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钱学森之问的破解方法-珞珈野火集

钱学森之问的破解方法-珞珈野火集

【摘要】:近10年以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力求从整体上来破解钱学森之问。因此,必须完全抛弃“三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SSR创造教学模式。此外,还有211工程大学112所,985工程大学39所,它们完全是由教育部指定的,而不是平等竞争产生的。在进入新的一年之时,教育部门又喊出了打响教育改革攻坚战的口号,这并不是第一次提出类似的口号。

值得指出的是,求解“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与求解数学上的猜想不同,后者只需得到一个符合假设条件和逻辑推导的数学证明,而前者不仅仅是一个理性的回答,更重要的还需要付诸实践。因此,可以这样说,“钱学森之问”是答易而行难,它不仅受到教育内外部各种因素的掣肘,而且必须对现行已经过时的大学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那么,究竟怎么样破解钱学森之问呢?近10年以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力求从整体上来破解钱学森之问。我设想的破解方案是由三部分组成,它们是互相联系的,而且都具有可行性,每所学校都是有条件实施的。

一、大学可行的创造教育模式。现在大学的教学模式已经沿袭300多年了,它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简称为“三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了改革这种已经过时了的僵化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一种称为SSR的创造教学模式,并撰写了《关于创造教育模式构建》一文,发表在2000年《上海教育发展研究》第12期上,被该刊评选为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改革僵化的教学模式问题上,我与钱学森先生是不谋而合,都主张大学应当按照创造教育模式办学。

什么是创造教学模式呢?我设计的SSR创造教学模式,其中第一个S代表自学(Study independently),第二个S代表课堂讨论(Seminar),而R代表科学研究(Research)。这三种学习方式既是互相联系的,又是由浅入深的推进过程,都体现了学习者独立自主的特点。自学与讲说章句相区别,课堂讨论是双向交流,能够激发灵感,在辩论中增长才干,而科学研究是走自己的路,创造新知识。具体实施步骤是:在普遍自学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提到课堂上讨论并进行辩论,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进而,再将课堂讨论中形成的某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研究,达到既提高研究能力又出成果的目的。因此,SSR模式是新颖的,符合创造性教学的原则,是培养杰出人才的重要途径。

同时,SSR模式又是切实可行的,每所大学都是有条件实施的。这个模式的关键是自学,人类的文明传承就是从自学开始的。印度天才的数学家拉马努金12岁开始对数学产生了兴趣,15岁就自学和自己解答数学疑难问题,后被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数学家戈德弗里·哈代发现,被邀请到剑桥大学深造,成就了一位20世纪初叶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是由初中毕业生成为世界数学大师,他的学问也都是自学来的。既然抽象的数学都能够自学,那还有什么课程不能自学呢?尤其是单纯表述性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各门课程,只要具备了高小的文化程度,都是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的。然而,现在还完全逐章逐节的讲授,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窒息了学生的智慧。因此,必须完全抛弃“三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SSR创造教学模式。

二、大一统的教育体制已成为沉疴宿疾。正是这些痼疾,阻碍了杰出人才的成长。目前,大一统的教育体制表现得十分明显:教育部控制了大部分教育资源,教育部的直属大学越来越多,从“文革”前的20所膨胀到现在的75所。此外,还有211工程大学112所,985工程大学39所,它们完全是由教育部指定的,而不是平等竞争产生的。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教育部主导下,全国大学频频改名,大专学校和单科学院升格,大学合并都要建设大而全的航空母舰式的大学,从而掀起了一股攀比风、浮夸风、学术剽窃和造假风。这些歪风邪气是与培养杰出人才相悖的,现在是到了需要用猛药治沉疴的时候了。

科学发展史表明,创造性的果实只生长在自由的园地,杰出的人才只能成长在自由的环境里。科学的态度就是质疑,科学的精神就是批判,因此营造大学独立和自由的学风,就是造就杰出人才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表明,统一得越多,经济越没有活力,管理得越多,基层就越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既然计划经济拯救不了我国的经济,难道大一统的教育体制能够振兴我国的教育吗?因此,教育改革必须以改革大一统的教育体制作为突破口。教育部要率先进行自我革命,首先是从简政放权开始,必须转变教育部领导的职能,精简机构设置,下决心解决大包大揽和瞎指挥的现象。

在进入新的一年之时,教育部门又喊出了打响教育改革攻坚战的口号,这并不是第一次提出类似的口号。自1999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先后制定了不少教育规划,其中都强调了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可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少有改革的成效。依我看,这一次又喊出了要打教育改革的攻坚战,但又没有选准目标,显然也难见成效。除了高考和招生改革外,其他并不是什么重要的项目,如解决小学就近入学问题,教师师德“红七条”等。这些工作不是不需要抓,而不必由教育部来统管,这样势必导致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www.chuimin.cn)

三、创造教育需要从少儿抓起。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大学只是收获期,而播种和耕耘却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他们思维尚没有定势之前,是实施创造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必须对少年儿童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这对培养杰出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从本质上说,教育是启蒙和解放。所谓的启蒙就是开启他们的智慧和健康的心灵。教育的解放作用主要表现在,解放少年儿童的个性、好奇心想象力、求异的思维习惯和冒险精神。这五点是决定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的关键,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这些重要的素质都被泯灭了。据报道,美国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NAEP)对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而想象力则是倒数第一。生理学家已经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脑是知识脑,右脑被称为创造脑,前者的功能是语言、计算、概念、分析等能力,而创造脑的功能是想象力、直观、空间、形象等。我国基础教育把语文、数学、外语当作主课,而把音乐美术科技制作当作副课,颠倒了智能训练的主次关系,从而导致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低下的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仍然是以上重点、考高分、进名校和高升学率来树立示范学校。现在全国各地有不少应试教育典型,如超级考试工厂、亚洲第一考试工厂和各级示范学校,虽然这些中学升学率很高,不少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但考上名牌大学并不意味着成才。

考高分与进名牌大学,究竟与成才有什么关系?长期以来,包括国家教育领导部门的不少人都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是最好的,在世界中学生的考试比赛中,都是居于全球之首。其实,这是一个悖论,考高分、进名校与成才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我国基础教育最好,照说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更有后劲,但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水平又不高呢?据统计,美国大学生创业率高达20%~23%,而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不到2%,成功率不到1%。这种差别,正说明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再沾沾自喜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出路,必须从幼儿抓起,实施以创造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彻底解放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上述三点是我对“钱学森之问”完整版的破解,虽然不一定是最理性的答案,但毕竟是我用心求解的。我希望各界的同人都来献计献言,群策群力,共同求解“钱学森之问”。

(本文发表于《同舟共进》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