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相对独立的自然山水景象的整体描写而言,《诗经》确有明确的例子。尤其要注意的是,《诗经》中有大量独立意味的自然山水意象元素,只不过在道德山水意象的强势氛围中,不易受到重视。无论是道德山水意象、爱情山水意象、自然山水意象、田园山水意象,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诗经》山水意象的丰富内涵与特质。......
2023-08-22
(代序)
《山水村童》是陆华新先生的第二部作品,它既是一本记叙童年的回忆录,也是一部以村童为主题的文学创作。根据主题,书中着墨最多的当然是与儿童有关的劳作、读书与童趣。此外,书中还广泛地涉猎这片山水农庄的民风、民俗和民间传统手艺,堪为一部了解农村常识的大全,展现的是一幅山水农庄的画卷。
生活无疑是文学创作的源头,创作则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产品。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中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下联是“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被装裱悬挂在王熙凤的办公室,显然是对大观园总管家凤姐的才华和精明的写照。她在协理宁国府时,把纷繁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使贾府上下心悦诚服,可谓成绩斐然。那么,凤姐靠的是什么呢?她有精明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泼辣凌厉的个性、圆滑干练的手段等,既造就了贾府的兴盛,又力挽风雨飘摇的大观园。
我认为,这副对联不仅仅是描绘凤姐的才干,而且也是作者借以告诫每一个做学问的人的座右铭。观察事物的重要性是自不待言的,伊凡·彼得洛维奇·巴甫洛夫是俄罗斯杰出的生理学学家,是1904年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的人,他的整个研究成果都是基于观察而获得的。因此,他在实验室的墙壁上悬挂着自己的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我从年轻时就把巴甫洛夫的座右铭牢记在心,也记住了曹雪芹的这副对联,并且时时锻炼自己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及至到了耄耋之年我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
发现和创造都是始于观察。我记得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一句名言:“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就是大师与常人的区别,大师之所以能够从常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那是一种洞察入微的审美力,也是最宝贵的创造力;而常人则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因而他们只能成为维持现状的守旧者。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出生于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为数不少,为什么陆华新能够写出《山水村童》,而别人却不能呢?这是一种思乡的情结,也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的感恩。这部书稿也是始于观察,作者出生于江南洞庭湖畔的水乡,他对农村的生活与劳作自然是耳濡目染,亲历过劳其筋骨的滋味。在书稿中,他对于“少小活儿”、“帮衬大人”、“村童游戏”、“儿时美味”的叙述,都是有滋有味的,令人回味无穷。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童年的往事,时隔三四十年,他依然记忆犹新,这是一种博闻强识能力的表现。
人有眼、耳、鼻、口和身体等五官,它们构成了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人们的一切感性认识都离不开这些感官。人的认识一般是从观察开始的,但视觉只是五官功能之一,必须辅之以其他感官的配合,才能得到对外界全部的感性认识。《山水村童》所记叙的事件,无疑都是通过这五官而获得的。但是,仅仅只有感性认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由感性获得的材料通过理性和悟性的加工,方能更深刻和更准确地反映山水农庄的全貌。(www.chuimin.cn)
从思维科学来说,人们的思维方式有感性、理性和悟性三种,它们是人的思维能力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感性就是敏锐的观察力、感知力和洞察力;理性是把感性转化为理性,把具体转化为抽象,从而获得普遍的和规律性的认识;而悟性是冥思、静想和顿悟的能力。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它们的特点,那么感性是“知”,理性是“真”,而悟性是“通”。人们大多对感性和理性的功能都有一定的了解,而对悟性知之不多。实际上,悟性在认识上是最重要的,悟性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他们的差别就在悟性上。什么是悟性?它与感官没有直接关系,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能力,我把它称为“穿透力”,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天赋”。我归纳悟性的特点是“通”,所谓的“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贯通古今”、“一通百通”和“心有灵犀一点通”等,都体现在“通”字上。与“通”连缀的词汇有通晓、精通、通窍等,其内涵是与自由相联系的,表明人的认识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了。
