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的江汉大学生-珞珈野火集

如何培养创造性的江汉大学生-珞珈野火集

【摘要】:我今天的讲题是《大学生怎样成为创造性的人才》,下面讲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创造性人才;二是创造性人才的特点;三是怎样成为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教育也是新兴的学科,是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为对象的学科,而创新教育事实上是指教育改革。大凡创造性的人才,都有不同于普通人的特点,我以为主要有三点。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共同的规律呢?创造性的实践能力,

(2010年12月9日)

江大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二·九”运动75周年,我将以这次讲座来表示对“一二·九”运动先烈们的缅怀!同时,我也很荣幸地与江大的同学们一起,纪念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让我们把“一二·九”爱国民主精神发扬光大!

我今天的讲题是《大学生怎样成为创造性的人才》,下面讲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创造性人才;二是创造性人才的特点;三是怎样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一、什么是创造性人才?

首先,我们要回答什么叫创造。古罗马神学家、思想家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中说:“时间是什么?如果不问我时间是什么,我倒知道时间是什么,一旦真的问我时间是什么,我却不知道时间是什么。”其实,创造与时间是一样的,类似的还有像风、观念、思想等,它们都是如影随形的东西,我们虽然触摸不到它,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且无时无刻都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那么,创造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创造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发生在多维空间人们的心理现象,是集知识、智力、个性和人格为一体的高级思维活动。这种活动直接的结果是,导致第一的、首次的、率先的或是旷古绝伦的成果。创造最主要的特点是从无到有,它与创新是不同的,后者是从旧到新。例如,原子弹、氢弹、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试管婴儿、克隆绵羊、纳米材料等,都是属于创造。创新的特点是由旧到新,例如一部小说是作家的创造,如果剧作家把它改编成剧本,那只能是创新。又如,第一款手机是创造,无论后来手机的款式怎么变化,无论其功能多么齐全,但都属于创新。

创造与创新既有共同性,但又有区别,它们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智力。它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但创造是高于创新的智力,创造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创新仅仅是一个概念或是一个口号。创造教育也是新兴的学科,是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为对象的学科,而创新教育事实上是指教育改革。有人认为创新教育包括了创造教育,这是完全错误的。总的说来,无论是创造或是创新,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我觉得更应该提倡创造,这是我国科学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迫切需要的。

创造性是与生俱有的能力,古今中外创造性的人才是不计其数的,而且各行业都有创造性的人才。例如,在科学领域里,有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沃森、巴斯德、巴甫洛夫、霍金等;在政治领域,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罗斯福、丘吉尔等;在科学发明领域里,有诺贝尔、爱迪生、达·芬奇、富兰克林、莫尔斯、贝尔、瓦特、中松义郎、王选、王永民……这些人都是创造性人才,在不同的领域里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

大凡创造性的人才,都有不同于普通人的特点,我以为主要有三点。

首先,要有独立的个性,它是与依附性相对立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这种独特的个性主要表现为:敢于冒尖,不怕人家说自己出风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绝不随波逐流;敢于标新立异,不囿于成规旧习;敢于质疑,向权威或名家提出挑战;敢于冒险,不怕失败;敢于超越自我,永不满足已有的成就,等等。(www.chuimin.cn)

其次,要有好奇心,这是导致每一个发明创造的内在因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把创造的条件归纳为三点:一是好奇心,二是自由的环境,三是闲暇的时间。古希腊是一个十分浪漫和富有创造性的国家,古希腊的艺术、哲学、数学等,对西方的现代文明都起到了重要影响。众所周知,爱迪生一生共申请了1093项发明专利,是20世纪初以前世界发明成果最多的人。原因何在呢?用他母亲的话说:“我骄傲,我有一个好奇的儿子!”

