慧。西安鼓乐的研究重点也从具体形态拓展到文化价值的讨论,这些论文虽涉及文化内涵,但多偏重于“就价值论保护”的层面,或宏观泛泛而谈,“但结合民族音乐学的新发展来看,仍有许多尚待挖掘之处。因此,开辟其新的研究途径,拓宽新的研究领域,创造新的学术再生点,对于该乐种的继往开来具有重要意义。”[3]这说明鼓乐研究尚需进一步全面深入开展。(www.chuimin.cn)

第三,对鼓乐研究的认识有待提高。对于一个民间乐种而言,能够得到音乐学家的认可,本身说明其价值意义的重大。而作为表现艺术的音乐而言,静态保护的同时,更需动态的继承与发展。只有理论家、作曲家、演奏家的主动融入,相互协作,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传统音乐才能得以创新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家们已经做出了很多贡献,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为丰富地方音乐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