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另外还有太阳活动说等说法,认为南极臭氧层空洞是一种自然现象。关于臭氧层空洞的成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臭氧层空洞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南极臭氧洞的发现使人们深感不安,它表明包围在地球外的臭氧层已经处于危机之中。......
2023-10-28
氧气是一种气体的化学元素,是地球上万物必需的养分,它与阳光和水构成生命存在的三个必不可缺的基本条件。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讨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其首要条件是考察是否有水或冰的存在,气层中是否含有氧气。由此可见,没有这三要素,生物是难于生存的,即使勉强出现了生命的痕迹,也是难于长期生存的。
在地球上,氧气分布极广,可以说到处都存在氧气。例如,地壳中含有48.6%的氧气(以氧化物存在),在大气中含有23%,在水中含有88.8%,人体中也含有65%的氧气。空气中的氧不断用于动物的新陈代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转换为氧气,使氧气不断地产生循环,维持着各种生物的发育与生长。因此,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一旦失去了氧气,都不能生存下去。
臭氧是氧气的同分异形体,为表示区别以O3表示,它是德国化学家舍拜恩于1840年发现的,因为在电解硫酸时释放出一种淡蓝色有草腥味的气体,故名为臭氧。这种气体主要存在于离地面20到50公里的大气层中,故称为臭氧层。这种气体含量极少,每立方米空气中大约只有千万分之几微克。但是,它却起着保护地球的作用,防止太阳发出的紫外线对动植物的杀伤。人们都有一种常识,在雷雨天,会感觉空气特别清新,就是因为在雷电时产生了臭氧。在医疗上使用的臭氧,是利用臭氧发生器制造的,它主要用于消毒、杀菌、治疗颈肩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被称为地球保护伞的臭氧层却遭到了破坏。这个重大的发现,是美国化学家罗兰兹和穆连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自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们每年春天在南极考察臭氧层,于1994年他们发现了迄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面积为24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欧洲的版图。2014年,美国航天局又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的面积达到2990万平方公里,与北美洲面积相当。也就是说,国际社会虽然采取了某些措施,但不仅没有遏制对大气中臭氧层的破坏,反而使臭氧空洞的面积还在继续扩大,情况令人们忧虑。
那么,大气中臭氧层是怎样被破坏的呢?M·莫利纳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教授,他从小就是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喜欢做科学游戏。他对排放到大气中的化学物质产生了好奇,想探究它们在大气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他把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与南极臭氧空洞联系起来,结果就发现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为此,他与S·罗兰兹、P·克里森共同获得了1995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www.chuimin.cn)
氟利昂的破坏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造成臭氧层的空洞,使紫外线长驱直入辐射到地面,对生物杀伤很大。紫外线只占太阳射线的5%,如果全部辐射到地面,那么地球的生命将毁灭殆尽,正是由于臭氧层的存在,从而挡住紫外线的辐射,所以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实验证明,大气中的臭氧减少1%,辐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从而导致皮肤癌、白内障病例的剧增。另一方面,大气中增加一个分子的氟利昂,相当于增加了9500个分子的二氧化碳,后者对增加温室效应非常大。
提起氟利昂,人们并不陌生,它是广泛应用在冰箱、冷冻柜、空调等家电中的冷冻剂。其实,氟利昂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有害的化学物质,也曾经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小托马斯·米奇利本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后来他对化学工业产生了兴趣,致力于研究在工业上有实际应用的化学产品。在氟利昂冷冻剂发明以前,医院的冰柜是使用氨气、二氧化硫或是丙烷作为冷冻剂,但它们都是易燃、易爆炸的化学品。1929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一家医院的冰箱发生了氨气泄漏,导致超过100人丧生。
这一悲惨的事故激发了米奇利的创造灵感,他发誓要研制出稳定的、不易燃和无毒性的冷冻剂。为此,他遍寻了门捷列夫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经过两年的努力研究,终于研制出了氟利昂系列制冷剂。氟利昂是freon的直译名称,是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这个系列总共有20多个产品,通常以符号“CFCl”表示。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F-12(二氟二氯甲烷)和F-11(三氯一氟甲烷)。这些制冷剂是20世纪20年代发明的,到了80年代生产和实用达到了高峰,每年生产达到144万吨,这大概与普及家用冰箱有关。当发现F-12对臭氧的破坏作用以后,美国率先于1974年立法禁止生产和使用氟利昂冷冻剂,随后大多数国家也宣布禁止使用氟利昂,并于1988年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但是,各个国家都是民族利己主义者,不少国家并没有遵守国际公约。而且,在公约颁布以前,人类已经向大气中排放了2000万吨F-12。要命的是,这种稳定性很高的氟利昂在大气中能够存在数百年,它将不断地对臭氧层进行破坏。
