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虽然流行民间年代久远,受到了民间文化的浸润,因时光流逝发生了变异。西安鼓乐的谱式,属俗字谱,属于“燕乐半字谱”系统。从现存乐社使用的乐器、演职人员组成、风格特点及公用考察。然而,对乐种的传承来讲,乐社的生存是最为根本的基础。乐社是鼓乐实践、传播、传承的基地,是完成民俗行为的承载者和平台。......
2023-11-23
(一)乐社
集贤鼓乐社始于何朝,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据乐社所保存的乐谱推断,不应晚于清道光元年(1821)。过去,集贤鼓乐按南集贤村的地理环境分为东、西两社。相传,南集贤西村鼓乐是唐代仙游寺和尚所传,民初曾停止活动约20年,20世纪40年代初,由张有明等人恢复了鼓乐活动。20世纪60年代,南集贤东、西村鼓乐社经协商曾合二为一,20世纪90年代又分为东、西两社,各自进行乐社活动至今。
南集贤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世世代代,口传心授培育了无数的鼓乐传承者。安居乐业,为南集贤鼓乐和乐社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大部分鼓乐社都是以它所处的位置为中心,乐社成员就是居住在此的人们,乐社是不允许外村人介入的,成员之间多少都是有一些亲戚关系的,如:兄弟、父子、夫妻、妯娌、叔伯,等等,这样就为乐社的排练提供了许多便利。另外在南集贤西村。韦驮又名韦驮天,本是婆罗门的天神,相传他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大神将之一,又是护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相传释迦佛涅槃后诸天和众王商量火化遗体,收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这时帝释天手持七宝瓶,来到火化场说,佛原先答应给他一颗佛牙。所以他先取下佛牙,准备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旁,乘人不注意,盗去佛牙舍利。韦驮天奋起直追,霎时将罗刹鬼抓获,取回舍利,赢得了诸天众王的赞扬,认为他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乐社采用这种方法是为了激励社员认真、踏实地学习鼓乐。
在过去鼓乐社里是没有女性的,也不允许女性学习鼓乐,另外来学习鼓乐的男性也必须是本村的村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程度的提高,村里许多青年男子为了改变生活环境、维持生计,纷纷进城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为了避免鼓乐“后继无人”,2000年,南集贤鼓乐社打破祖规,开始在本村招收女性成员,鼓励爱好鼓乐的女性村民来学习鼓乐。(图1)目前鼓乐社人数保持在60人左右,为鼓乐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基本能够保证日常排练演出活动。
图1 周至南集贤西村鼓乐社的女性社员们(www.chuimin.cn)
(二)乐队编制、曲目、乐谱
南集贤鼓乐由于传承人多为当地农民,在演奏风格、形式上逐渐演变,具有质朴、浑厚、高扬而热烈的演奏风格。村民在长期的鼓乐排练中,有些作品吸取了当地的道情、眉户、鼓拍中的音乐元素,创作出南集贤独有的鼓乐乐章——打扎子。周至南集贤鼓乐的演奏曲式一般分为三大部分,与其他乐社相比较,结构更接近唐代“大曲”的结构。第一部分“前扎子”,是由多个节奏多变、生动活泼的小曲组成,与打击乐器连在一起演奏。紧接着是“鼓段”套“耍曲”连奏四遍。第二部分“正曲”,是从“南词”“北词”“散词”“大乐”中挑选出来的,具有抒情风格的集曲形式的慢板乐章。第三部分“赞”,是具有戏剧、舞蹈性的乐章。
周至南集贤鼓乐的乐器分打击和吹奏两部分。鼓乐队的编制比僧派和道派要自由,没有严格的人数限制,一般在20~50人。打击乐器有鼓、锣、镲和梆等。吹奏乐器有筝、阮、笙、管、笛、箫、琴等,和其他乐社比较,南集贤鼓乐社在演奏时,经常是十支笛、两支管同时吹奏一个旋律,生动体现了粗犷、高亢地艺术形象。乐曲分行乐、坐乐和韵曲。行乐有:《红沙》《路由》《满园春》等。坐乐有:《捎板》《歌章》《天发芽》《霸王鞭》《四季平安》《南吕一枝花》《破阵》《群英宴》等。韵曲有:《柳青娘》《扑灯蛾》《葫芦峪》《茶叶词》《九条龙赞》《四合四》《点点小》《深沟担水》《耍社火》《三拿业》《德胜令》《官门子》《九九艳阳天》《十板头》《坐帐》《石榴花》《斩狐狸》《打棍》《柳生芽》《水龙峪》《粉红莲》《过潼关》等。
(三)民俗活动
为了弘扬鼓乐,大力发展周至的经济,2006年省文化厅、周至县人民政府主办的“西安周至集贤鼓乐文化艺术节”,(图2)定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五皇会的这一天,艺术节上集贤西村鼓乐社、集贤东村鼓乐社、城隍庙鼓乐社、大吉昌鼓乐社、东仓鼓乐社、何家营鼓乐社等六大鼓乐社齐聚一堂,分别演奏本乐社的经典曲目,全面展示“西安鼓乐”的价值。一年一次的农历二月十七庙会,是周至地区的盛会。周至庙会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在楼观建清庙,祭祀老子,是庙会的先声。魏晋南北朝时,周至的官员大兴土木,建起一座座佛教寺庙,庙会也随之兴起。唐代李渊认李耳为远祖,在楼观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等建筑。唐代皇帝曾6次到楼观举行隆重的皇家谒祀大典。唐建中二年(781),副将伊斯出钱营建大秦寺,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正月初七(2月4日,礼拜天)立碑,信徒集会庆祝50天,这是首次正式记载的周至庙会。