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盛大开幕,展示魔术的创造力与变幻魅力

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盛大开幕,展示魔术的创造力与变幻魅力

【摘要】:魔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埃及、印度并称为世界魔术三大发源地。经过精心筹备,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于2009年7月26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66个国家的2500名魔术师和嘉宾参加了大会。此次大会评奖是极为严格的,精神魔术、喜剧魔术和微型魔术三个单项的第一名都是空缺,体现了宁缺毋滥的严格标准。无论是魔术演员、运动员或是中学生各科奥林匹克竞赛的培训,都是采用的应试教育的一套做法。

魔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埃及、印度并称为世界魔术三大发源地。据记载,为汉武帝举办的“百戏盛会”中,就有传统的魔术表演。魔术的英语叫magic,对于不知其奥秘的人们来说,他们常常把魔术视为魔力、巫术或不可能解释的一种神秘力量。我国通常称魔术为变戏法,实际上都是手上的功夫,在英语中叫sleight of hand。长期以来,我国的魔术都是停留在民间艺术层面上,表演诸如报纸盛水、火苗穿巾、口吐烈火、纸屑变鸽子、锯人、戳不破的气球等,因此我国魔术长期停留在“小把戏”或“杂耍”的阶段,所以一直进步不大。自2000年我国参加世界魔术联盟以后,我国的魔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相比,我国魔术的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近十多年以来,欧美国家魔术发展迅速,涌现出来像奥玛·帕夏、乔哥斯、皮特·马韦、拉斯维佳、杰夫·麦克白等魔术大师。他们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将高科技、舞台设计和音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让人们难于想象的人间梦幻奇迹一再出现,并创造出了众多的魔术项目,如一般魔术、手彩类魔术、舞台幻术、精神魔术、喜剧魔术、黑色魔术、空中飞行魔术、微型魔术、沙龙魔术、近台魔术等。

为了学习国际魔术的新技术和新经验,我国北京市决定申办第24届国际魔术大会。经过激烈的竞争,2006年8月4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第23届魔术大会上,北京战胜了奥地利的维也纳和西班牙的格兰纳达,从而成功地获得了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的举办权。

经过精心筹备,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于2009年7月26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66个国家的2500名魔术师和嘉宾参加了大会。经过6天的精彩表演,最后决出8个单项的前三名,我国魔术表演者获得了一般魔术和舞台幻术两个项目的第二名,这是我国在历次国际魔术大会上获得的最好成绩。但是,这个成绩与具有悠久历史的魔术大国相比,显然是极不相称的。本来,这次大会在中国召开,我们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优势,应该有更佳的表现,可惜的是未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大会前,中国杂技协会副主席、此次世界魔术大会执行主席林建曾夸下海口:“单项冲金不是妄言。”遗憾的是并未被他言中。此次大会评奖是极为严格的,精神魔术、喜剧魔术和微型魔术三个单项的第一名都是空缺,体现了宁缺毋滥的严格标准。

7月31日晚,举行了颁奖和闭幕式,基本上实现了“力争把本届世界魔术大会办成国际魔术联盟历史上一届高水准、有特色、令人难忘的世界魔术盛会”的承诺。为了让观众欣赏到真正的世界一流魔术大师的精彩表演,按照惯例,在世界魔术大会之后,将安排大师系列的唯一一次对外公演,而《至尊魔幻》就是世界魔术大会的保留节目。从8月1日到8日,在北展剧场举办的著名魔术大师展演,就是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士、希腊、乌克兰和韩国等9个国家的10位顶尖魔术大师组成的独特表演。

我国魔术师获得了奖项,当然是高兴,欣赏到国际顶尖魔术大师的精彩表演,无疑是最大的精神享受。然而,在喜悦和享受之后,我们应当思考些什么呢?应该向国际魔术界学习什么呢?有人问道:中国是世界魔术发源地之一,可堪为魔术大国,为什么没有获得金牌?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天才的大卫·科波菲尔,甚至连台湾刘谦这样的魔术大师也没有?其实,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正像我国在其他领域里也出现不了天才一样,如中国为什么迄今仍然没有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为什么在世界所有的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内没有获得一项大奖?为什么我国没有重大的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为什么出现不了足球天才贝利和马纳多纳?为什么没有天才的“八冠王”迈克尔·菲尔普斯?为什么没有22次打破世界撑竿跳纪录的伊辛巴耶娃?为什么出现不了“飞人”博尔特?(www.chuimin.cn)

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好像是互不相干的,魔术与科学技术和体育有什么关系呢?可是,从本质上说问题的根源都是相同的,即中国人缺乏个性、好奇心、想象力和冒险精神,因而导致中国绝大多数人缺乏创造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导致我国人民创造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追求统一性的泯灭学生个性的思想工作,灌输知识而忽视思维方法的教学方式,扼杀想象力的标准考试和标准答案,盲目追求高分、高学历、高学位的教育价值体系,从而窒息了广大青少年的创造能力。

无论是魔术演员、运动员或是中学生各科奥林匹克竞赛的培训,都是采用的应试教育的一套做法。一般是从小由父母或是教练员包办,在功名思想的诱惑下,采用大体量刻苦地训练。少有像科波菲尔、菲尔普斯、博尔特那样,玩魔术、游泳跑步简直就成了他们的至爱,所以他们的天才能够发挥到极致。菲尔普斯幼年曾患有多动症,如果按照中国学校正襟危坐的规范要求,他肯定被划入“差生”之列,他的游泳天才就会被扼杀。科波菲尔出生于美国的俄罗斯移民家庭,从小腼腆害羞,他喜爱魔术,11岁在社区举办的派对上演出魔术大获成功,12岁踏入职业魔术界,成为美国魔术师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他16岁时,虽然还是中学生,却成了纽约大学魔术教授,教授《魔术艺术》课程。如果科波菲尔在中国,按照中国教育价值体系,他很可能被逼迫上名校,从名师,拿高学位,从而会毁掉一个魔术天才。

世界魔术大会之后,我们最需要反思的是我国的教育体制、培养人才的制度和方法,特别是整个教育价值体系。我们只有改革政治体制,营造独立、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围,大力推行创造教育,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志趣、好奇心和选择权,充分发挥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培植人们发挥创造性的沃土,这样我国各个领域里的天才才会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