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研究物理现象时,实验的任务不仅是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物理实验技术的重要性,基于这方面的原因,人们逐渐感到理工科及师范院校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训练的重要性。物理实验的主要任务如下:学习物理实验的基础理论,包括一些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023-11-02
一个大学校长是一校之主,他肩负着传承大学的精神,营造独立、自由、民主的学风,设计大学的特色和发展远景的重任。国内外大学发展的历史都证明,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风格,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和学术水准。因此,大学校长必须是教育家,而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教育家。
什么是一流的教育家呢?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周刊》上撰文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恐怕我国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的校长,都不符合一流教育家的要求。我国现在没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这样敢于创造和开辟的校长。
我国近代大学诞生于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至今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在此期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致从1919到1949年,前后总共30年。这个时期的大学校长,基本上是留学欧美的学者,他们切身体验到西方大学的“真经”,自觉地传播西方大学独立、自治、自由和民主的精神。他们虽然是学贯中西的学者,但并不再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而是心无旁骛地履行一个大学校长的全部职责。他们堪为学者化的职业校长,其杰出代表有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等。
第二个时期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前后大致有38年。这个时期大学的校长,基本上是五四和“一二·九”运动的青年领袖,他们投笔从戎,在艰苦的革命年代中受到了锻炼。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先后被派到高等教育战线担任大学领导工作,从教育实践中成为革命化的职业教育家。他们出身知识分子,但不再从事学术工作,在大学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能够顾全大局。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民主,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故深受师生们的欢迎。他们的杰出代表有清华大学的蒋南翔,北京大学的陆平,中国人民大学的吴玉章,山东大学的成仿吾,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华中工学院的朱九思,兰州大学的辛安亭等。
第三个时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大约有20多年的时间。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拐点,追求“高、大、全”的形式主义主导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出现了大倒退,只强调发展而舍弃了改革。与此同时,对大学校长的任命也渗进了形式主义的思想。具体表现为,任命了一批学者担任大学校长,凡是有院士的学校,校长非院士莫属,如果没有院士,也要选拔一个拥有指导博士生的教授担任校长,于是出现了美其名曰“双肩挑”的“校长模式”。这些校长一心挂两头,自然非常辛苦,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这是一类“命分式”的校长(即不专心致志),是很难领导好学校的。
比较以上三个时期的大学校长,无疑第三个时期的校长是最弱的,像民国时期那样杰出的大学校长,在目前2000多所大学中竟然找不出一个,这是非常需要反省的。他们的弱势主要表现在:第一,他们虽然是某个学科方面的著名学者,但却不懂教育学,也没有兴趣和精力钻研教育理论,因此他们提不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也很难深谙教育规律。这大概是我国当今大学没有特色和问题丛生的原因。第二,没有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不善于联系群众,也不懂“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既不善于决策也不擅长管理,这是滋生大学“官本位”的主要原因。第三,“双肩挑”致使他们不能心无旁骛地履行大学校长之职。现在大学规模很大,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小社会,不专心致志是决然搞不好的。实际上,大多数的校长并不能做到公平的双肩挑,自己的学术研究才是他们心中的重头,有些校长甚至利用职权营建自己的学术山头。
第三时期的大学校长,少有成为教育家的,这与我国大学校长任期制有关。现在像玩走马灯一样任免校长,既不利于他们钻研教育理论,也不能使他们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这种完全按照政府公务员的任期任免校长,违背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规律。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是,许多大学校长不得不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即使他们有心专注于教育的研究,但由于任期的结束,他们不得不告别热爱的教育舞台。
细细想来,一个国家真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一定要有敢于担当的大学校长,他们既是大学的灵魂式的人物,又应当成为国家智囊人物中的一部分。
什么叫担当?《辞海》的解释是:“担负,承当。常用于艰巨的任务。”作为个人来说,一定要勇于承担艰巨的任务。你能够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对于用人部门来说,一个人能担什么样的责,就委以什么样的任,这就是知人善任。比如改革大学校长遴选的办法,把遴选、监督和罢免权下放给大学的教授委员会。他们最了解情况,知道该选举什么样的人当校长,一旦校长不胜任或是贪腐或渎职,就启动罢免的程序。有了这样的机制,校长必须对选举人负责,这样就能够促进他们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担当。(www.chuimin.cn)
在我看来,一个大学校长的担当就是事不避难,“敢”字当头,敢作敢为。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一定要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学校是人生的重要驿站,如果在学校不能培育学生说真话、立诚信和求真理的品格,那么到社会上就很难养成这种风气。一个大学校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品行,一个有担当的校长,要能够做到只认得真理,而不晓于利害,也不畏惧刀俎,永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第二,敢于改革,始终站立于改革的潮头。改革是破旧立新,破旧必然冲击旧的观念,也必然触犯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因此,改革总是有阻力的,如果没有敢于率先“吃螃蟹”的精神,那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一个有担当的校长,必须身先士卒,要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殉道者精神。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大学改革裹足不前,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些人前怕狼后怕虎的思想有关。
