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靠近城市,这里的土地原先大部分种小麦,现在已经被经济果树替代。我们8点从西安音乐学院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于10点到达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开发区之一的赵公明财神庙。西村鼓乐社从周一至周五,每天演出四场,分别为上午10:00,11:00两场,下午15:00,16:00两场。第一家是市内东仓乐社长期入驻大唐芙蓉园,第二家便是南集贤西村乐社入驻周至县赵公明财神庙景区。还需进一步观察。......
2023-11-23
西安鼓乐流布于西安城区及其周边,乐社活动以西安城区为中心,涉及西安城区、长安、蓝田、周至、眉县等地。演奏西安鼓乐的社团被称为“乐社”,在周边的区县还被称为“香会”或“水会”。据乐社艺人回顾,清末至辛亥革命以后,其乐社尚有30余家,其中城区20余家,且鼓乐活动频繁。新中国建立后,仍有十余家乐社经常活动。“文化大革命”后,仅有六家乐社勉强活动。在仅存鼓乐社中,经常演出有一定规模、且当地影响强,具有传承特色的有周至南集贤鼓乐社、城隍庙鼓乐社、东仓鼓乐社、大吉昌乐社、何家营鼓乐社等。鼓乐社从地理位置上可以将其划分为市内乐社和周边区县乐社,即城里和乡村两类乐社。若结合鼓乐风格则可分僧、道、俗三派,僧、道派乐社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城内,属“城派”鼓乐社。俗派乐社都位于西安市附近的区县乡村,属于“乡村鼓乐社”。“城派”鼓乐社以西安市的城隍庙乐社、东仓鼓乐社和大吉昌鼓乐社为代表。“乡派”则以周至县的南集贤东、西村乐社及长安区的何家营鼓乐社为代表。
关于民间乐社,中国历史上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称之为“会社”,另一种称之为“班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所认识的‘西安鼓乐’,应该是指会社。所谓会社,即是在历史上属于奏乐不收钱,一般以某种宗教或民间信仰所凝聚,具有一定社会功能性和实用功能性的音乐社团组织。所谓社会功能性和实用功能性即是指音乐形式用于诸如祭祀、供养、禳灾、祈福等场所。一般讲来,这些音乐在历史上很少仅仅是供人们娱乐、欣赏着,而是在一些祭祀等仪式中,与仪式中的程序相辅相成地进行演奏,因此,就有为神奏乐、‘以悦神听’‘以悦神欢’,或称是‘人神共享’的理念存在。”[1]因此,在有强烈宗教观念的前提下,音乐与仪式相结合,音乐与民俗相结合,具有相对的规范性,曲目、结构一般不允许随便增减,否则,就意味着对神灵的不敬,使得所进行的仪式失去其应有的“意义”。这种具有功用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便会把流动的音乐近乎不变地保留和传承下来。民间乐社是传统社会组织结构上具有相当稳定性的最小群体。它是一个民族支系或者民族社区内部、被某一特定的传统音乐实践活动维系在一起、并以集体形式共同协作操纵的团体。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由于某类具体音乐品种的多样性,乐社组织形式非常丰富,有许多诸如器乐会社、民间乐队、戏曲社团、曲艺社团等。对民间社团的研究是对某一音乐形式进行细致实地考察的重要步骤之一。西安鼓乐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乐种,从它形成到后来各个时期的演变,都离不开会社——鼓乐社这一载体。(www.chuimin.cn)
有关西安鼓乐保护与实践的文章
由于靠近城市,这里的土地原先大部分种小麦,现在已经被经济果树替代。我们8点从西安音乐学院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于10点到达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开发区之一的赵公明财神庙。西村鼓乐社从周一至周五,每天演出四场,分别为上午10:00,11:00两场,下午15:00,16:00两场。第一家是市内东仓乐社长期入驻大唐芙蓉园,第二家便是南集贤西村乐社入驻周至县赵公明财神庙景区。还需进一步观察。......
2023-11-23
西安鼓乐,虽然流行民间年代久远,受到了民间文化的浸润,因时光流逝发生了变异。西安鼓乐的谱式,属俗字谱,属于“燕乐半字谱”系统。从现存乐社使用的乐器、演职人员组成、风格特点及公用考察。然而,对乐种的传承来讲,乐社的生存是最为根本的基础。乐社是鼓乐实践、传播、传承的基地,是完成民俗行为的承载者和平台。......
2023-11-23
首先,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鼓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研究,即谱、调、律、器四个方面。西安鼓乐的研究重点也从具体形态拓展到文化价值的讨论,这些论文虽涉及文化内涵,但多偏重于“就价值论保护”的层面,或宏观泛泛而谈,“但结合民族音乐学的新发展来看,仍有许多尚待挖掘之处。因此,开辟其新的研究途径,拓宽新的研究领域,创造新的学术再生点,对于该乐种的继往开来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23
现阶段关于西安鼓乐的保护和发展,当地政府已经制定了长期的保护方案,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保护是条件,在体现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确保西安鼓乐的生命力,包括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图11)西安鼓乐如果脱离了民俗、脱离了民间基层,脱离了当地的文化,保护就无从谈起。......
2023-11-23
《鸭子拌嘴》,其标题和基本音乐素材均直接汲取于西安鼓乐,是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作曲家安志顺先生根据西安鼓乐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的两部具有创造性的民族打击乐作品。两部作品自问世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在打击乐领域的经典之作。《明妃怨》,是作者近年来在学习、继承西安鼓乐的基础上,尝试创作的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
2023-11-23
陕西省歌舞剧院:《仿唐乐舞》;安志顺:《鸭子拌嘴》,民族打击乐;曲云:《香山射鼓》,筝曲;杨洁民:《绿腰》,琵琶曲;饶余燕:《骊山吟》,民族管弦乐音诗;饶余燕:《玉门散》《雨霖铃》《鼓段魂》,民乐合奏;饶余燕:《黄陵随想》,筝与乐队;吉喆:《秦·兵马俑之声》,民族管弦乐合奏;李石根译谱、王迪填词:《送人之军》《无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石根译谱、王海天填词:《终南山》《忆江南》,无伴奏合唱;李石根......
2023-11-23
一批以专门研究西安鼓乐的学术机构相继建立,例如,1980年西安音乐学院成立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其重点研究项目为长安古乐研究,由雷家駪、冯亚兰负责,1985年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长安古乐学社”。2008年,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成立,下设西安鼓乐研究所等。《长安鼓乐研究论文选集》[4]《西安音乐学院“长安古乐”研究25年》[5]以及《西安鼓乐研究综述》[6]等文已做了详细的归纳与梳理。......
2023-11-23
2009年10月,“鼓乐老人”——李石根先生的《西安鼓乐全书》五卷本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图5《西安鼓乐全书》(五卷本)第一部分西安鼓乐概论分为五编,即第一编西安鼓乐概述。第四章四十年间西安鼓乐活动大事记,这是民间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往往被学者容易忽略的。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的西安鼓乐,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以为学界和社会广泛认可。......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