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并非像“食物链”循环那样井然有序,它处在一种多项因素的交叉共存状态中,但无论是普通生态学,还是文化生态学或具体的音乐文化生态,都是以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中枢的。人是主客体的统一,也是文化与环境的统一,更是音乐与环境的统一。......
2023-11-23
文化要素的时空分布是客观存在的,这既表现在时间坐标上的变异与衍化,又表现在文化要素的地区差异。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和地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生态环境决定文化形态,一定的生态类型与一定的文化形态相适应。西北地处亚欧大陆之间的高原地带,处于欧洲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和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之中,不仅是自然地理的高原,也是音乐文化的高原,是东西音乐文化的融会点。三大音乐文化在这里不是直接碰撞衔接的,而是渐次波及邻近地区,经过多次转递才交会融合的,在西北的近20个民族中,有的民族只采用一种音乐体系,属于“单一音乐体系民族”,如汉族和藏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俄罗斯族只采用欧洲音乐体系;有的民族同时采用两个或三个音乐体系,称为“复合音乐体系”,如哈萨克族、塔塔尔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和欧洲音乐体系,维吾尔族采用欧洲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和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中,也自然地带来了音乐体系之间的相互交融的影响,其结果是出现了不同音乐体系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6]由于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西北的音乐文化生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姿多彩。这里地处内陆,地形复杂,地理单元的独特性与相对封闭性,造就了一方天地的音乐文化品格;历史的连贯性与延续性,音乐文化积淀深厚,延伸着本地域的生生不息的音乐文化传统。每一乐种、舞种、歌种、曲种、剧种都是当地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对歌、竞歌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歌节歌会……不仅是保存、传播、繁衍民间歌曲的天然场所,而且是集中展现民歌艺术多层蕴涵的巨大文化载体。与此同时,歌会还将特定的民歌品种与传播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一种极富地域特色,包容广大的社会文化景观”。[7]西北地区散居或聚居着近20个民族,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形成是经过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积累而发展起来的,各民族音乐文化之间既有相通性,又有各自的独立性和独创性,每一种音乐文化的经验和智慧以及信息库藏都是其他的音乐文化所无法完全替代的。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在这里和睦相处,长期共存,构成了世界上少有的多族群,是多元音乐文化的共生地带。这里传统音乐极其富足,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类型多样,丰富多彩。面对西北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及其生态,挖掘、整理、保护发扬传统音乐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首先,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生态已发生巨大变化的音乐,如长安古乐,我们在进行经常性的发掘整理保护抢救时,有必要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其一的目的在于保护传统。“任何民族,任何文化,都有其独特形态与内涵的传统,任何文化,都是永恒的,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会枯竭,甚至消失”。[8]其二目的在于通过一些手段提炼我们七八千年音乐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更重要的是古为今用,开启华夏儿女的后代,为现代社会服务,振兴并丰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近几年,昆曲,古琴相继成功申报为世界非口头物质文化遗产,说明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地位和价值,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正在逐步走向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就是民族的。其次,对于当今音乐文化生态保存仍然完整,音乐文化仍然极具活力的品种,如果我们开发利用一些自然风景优美,人文资源丰富,民俗文化和艺术又富有特点的地方,尽量避免发展与当地不相适宜的工业,而建成一个天然的音乐生态博物馆,将一些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尽可能的原生态的保护和保护在其所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让旅游者在参观这些音乐文化遗产的同时,能在这些音乐文化遗产所产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验其中的内涵,并还能看到听到由这些文化流传并发展下来的现在的当地“活的音乐”文化,这样富有生命力的,包容巨大价值的音乐文化生态既能体现音乐文化作为听觉艺术的本质特征,比起在书本上的说教强得多,教育作用和宣传作用也显而易见,在西北一味地强调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无视音乐文化生态和音乐文化传统的巨大作用,不仅不利于西部大开发的持续发展,而且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整体进步。甘青两省的汉族、回族、撒拉族、藏族、土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的“花儿”及花儿会,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等传统音乐。