第三,敢于反对错误的潮流,坚持正确的方向。中国历来有“刮风”的习惯,这是中国人趋同思维的反映。20多年来,我国高教界刮起了一股冒进、浮夸、造假的不正之风,例如“大跃进”式的扩招,全国本科教学假评估,大专学校升格等,居然没有大学校长站出来抵制这股歪风,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大学校长的集体失职。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例如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校长,就坚持10年不扩招;北京大学全校各系都改成了学院,唯有中文系系主任陈平原教授坚持不改,依然叫中文系;北京师大新上任的董奇校长宣布“四不搞”:即不申报研究课题,不招收新的研究生,不申报教学和科学研究奖,不申报院士。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但是,这些人太少,他们的正确行动并没有遏制住错误的思潮。
第四,敢于起用和保护有争议的优秀人才。爱才谁都会说,可是大多数人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甚至不乏叶公好龙似的人物。古往今来,大凡杰出的人才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所以他们往往成为有争议的人物。本来,争议只是一个中性词,但有些领导人一听说争议就搁置或抛弃不用,生怕自己承担责任。起用杰出的人才,关键是要不拘一格,而埋没人才也就在这个“格”上。现在大学包括民办大学,都把博士学位作为录用的门槛,实际上这完全是为了评估统计的需要,这样也助长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当年陈寅恪、华罗庚、钱穆、陈景润等都会被拒之门外。同样的,如果按照这个所谓的“格”,像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杨小凯(仅高中一年级、坐牢10年),国际著名建筑学家张在元(仅仅是讲师),国际著名数理生态学家李百炼(大专),都不可能调入武汉大学,这就会使得这些国际知名的学者被埋没。
第五,敢于承担错误。人无完人,无论是改革或是创新,都可能会招致失败。一个有担当的大学校长,既要敢作敢为,又要敢于负责。做对了,绝不骄傲居功;做错了,绝不文过饰非,而是严于解剖自己,从错误中总结教训,以便更好地前进。话虽然如此之说,但我们却很少见到敢于面对错误的校长。如果一个人有了错误不能面对,文过饰非又可能导致新的错误,这绝非是一个有担当的校长应该抱有的态度。
大学校长为什么应当是有担当的人呢?这是由大学的性质与使命决定的,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说:“是大学改造社会,而不是社会改造大学,这是大学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曾经有几位风骨凛然的大学校长。他们是:英国的爱尔兰天主教大学创始人、首任校长约翰·纽曼,他是19世纪自由教育的伟大倡导者;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任职长达40年,完成了在查尔斯河畔建设世界伟大学校的宏愿;芝加哥大学创始人威廉·哈珀,10岁上大学,是公认的天才、神童,35岁出任校长,被认为是教育革命者,在该校留下了大量的哈珀遗产;日本的福泽谕吉,私立庆应义大学首任校长,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六大思想家之一;德国的威廉·洪堡,被称为教育改革的播火者,开创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新纪元;以色列的哈伊姆·魏茨曼,早于以色列建国前15年创建了希伯来大学,担任了首任校长,与此同时创建了魏茨曼科学研究院,为以色列的教育与科学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他后来成为以色列的首任总统,也有人称他是以色列的国父。这六人都是有担当的校长,如果没有他们,也许世界或者某个国家的历史将是另外一个样子。
一个有担当的大学校长,应当有非凡的视阈,包括观察事物敏锐的眼光,判断事物深刻的洞见,处理人际关系的练达,以及敢为天下先的胆识。这些都是成为有担当大学校长必要的素质。但是,一个有担当的大学校长,不可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只能是从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产生的。我国不乏这样潜在的有远视的人才,问题是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营造独立、自由和民主的氛围,通过公开和平等的竞争,才能将有才华、挚爱教育和勇于担当的人选拔到大学校长的岗位上来。这既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要的条件,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所在。
(本文发表于《领导科学论坛》2014年第2期)
有关珞珈野火集的文章
物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研究物理现象时,实验的任务不仅是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物理实验技术的重要性,基于这方面的原因,人们逐渐感到理工科及师范院校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训练的重要性。物理实验的主要任务如下:学习物理实验的基础理论,包括一些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023-11-02
而经济伦理学的出现,使上述问题的研究更为系统和深刻。具体来说,经济伦理学就是研究人类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领域中产生的道德现象、道德理论、道德问题、道德原则和规范等问题。经济伦理规范主要是指与经济......
2024-06-05
《困卦》强调,人处于困境时不要气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坚持自己的气节、操守。卜问出征则吉祥。阳处在阴下,刚为柔掩,像君子才智难展,处于困乏之地,所以卦名曰困。......
2023-10-30
这些矛盾都是由职业道德问题引起的,所以只能通过道德手段来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大家都是国家、社会的主人,都是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劳动。......
2023-06-28
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称为焊接接头,简称接头。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区、熔合区与热影响区组成。图1-3-2 焊接接头基本形式a)对接接头 b)搭接接头 c)角接接头 d)T形接头根据坡口断面形状,坡口的最基本形式有I形坡口、V形坡口、U形坡口等。一般来说,焊件结构形式、焊件厚度与焊件强度要求决定焊接接头的形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焊接变形与焊条消耗量、调整焊缝金属化学成分以及保证焊件熔透等是影响坡口选择的要素。......
2023-06-25
不科学的健身运动并不能得到预想的结果,甚至会危害健康。只注重了运动,忽视了营养,同样也得不到健康。运动营养是指人体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素,以满足运动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因此,食物应多样化,因为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素,所以多样化的食物是保证膳食平衡的必要条件。医学专家们认为,营养不足和营养不平衡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营养对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关......
2023-11-22
零库存是出版企业存货管理的一种理想状态。出版企业可以在某些时段,对某些存货品种保持零库存,但不大可能对所有存货品种长期保持零库存状态。如何在存货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利弊权衡,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实现两者的最佳组合,就成为出版企业存货管理的基本目标。......
2023-08-04
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100mm;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双层双向配筋;转换层楼板应符合《高规》第10章的有关规定;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2023-08-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