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随时整理的有心人每逢学期末写总结,或平日写文章,总是思考很久,却难以成文,即使成文,总感到不尽如人意。说到底是缺少材料的积累,缺少经验的总结,最主要的还是没形成随时整理的习惯。同时,这也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大部分人并没有随时整理的习惯,以至于许多灵感随着酣梦遗忘了,记下的不一定都有价值,但漏掉的很可能是“金子”。谁有经常收集和整理的习惯,谁将很可能成为一个精神富翁,成为一个最有力量的人。......
2023-12-01
1997年3月31日,我应全国民办教育研究会的邀请,赴南京参加“全国民办教育立法问题研讨会”。根据会议安排,我在大会上做了《发挥民办学校的优势,走改革创新之路》的主题报告,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在会议期间,我认识了泉州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蔡胜铁先生,他思想解放,锐意改革,我们志同道合,似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我们成为莫逆之交。1999年4月初,我趁到厦门和福州讲学的机会,还专门到泉州会见蔡胜铁先生,在他的安排下在泉州做了3场教育演讲。在对教学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与郭震先生合著的《新学习学概论》于2001年出版,我应邀为该书写了序言。
在教育改革中,我们相互支持,互相鼓励,每当我发表了教育方面的文章,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表示祝贺。有时,他通过媒体或别人知道我的身体不好,也会打电话来问长问短,令我十分感动。
蔡胜铁先生出生于书香之家,家人中多人都毕业于名校,乐于以教师为终身职业。兴许是受到教育世家的影响,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于2008年考取了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的硕士研究生,决心致力于中国的教育改革事业。胜铁多次对我说,儿子蔡一邨喜爱教育学,希望我多多给予指导。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诲人不倦是自己的本分,对任何一个求教的陌生的学生我都不会拒绝,何况是好朋友的孩子呢!
今年5月28日,我收到了蔡一邨自重庆的电子邮件,附上了一篇他写的文章,题目是《中国大学建设中的精神追求——对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追求》。他现在是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年级的研究生,文章是按照正式论文的格式写就的,全文6500多字,我看得出作者是希望推荐发表的。该文共分4个部分:一、历史悠久不等于一流大学;二、中国大学的起源;三、大学的独立自治与学术自由;四、对如何办好大学的思考。而且,第四部分中,又分了三节:4-1大学的理念;4-2大学的体制;4-3大学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收到一邨的文章后,我给他做了简单的回复,表明文章收到了,稍后我会认真阅读的。由于当时我正在校阅自己的一本著作,直到书稿脱手后,才开始认真地阅读他的文章,并于7月22日给他写了审读意见,兹把意见附后:
一邨同学:
你5月28日的信,以及所附的论文收到了。由于前一段我忙于一本书的订正,后来又接受了两家杂志的专访,所以就把阅读你论文的事搁置下来了。忙完这些事后,我第一时间就看了你的文章。快两个月才回复,实在是抱歉,请见谅为盼!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你酷爱学习,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名著,对国内教育学的研究动向也颇为了解。你是研一的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是值得赞扬的,文章观点新颖,文字流畅,引文规范。我本想就这篇文章做一些修改退给你,然后由你寄给杂志社发表。可是,认真推敲后,我不便下手,主要是文章立意太宽泛,观点敏感,需要你自己做较大的调整和修改。现在,把我的意见提出于后,供修改时参考。
首先,文章立意太宽泛。文章分为4个部分,如“历史悠久不等于一流大学”,“中国大学的起源”,“大学的独立自治与学术自由”,“对如何办好大学的思考”。而且,在最后一个问题中,又包括了大学理念、大学的体制和大学人才培养的模式等。实际上,文章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单独命题成篇,如果综合来写,只能是蜻蜓点水,哪一个问题也说不透。所以,初写论文者,宜窄不宜宽。(www.chuimin.cn)
其次,作为教育学的研究生如何写文章?以我之见,似乎应当写纯理论性的,或史料性的,或外国教育介绍,或实践调查报告。具体地说,如“历史悠久不等于一流”可以单独成篇,此类例子很多,如中国科技大学的学术水平堪为全国之首,但它却是1958年成立的,其他还有日本筑波大学、台湾逢甲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等。要以充实的史料论证这个观点,同时指出随意攀延校史是不正之风。
又如,哈佛大学是怎样引领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可以收集每个时期它推出的改革举措,这些举措又是怎样影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以翔实的史料论证,发挥研究生搜索资料的特长,这是别人不可能与你们比拟的。
由于正处在署假,不知一邨在何处,所以把信寄到家里。
祝你们署假愉快!