体现了多民族的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根据自己所依赖的不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音乐文化传统,音乐文化生成于民族生活之中,带有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个性,这些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和汉族一样长久,一样重要,一样珍贵。历史上各民族音乐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不断促进,不断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生态。在这些具有多样性的文化资源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文化生态的平衡需要多种文化基因的同时并存,否则,现代人类文化就会从某一方面失去其丰富性,当代人的生活就会失去某种可能性。不同音乐文化的差异会增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参与不同民族形式的音乐活动,会给紧张的生活带来轻松与快乐,对于古老音乐文化的参观和考察不仅会给人们增加自然地理和历史知识,更重要的会使我们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兴民族文化。近几年,音乐界的专家曾在全国政协会上多次呼吁为现存的传统音乐文化立法,这种不仅是为传统音乐品种,而且为传统音乐文化生态立法的高尚行动必定会随着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觉悟的增加得到越来越多对民族赋有责任感的人士的积极响应,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及其生态必定会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兴旺发达。(www.chuimin.cn)
有关西安鼓乐保护与实践的文章
文化生态并非像“食物链”循环那样井然有序,它处在一种多项因素的交叉共存状态中,但无论是普通生态学,还是文化生态学或具体的音乐文化生态,都是以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中枢的。人是主客体的统一,也是文化与环境的统一,更是音乐与环境的统一。......
2023-11-23
无论是环境生态,还是文化生态,保护是开发的基点,开发则要建立在保护基础之上发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5]西北地区不仅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样式众多的传统音乐文化,还有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传统音乐生态系统。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西北得天独厚的音乐文化资源,建立协调的音乐文化生态,是西部大开发的应有之义。......
2023-11-23
1986年,参加“中国传统音乐年会”,任常务理事。1999年,在《中国音乐》第一期上发表《西安鼓乐还需深入研究》,全面总结研究西安鼓乐的成绩与不足。对于长期从事一个具体乐种研究的学者而言,具体分析离不开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宏观把握,因为这是共性与个性、微观与宏观的关系。西安鼓乐的内容与形式往往就是中国传统音乐历史发展及其内部结构的具体体现。书中不仅有对西安鼓乐研究的深入分析,也有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真知灼见。......
2023-11-23
民族音乐学的本质打破了欧洲以音乐构成的一个层面——音响体系为音乐本体的狭隘观念,以音乐的文化存在为第一性,使我们重新审视曾在历史演化过程中被分割的音乐本体,拓宽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思路,20余年音乐学家辛勤努力,我国音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中国传统音乐中有很多不同的乐种、歌种、舞种、剧种、曲种,对于这些具体的文化现象,运用仅有的音乐本体知识已不能全面解释其复杂多样性。......
2023-11-23
(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15.加大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加强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用水结构,采取高效节水、适度调水等综合手段恢复月牙泉和西湖湿地生态功能。加强流域生态恢复技术体系的研发和推广。加强兰州等重点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研究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
2023-11-29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是在1992年6月11日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首批缔约方之一。2021年,中国被选为第15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东道国。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做出积极的贡献。苍山的物种多达60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26种,同时还有数百种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
2023-11-26
1968年,日本学者首先将这个概念借用到环境保护领域,尔后景观建筑学家和旅游学家将这个概念引入游憩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逐渐发展出游憩环境容量理论、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等将资源保护、文化资产保存与经济利益相结合的管理理论。根据生态保护和环境容量的要求,合理确定开发利用的限度及旅游发展的容量,有计划地组织游览活动,严格控制其他各类经济建设与活动。......
2023-08-21
目前环境保护部已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支持下搭建生态红线管控平台。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政策偏好研究根本上就是要研究如何使不同知识背景、权力地位迥异的多元主体偏好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由分歧冲突走向收敛,否则参与的过程依然会因为无法调和的矛盾冲突而归于失败。......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