《山水村童》的作者陆华新,原本是武汉大学化学系的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他在大学读本科时,就开展了多项研究,表现出了较高的悟性。后来,他又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而他的工作单位先后都是在医疗卫生战线,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但是,他近年又在文学创作上接二连三地发表作品。这是一种什么魔力呢?其实,这魔力就是他的悟性较高,这是他在不同的领域都能够做出重要成就的原因。他现在尚不到天命之年,相信未来他会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来。
我在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时,提出了一个口号:“每个管理部门的干部,都要学习教育学、行政学和管理学,以工作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工作,实现管理干部的学者化。”在我的号召下,业余时间里没有人打牌,也没有吃喝的现象,所有的干部都在学习、研究和写作。由于大家的努力,我们撰写和出版了全国首部《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在全国开创了干部著书立说的先风。
可是,在“一切向钱看”的歪风影响下,这种好的传统却被丢弃了。然而,我高兴地看到,在陆华新的身上又再现了这种学习与研究的好风尚。他作为一名公务员,没有沉浸在官场的各种应酬中,他清正廉明,敬业守纪,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与创作上。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发扬的,我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故写了以上一段文字,谨以为序。
(本书于2012年7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关珞珈野火集的文章
就相对独立的自然山水景象的整体描写而言,《诗经》确有明确的例子。尤其要注意的是,《诗经》中有大量独立意味的自然山水意象元素,只不过在道德山水意象的强势氛围中,不易受到重视。无论是道德山水意象、爱情山水意象、自然山水意象、田园山水意象,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诗经》山水意象的丰富内涵与特质。......
2023-08-22
爱情山水意象在《诗经》中也占有重要位置,甚至可以说是《诗经》中至关重要的题材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意象山水审美资源。这两个基本特点体现了人文山水意象的基本特质,是《诗经》山水意象的重要构成要素。《诗经·国风·山有扶苏》中的爱情意象山水同样富有生动的情意内涵: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国风·汉广》提供了另一则更加经典的爱情山水意象: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2023-08-22
如果说美国人只盯住图片的主题,看不到其他的细节,可能会过于草率。自然是不断变化的,从一种状态忽然转变为另外一种状态,从不听命于我们的意志。最珍稀的中国山水画,不在于想照片一样准确的复制世界,而在于它们能捕捉自然环境的变幻莫测,能体会自然之中的冲突和演化。从书名就能看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时不刻不在变化着的环境之中。最重要的是,你时刻都要准备着,看到什么时候会出现变化。......
2024-01-24
它作为整个《诗经》的开篇,从《诗经》山水意象美学角度来看,无疑是为整个《诗经》奠定了特殊的审美文化气质,也成为中国山水审美文化的根基所在。即使是《诗经》道德山水意象,它也能够旁证《诗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山水意识,而不是热衷纯粹的自然山水审美。这才是《诗经》的精神体现,才是中国传统山水审美境界的内核所在。......
2023-08-22
梁武帝萧衍在位时,常有朝廷的使者带着皇帝的信件风尘仆仆地前往茅山,得了回书又急匆匆赶回。有时遇有重大事件,往来频繁,前头刚刚派人捧着诏书、敕告出发,马上又加派使者去催办。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后以“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这是陶弘景写给其友谢征一封信的一部分,仅六十八字,就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山水的美丽,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2023-07-03
感到凄凉停留②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来写小石潭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四周氛围——离开小潭。想要寄情山水的作者确实在山水间找到了乐趣:悦耳的水声、清澈的潭水、活泼的游鱼,令人沉醉,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小石潭幽深凄清的氛围令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亦借景抒情,含蓄地抒发了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阳光与潭水交融,小鱼影儿刻印石上,犹如水墨画。......
2023-07-03
中国古典文化,山水表品位,河山喻社稷,山海指天下。秦岭南坡是汉江,秦岭北麓是渭水。汉水渭河,两川一源,与秦岭构成了大自然的神山灵水,是一幅天道吐纳、云卷月照的恢宏画卷。......
2023-11-22
襄阳城就是山水文化传统的智慧结晶。明清以后襄阳城的政治管理机构一直位居荆州街。这是讴歌襄阳山水的最经典诗篇。所有这些为树立襄阳城的山水意境特色奠定了扎实的条件,催生了特有的襄阳意境。所谓襄阳意境,就是以襄阳城为核心,以汉江和荆山山脉为自然基础,在长期历史文化进程中积淀而成的山水文化与城市精神的结晶。可以说,理解了襄阳,就能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山水城市文化的精魂。......
2023-08-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