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珞珈野火集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豪情抱负,揭示智慧

珞珈野火集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豪情抱负,揭示智慧

【摘要】:这是一首极富哲理的诗,不仅蕴含着作者立志改革的豪情和抱负,而且还揭示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的思维方法,即登高望远,不要被浮云(或假象)蒙蔽自己的眼睛,要力求探知事物的本质。恰逢其时,《大学反思与改革》出版,期望它能够对制定这个纲要起到某些借鉴作用。

(代序)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是积极推行变法的先驱者,被列宁称赞为中国11世纪著名的改革家。他于1050年夏路过杭州时,曾登上灵隐寺旁边的飞来峰,观望大海日出,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一首极富哲理的诗,不仅蕴含着作者立志改革的豪情和抱负,而且还揭示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的思维方法,即登高望远,不要被浮云(或假象)蒙蔽自己的眼睛,要力求探知事物的本质。

近十年来,我国以大跃进的速度发展高等教育,到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到23%,仅用8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百多年走完的道路,从而跨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达2700万,研究生150万,前者居世界第一,后者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大学合并、学院升格、专科升本科、系升格为学院;打造“航空母舰”大学、争相建设研究型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肆扩充校园用地、大建豪华楼堂馆所、大学城越建越大;博导注水、教授贬值、研究生异化、特聘教授假引进、教学假评估、学术剽窃抄袭;教育产业化或变相产业化、教授捞外快、一切向钱看、大学债台高筑等现象不一而足。总之,这10年中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的各种口号充斥媒体,花样不断翻新,真是热闹非凡。

对我国10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究竟怎么看?这里确实有一个观察教育的思想方法问题。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泰耶尔·德·夏尔丹曾说:“观察事物是重要的,而观察事物的角度同样是重要的。”因此,用什么方法和从什么角度看待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成了人们评论我国大学教育的不同出发点,由于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当然也就得出不同的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出版了多种评论大学的著作,如《大学有问题》《谁的大学》《大学重建》《体制迷墙》《教育熊视》等,至于发表的评论文章更是多得不计其数。最近,我收到浙江师范大学周国剑先生给我的信,并附上了他的新作《大学反思与改革》的大纲,嘱咐我为其写序。他在信中说:“得益于你的改革,我方能步入武汉大学学习(99级新闻学系插班生),故而对你心存感激,更尊敬你对于中国改革的执着。”虽然国剑不是我授业的学生,但毕竟是武大校友,况且插班生制度的确是我首创的,因此我对所有的插班生都怀有特别的感情。由于这一层关系,我欣然应允为国剑的大作写序。

周国剑先生的《大学反思与改革》书稿总共30多万字,从构思、收集资料到写出书稿,共用了4年时间,全书分4篇、36章和144节。他把该书的前言、目录和部分章节寄给了我,认真阅读之后,我更感到了这本书的分量。

《大学反思与改革》一书的特点是:体系结构严密,资料翔实,条分缕析,有破有立。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他在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段画龙点睛的核心提示,然后列举现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革的建议。他的这种写作方法,无疑也是一种创新。(www.chuimin.cn)

这些年来,人们对大学教育议论纷纷,然而大多数人仅仅只是议论而已。周国剑却与众不同,他能够把人们司空见惯和耳熟能详的问题,上升到理性高度来认识,经过梳理、分析和提炼,并把它们集结成书。他在给我的信中说:“在工作之余,常常思考关于大学的一些事情,并记录下来,草创了《大学思考与改革》这篇拙稿。”这是做学问十分可贵的精神,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没有矢志不渝的精神,他是很难完成这样大部头的著作的。国际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天才出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实际上,国剑的这本著作就是他勤奋与积累的结晶。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人只要是实践了华罗庚先生的箴言,他们都是能够获得成功的。

我之所以为国剑的《大学反思与改革》写序,是因为我也一直在关注和研究高等教育中的问题,不停地呼吁高等教育改革,所以我们有着相同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和是非观。我基本上同意书中的观点,它们不仅符合教育规律,而且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最近,我收到一个大公司总经理的来信,她说:“我们的大学一定是出了问题,培养的人都不愿做基础工作,想一两年就当老总,拿上万元的月薪,开宝马车,什么理想,什么事业,什么艰苦奋斗,都不讲了,就是一心向钱看。”是的,我国大学确实出了问题,如著名社会学家丁学良所说:“大学的问题七天七夜也说不完。” “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太多了,哪一方面都存在问题,不是一方面出问题。”

几乎同时,我又收到了一个普通大学生的来信,他说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校长是谁?校长就像是“公司”的总裁,我们只是这个“公司”的小职员,根本无缘见到“总裁”。他又写道:“给我们上课的教授、研究生,他们自己都讲不清楚,怎么能够培养合格的学生呢?教授们开着小汽车,而我们学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就是,期末考试前泄露一些考题,背记下来,就可以拿到学分,难道这就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回报吗?”此外,我还经常收到大学生们的信件,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大学的问题,这些无疑都是对国剑先生书中观点的佐证。

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国家中长远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衷心希望国家邀请富有改革精神的教育家组成规划小组,走出“闭门造车”的窠臼,真正抱着“兼听则明”的态度,虚心听取民众的不同意见,并把它们付诸教育改革的实践。征求意见不能是形式上走走过场,或搞相同观点人的研讨与论证。只有打破教育改革中的禁区,发扬创造和开拓精神,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制定符合现代化需要的纲要,也才能办好让人们满意的教育。恰逢其时,《大学反思与改革》出版,期望它能够对制定这个纲要起到某些借鉴作用。

借《大学反思与改革》出版之际,写了以上的感言。是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