1798年嘉庆年间,白莲教一部由城固县和洋县一带进入集贤村杀人,死7000余人,致村中河流成血河,时称杀河(即现村中南北大道之地)。道光年间(1812—1850)道光皇帝御旨祭祀,遂形成皇会,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到十六和二月二十三到二十八举行皇会,由村长读祭文,并进行秧歌、社火表演和鼓乐演奏。皇会会期为一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三起会,二十五日为正会。正会当天一大早,集贤东、西的鼓乐社就分别从乐社出发,一路上采用行乐的形式,边走边反复的演奏行乐六调《红沙》,直到到达村中的祭祀台,行乐演奏才停止。当村民从四面八方赶到祭祀台前的空地时,乐社就开始演奏坐乐了。《柳生芽》《圣寿乐》《刮地风》这三首曲目是每年皇会都要演奏的。其他的演出曲目由社长根据平时的排练情况而定。(图3)
有关西安鼓乐保护与实践的文章
西安鼓乐,虽然流行民间年代久远,受到了民间文化的浸润,因时光流逝发生了变异。西安鼓乐的谱式,属俗字谱,属于“燕乐半字谱”系统。从现存乐社使用的乐器、演职人员组成、风格特点及公用考察。然而,对乐种的传承来讲,乐社的生存是最为根本的基础。乐社是鼓乐实践、传播、传承的基地,是完成民俗行为的承载者和平台。......
2023-11-23
西安鼓乐流布于西安城区及其周边,乐社活动以西安城区为中心,涉及西安城区、长安、蓝田、周至、眉县等地。演奏西安鼓乐的社团被称为“乐社”,在周边的区县还被称为“香会”或“水会”。俗派乐社都位于西安市附近的区县乡村,属于“乡村鼓乐社”。“城派”鼓乐社以西安市的城隍庙乐社、东仓鼓乐社和大吉昌鼓乐社为代表。“乡派”则以周至县的南集贤东、西村乐社及长安区的何家营鼓乐社为代表。......
2023-11-23
现阶段关于西安鼓乐的保护和发展,当地政府已经制定了长期的保护方案,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保护是条件,在体现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确保西安鼓乐的生命力,包括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图11)西安鼓乐如果脱离了民俗、脱离了民间基层,脱离了当地的文化,保护就无从谈起。......
2023-11-23
首先,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鼓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研究,即谱、调、律、器四个方面。西安鼓乐的研究重点也从具体形态拓展到文化价值的讨论,这些论文虽涉及文化内涵,但多偏重于“就价值论保护”的层面,或宏观泛泛而谈,“但结合民族音乐学的新发展来看,仍有许多尚待挖掘之处。因此,开辟其新的研究途径,拓宽新的研究领域,创造新的学术再生点,对于该乐种的继往开来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23
陕西省歌舞剧院:《仿唐乐舞》;安志顺:《鸭子拌嘴》,民族打击乐;曲云:《香山射鼓》,筝曲;杨洁民:《绿腰》,琵琶曲;饶余燕:《骊山吟》,民族管弦乐音诗;饶余燕:《玉门散》《雨霖铃》《鼓段魂》,民乐合奏;饶余燕:《黄陵随想》,筝与乐队;吉喆:《秦·兵马俑之声》,民族管弦乐合奏;李石根译谱、王迪填词:《送人之军》《无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石根译谱、王海天填词:《终南山》《忆江南》,无伴奏合唱;李石根......
2023-11-23
由于靠近城市,这里的土地原先大部分种小麦,现在已经被经济果树替代。我们8点从西安音乐学院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于10点到达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开发区之一的赵公明财神庙。西村鼓乐社从周一至周五,每天演出四场,分别为上午10:00,11:00两场,下午15:00,16:00两场。第一家是市内东仓乐社长期入驻大唐芙蓉园,第二家便是南集贤西村乐社入驻周至县赵公明财神庙景区。还需进一步观察。......
2023-11-23
2009年10月,“鼓乐老人”——李石根先生的《西安鼓乐全书》五卷本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图5《西安鼓乐全书》(五卷本)第一部分西安鼓乐概论分为五编,即第一编西安鼓乐概述。第四章四十年间西安鼓乐活动大事记,这是民间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往往被学者容易忽略的。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的西安鼓乐,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以为学界和社会广泛认可。......
2023-11-23
一批以专门研究西安鼓乐的学术机构相继建立,例如,1980年西安音乐学院成立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其重点研究项目为长安古乐研究,由雷家駪、冯亚兰负责,1985年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长安古乐学社”。2008年,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成立,下设西安鼓乐研究所等。《长安鼓乐研究论文选集》[4]《西安音乐学院“长安古乐”研究25年》[5]以及《西安鼓乐研究综述》[6]等文已做了详细的归纳与梳理。......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