刘道玉
2010年7月22日
我于8月29日收到了一邨的回信,他写道:“您的建议对我启发很大。如您在来信中指出的立意太宽泛的问题,原来在写作过程中也有一点隐约的感觉,但由于阅读量不够,对很小的问题做深入的探讨,颇有力不从心之感,今后需要更加深入地研读。”
一邨毕业后,又考取了厦门大学海峡两岸发展研究院的博士生,研究大陆与台湾教育。他还利用来武汉开会的机会专门拜访过我,逢年过节互有短信问候。我们彼此都很珍惜这种师生的情谊。
有关珞珈野火集的文章
做一个随时整理的有心人每逢学期末写总结,或平日写文章,总是思考很久,却难以成文,即使成文,总感到不尽如人意。说到底是缺少材料的积累,缺少经验的总结,最主要的还是没形成随时整理的习惯。同时,这也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大部分人并没有随时整理的习惯,以至于许多灵感随着酣梦遗忘了,记下的不一定都有价值,但漏掉的很可能是“金子”。谁有经常收集和整理的习惯,谁将很可能成为一个精神富翁,成为一个最有力量的人。......
2023-12-01
李镇西作为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先生的追随者却很少叫他的“官衔”,而是不约而同地叫他“朱老师”。所以,他是千千万万追随者心目中名副其实的“朱老师”。这本《致教师》,便是他作为“朱老师”的又一个注释。结尾朱老师的落款总是“你的朋友朱永新”,读着读着你就不知不觉真的把朱老师当朋友了。朱老师的语言也值得称道。《致教师》的前言是朱老师的一首题为《我是教师》的诗。......
2023-08-02
由此可见,倾诉和倾听是相互的。但在现实中,有向别人倾诉欲望的人很多,但是能够倾听别人倾诉的人却不多,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原本可以成为知心朋友的人却最终成为陌路。因此,如果你想学好谈话这门课程的话,便要记住,基本功夫就是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其实,倾听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行为,它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倾听就是这样一种姿态,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谦虚谨慎的姿态。......
2023-07-26
它不仅仅体现了先生个人所具有的伟大师爱,也是先生在勉励我们这些园丁要爱满天下,因为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小乐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而且热爱班级:看见地上有纸屑会主动捡起,看到饮水机上没水会主动搬水,看到教室没人打扫,他会主动留下打扫……我的这些爱心举动不仅仅让小乐感受到了温暖,同时也进一步感化了班里的孩子。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2023-07-18
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我要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我觉得中学生有一个大问题,即是“择业问题”。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现在我们专讲“学”和“做”二个字,要一面学,一面做。“学”和“做”要连起来。我希望到会的个人,是四万万人中的一个人。......
2023-11-23
《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著;分析教育中存在的“浪漫—精确—综合”的节奏以及指出“自由—纪律”的辩证关系是本书的精髓。《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王晓春著;提供了专业班主任工作的一系列原则与技术,尤其强调思维方式的转变。职业认同阶梯一《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关于新教育实验的愿景。《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著;新教育实验的奠基之作,全面丰富地展示新教育实验的愿景目标。......
2023-10-15
只有我们对工作抱以负责任的态度,才是真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糊弄工作就是糊弄自己的人生。我们应付的工作肯定难以达到理想的质量,而当最终结果来临的那一天我们只能为自己曾经的懈怠付出数倍的努力去弥补,并且很可能只是亡羊补牢而已。这种缺少热情、不负责任和职业道德败坏的工作态度轻则导致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会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023-12-07
人的一切操之于自我,别人给予我们的福乐不可靠,必须自我肯定、自我进取、自求多福;唯有自己先倒下,才会被人打倒,要相信命运操之在己,做一个打不倒的人。1.做一个骨气硬的人。2.做一个耐力强的人。3.做一个勇气足的人。6.做一个信心坚的人。做一个打不倒的人除了具备上面的特质外,最主要的是具备直面逆境和挫折的勇气,在逆境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一个叫大卫的美国人独自驾车去野外准备为家人砍一棵圣诞树。......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