再次,需要有执着的精神。创造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是在崎岖的峭壁上攀登,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是不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如果说是好奇心使法国费马成为举世无双的业余数学之王,那么是执着精神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费马是学法律的,是职业律师,但他喜爱数学,于1637年在演算古希腊丢番图算术题时,提出了一个猜想数学题。在此后的358年,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们,绞尽了脑汁都没有证明费马的猜想。然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他被称为“隐身人”,在这个象牙塔中苦苦地研究了7年,最终完全证明了费马猜想。他虽然年过40岁,但菲尔兹奖评委会破例地给他颁发了菲尔兹特奖,以嘉奖他对世界数学的卓越贡献。

三、怎样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共同的规律呢?我们虽然不能生硬地照搬他人的做法,但仍然有着某些共同的经验。我研究创造教育30多年,据我的观察以下三点是值得借鉴的。

第一,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充分发挥右脑的作用。人的大脑具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但是,人类迄今只应用了2%,即使天才的爱因斯坦也只用了12%。如果我们再开发出10%的思维细胞,那人们的创造性就能够大大提高。人的大脑是分为两个半球的,这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罗杰·斯佩里偶然发现的,他因此而获得了1981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脑的左半球是担负语言、记忆和推理的功能,所以称为知识脑;右半球是担负着洞察力、想象力、三维形体和艺术欣赏的功能,故称为创造脑。因此,我们要自觉地训练和开发右脑,使自己的创造潜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第二,要掌握三个创造能力。关于创造力的研究,学术界的认识不尽相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认为创造力主要是由三种智力构成,它们是创造性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实践能力。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三者彼此协调一致,才能表现为创造力。创造性的观察力是摄取信息的入口,没有信息作为原料,大脑是加工不出创造性的“产品”的。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就是基于他随英国海军贝格尔巡洋舰进行了5年的环球考察,收集到数万种动植物和矿物标本,通过加工对比、分析和推理,最后才形成了他的物种起源学说。俄罗斯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名言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这成了一切科学家的座右铭。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涵盖的内容很多,如直觉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立体思维、双向思维等,如果没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就不可能产生导致创造发明的创意。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就是要把创意变成创造性的成果,否则再好的创意也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或是书面上,永远不能造福于人类。

第三,一定要掌握自学的方法,这是成为创造性人才十分重要的措施。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无不是走着这条道路。例如,律师出身的费马,却成了迄今无人撼动的业余数学之王;只上了3个月学的大发明家爱迪生,获得了1093项发明专利;画家兼发明家的达·芬奇,留下了数万件发明资料;发明电报的画家莫尔斯;学法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维奇;等等。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也是不胜枚举的,如仅有中学学历的学术大师钱穆、梁漱溟启功、叶圣陶……这些杰出的创造性人才,是怎么获得成功的呢?他们都不是科班出身,都是通过自学而成为发明家或学术大师的。

鉴于自学方法的重要性,我以自学为基础,设计出实施创造教学的SSR模式。我分别用三个英文字母SSR 表示。第一个S是Study independently的缩写,表示自学或独立的学习;第二个S是Seminar的缩写,意思是课堂讨论;而R是Research的缩写,代表科学研究。我希望以SSR模式代替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模式,三中心模式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界夸美纽斯提出的,已沿袭了300多年,明显地不适宜以创造为特点的21世纪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我设计的SSR模式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们是由上述有效的学习方法组成的,是有科学依据的,具有普遍适用和推广的价值。我预计,这个模式将成为21世纪大学主要的教学模式,将适用于各类大学的教学。

钱学森先生是我国科学界泰斗,他从自己的求学和研究工作中,认识到创造的重要,一直不停地呼吁实施创造教育。2005年7月29日,他当着温家宝总理的面提出了一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建言。可是,直到他2009年10月30日逝世,这个建言也没有引起国家教育部和各大学的重视。我早在2000年就正式发表了《关于大学实施创造教学模式构建》的文章,是对“钱学森之问”的直接回答。虽然论文获得了一等奖,但也未引起高等教育界的回应,说明实施创造性教学阻力之大。

我愿意借此机会,建议江汉大学率先响应钱学森先生的建言,请杨卫东校长选择文科一个系或专业,亲自抓一个试点,按照SSR模式进行教学。如果你们做到了这一点,那江汉大学将是全国第一个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大学,率先在全国实施创造教育模式,将有利于培养江大的创造性人才。

最后,我预祝江汉大学的教学改革获得成功,期盼江汉大学涌现出大批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