米奇利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他先后发明了运用于汽油的抗爆震剂四乙基铅,运用于冰箱的制冷剂氟利昂(二氟二氯甲烷),这两种化学物质在各自的应用领域里曾经起到过划时代的作用。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它们副作用的被发现,从而解开了它们背后隐藏着的罪恶。于是,美国于1986年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有四乙基铅抗爆震剂汽油。这是米奇利始料不及的,同时也说明有不少的科技发明成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们有造福于人类的一面,也可能蕴藏有害的一面。因此,科学家们在从事发明创造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预测到其研究成果的副作用,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悲剧不再重演。
有关珞珈野火集的文章
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另外还有太阳活动说等说法,认为南极臭氧层空洞是一种自然现象。关于臭氧层空洞的成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臭氧层空洞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南极臭氧洞的发现使人们深感不安,它表明包围在地球外的臭氧层已经处于危机之中。......
2023-10-28
地面紫外辐射量的上升将同时加强其对人体皮肤所造成的长期和短期有害后果。长期暴露于辐射中可能导致皮肤变厚以及产生皱纹、失去弹性并增加得皮肤癌的可能。太阳辐射增加是皮肤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臭氧层空洞而引起人体暴露于太阳辐射的机会增多,使人们认为会引起皮肤癌的上升。第二种关系可用几种方法来估计,尤其是通过估计浅色人种与接触紫外辐射程度的不同而导致的皮肤癌发病率的地区性差异。......
2023-11-22
另外,因为投射的紫外辐射中通过晶状体的比例随着年龄上升而下降,孩子们对作用于视网膜的后果尤其敏感。因为我们对白内障与紫外辐射间的关系及对面临的臭氧层损害的趋势还没有把握,所以对未来白内障上升的估计也只能是非常大概的。最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计,持续10%的同温层臭氧的消失引起世界每年高达175万例额外的白内障病例。光化学损害的结果会使视网膜退化,从而损害视力。......
2023-11-22
目前还没有由于免疫系统受影响而导致的健康紊乱是由与地理环境中UV相关的变化造成的流行病方面的系统的证据。为了获得良好的免疫活力,机体对疫苗的抗原必须作出强有力的反应。免疫系统也是身体抵御癌症的一个部分。对此强有力的证据来自对那些先天免疫系统缺陷的人、有免疫抑制且进行了器官移植的病人及由于免疫受损而得艾滋病的人进行的研究。......
2023-11-22
与UV—B接触的增加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起负面影响。这一过程为海洋动物食物网需要吸收的养分及太阳能的提供打下了基础。无脊椎浮游动物会在海洋表面度过一段时间找吃的并繁衍后代,而与UV—B接触增多会减少这段时节的长度,这就产生通常情况下的物种丰富程度减少的后果。目前关于臭氧层枯竭对在海洋上层的海洋生物造成的危险的估计有大有小。......
2023-11-22
近年来,曾支撑20世纪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除其储藏量不断减少外,更严重的是科学研究发现,化石能源在使用后产生的CO2气体作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导致了全球变暖,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动力来源的广泛关注和思考。预计,2020年达到128.89亿t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t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2023-07-02
满族发源于东北,满族文化是东北地域文化的底层文化和基础文化。经过历代的民族融合,满族的文化和汉族的文化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独具魅力的东北地域文化,满族文化已经超越了民族界限,成为东北各族人民乐于接受的共享文化。满族文化对东北的地域风俗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2023-11-16
集体趣味是布鲁默时尚观的核心。当然,从混合杂乱的大众品位到规范的集体趣味的形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此布鲁默认为大众品位“需要通过依附和体现特定的社会形态来完成它的精炼和规范。集体品位的来源、构成和功能是时尚研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集体选择论讨论的就是众多具有相同或相似时尚品位的个体汇聚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体性趣味。康德认为“时尚是与趣味的真实判断无关的,它只是一种未经思考的盲目模仿”。......
2023-06-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