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武汉大学副校长黄进临别赠言及珞珈野火集书名

武汉大学副校长黄进临别赠言及珞珈野火集书名

【摘要】:2009年2月22日晚上,武汉大学副校长黄进给我打电话说:“校长,我刚刚从北京回来,教育部19日已任命我为中国政法大学的校长,近日交代工作后就准备去北京。我想与校长约个时间,去与校长告别,更重要的是向校长请教。”既然黄进是诚恳地拜访我,那我也应当认真地接待他。黄进即将履任新职,我特地准备了三篇资料赠送给他,兴许对他有所帮助。上午9时,黄进准时到达,我给他沏了茶,边饮茶边谈话。

2009年2月22日晚上,武汉大学副校长黄进给我打电话说:“校长,我刚刚从北京回来,教育部19日已任命我为中国政法大学的校长,近日交代工作后就准备去北京。我想与校长约个时间,去与校长告别,更重要的是向校长请教。”

“首先祝贺你荣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你现在交接事务繁多,我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好吧,我明天上午9时去拜访您。”

既然黄进是诚恳地拜访我,那我也应当认真地接待他。黄进即将履任新职,我特地准备了三篇资料赠送给他,兴许对他有所帮助。这三篇资料一是陶行知先生的《第一流的教育家》,二是陶行知先生的《整个校长》,三是我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上的《怎样领导好一所大学》。我早上8时到复印社去复印这两篇文章,不料复印社到8时半才开门,我只好在外面等了半个小时。

上午9时,黄进准时到达,我给他沏了茶,边饮茶边谈话。黄进说:“我是您任内培养的学生,你和韩德培先生是我最崇敬的两位师长,你们的恩德我终身不忘。我今天下午去医院向韩先生辞行,再一次聆听了他的教诲。”

我问道:“你去中国政法大学,有些什么打算?”

“对这所大学,只是有些表面的认识,现在还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打算,待到校调查研究以后,再与领导班子商量。”

有鉴于此,我只好先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说:“你去政法大学,既有优势也有你的不足。你的优势有:一是你经过武汉大学教育改革的洗礼,沐浴了武大改革的黄金时代的氛围。在武大任副校长6年,有不少的经验积累。二是作为一个法学家领导一个法科大学,是内行领导学校,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知识的作用。如果说一个科学院士领导一个综合大学,他的专业知识对于领导大学可能用处不大,而你就不同了。三是你在武大、全国教育界和法学界的口碑很好,这是你做好工作的群众和舆论基础。但是,你也有自己的不足,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你对政法大学不甚了解,一切都需要从头摸索,没有一年半载是不能进入状态的,因此你应当从基础工作做起,扎扎实实地进行;二是你的魄力不大,胆识也有限,这对于一把手来说,是个致命的弱点。一般来说,有个性的校长,才能办出有个性的大学;有创意的校长,才能办出有特色的大学。”

接着,我对他的工作又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要成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家,以教育家的思想治校。教育家并不神秘,但要成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还需要做许多工作,例如要有自己独特教育理念,要有自己教育代表著作,要有自己的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要培育出大批杰出的人才。从做好现在的工作来说,首先是教育家,其次才是法学家。为此,你可能在专业方面要做出某些牺牲,专业与校长的工作,以校长的工作为重点。你现在51岁,如果工作顺利的话,你可以连任三届校长,前后总共12年,是完全可以干出一番事业的。

“第二,一定要抓改革,以改革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改革办出政法大学的特色。改革不是一句华丽的辞藻,而是要身体力行,重在改革实践。现在,叶公好龙式的人物较多,真正锐意改革者并不多。改革需要‘两识’,即卓识和胆识,前者是知道如何改和怎么改,而后者是要敢于改,知难而进,要有排除万难的决心。当前,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并不是很好,改革的阻力还很大,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www.chuimin.cn)

“第三,人才始终是校长必须关注的第一要务。爱才不能只是一个口号,不能只是吃现成饭,不慕名人,要真正发掘有潜力的顶尖人才。在这一方面,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拉拉分校是一个榜样,该校校长杨祖佑任职10年,共培养出了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都是他亲自发现和支持而获得的,的确难能可贵。

“第四,倾听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是校长不可推诿的责任。不能把群众找校长当成麻烦,应当把他们当作动力。随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使矛盾解决于萌芽之中。同时,群众中有好的建议,可以供我们做决策参考,这就是善于运用外脑的意思。”

黄进问:“校长,您80年代抓的教学制度改革,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那么,现在应该从哪些方面抓起呢?”

我回答说:“其实,高教领域的改革课题很多,如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识教育的改革,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等。在这些方面,你作为一个内行,完全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黄进又问:“校长,作为更高层次的改革,应该怎样抓呢?”

我回答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也正是我所关心的。我认为,大学更高层次的改革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这是我最想做但又无法进行的一个试验课题,因为我没有实施的舞台。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先生当着温家宝总理的面提出:‘至今没有一所大学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学。’可是教育界没有人读懂他的建议。我曾经设计了实施创造教育的模式,也没有人响应,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一个系或一个专业进行试点,如果获得了成功,然后再普遍推广。如果你抓住了这项改革,那么政法大学很快就能走在全国大学的前面了,对于提升政法大学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建议黄进读一些西方教育的原著,如法国卢梭的《爱弥儿》,德国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德国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之理念》,西班牙加塞特的《大学的使命》等。我深感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理论的落后,论教育的起源,我国要早于欧洲,可是我国自古就没有产生影响后代的教育理论著作。老子、孔子可以说是教育的始祖,但他们也仅仅只是提出一些有益的教学方法,而没有形成像卢梭那样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这个教育观已成了欧美教育的基石。我国的应试教育之所以改变不了,原因也就在于这一点。因此,要想做好校长的领导工作,必须读一些教育经典著作,还是那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最后,黄进很激动地说:“校长,听了您的谈话,真是受益匪浅。我记住了校长的教诲,一定努力工作,不让校长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