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姚梅镇教授遭学院批评,教育公平遭置疑

姚梅镇教授遭学院批评,教育公平遭置疑

【摘要】:对于这个结果,法学院内议论纷纷,说姚梅镇教授是吃里爬外,本系的毕业生不录取,而录取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这种规定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是近亲繁殖思想的反映,违背了平等竞争的原则。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这个学生的论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田教授主动安排他答辩。可是,现在大多数研究生导师都不敢严格要求学生,原因是他们招收的学生太多,既没有亲自查阅文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不甚了解,所以只能打哈哈。

8月22日下午上海先施商业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刘勇来访,我们自由交谈了一个多小时。他是武汉大学80级图书馆学系的学生,是我干女儿徐鸿的同班同学。徐鸿从台湾帮我购买了一本书,她托刘勇当面转交给我,刘勇是从上海到武汉进行商务考察的,准备在武汉创建一家子公司。他早先在上海购买了我的自传《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借机让我签名留念,我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之后,刘勇畅谈了武大80年代的民主学风,使他受益匪浅。1984年本科毕业时,他报考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研究生,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为姚梅镇教授的研究生。一个图书馆系的学生,为何能够取得经济法专业课第一的成绩呢?原因是武大全面实行了学分制,使他有机会选修国际经济法专业的全部课程。考完以后,他觉得心里不踏实,曾去拜访过姚教授,问道:“我不是法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会不会影响我的录取?”姚教授明确回答说:“既然有研究生入学考试,那就必须遵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时,不拘一格选人才,是我招录和培养研究生的原则,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影响,即便是我和亲朋好友的儿子也不能例外。”

当年录取名单公布后,刘勇被录取了,而另外两个报考姚梅镇教授的考生被淘汰,一个是本院的毕业生,另一个是中南政法学院的毕业生。对于这个结果,法学院内议论纷纷,说姚梅镇教授是吃里爬外,本系的毕业生不录取,而录取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对此,姚梅镇先生说:“我才不管这些闲话,是我招收研究生,这是我的自主权,任何人不得干预。”

我与姚梅镇教授比较熟悉,他有真才实学,治学严谨。我曾经专门请教他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他颇有感触地说:“带研究生要少而精,培养一个是一个,不能误人子弟呀!”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他每年一般只招收一名研究生,最多也只是两个。他对研究生要求极其严格,每周安排一个单元时间与研究生面授,或研究生汇报读书心得,或解答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真是名师出高徒啊,本文提到的刘勇是一家跨国公司的总经理,他的美国老板曾经夸奖他是其在亚洲见到的最杰出的人才。(www.chuimin.cn)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年前北京某名牌大学,明文规定录取研究生要优先录取本校毕业生,本校免试推荐生的比例要超过50%。这哪里像是名牌大学招收研究生的做法?这种规定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是近亲繁殖思想的反映,违背了平等竞争的原则。名牌大学如此,那些普通大学招收研究生的质量更可想而知了。这就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异化的表现,是研究生质量大滑坡的主要原因。

招收研究生是第一关口,而严格把住答辩关,更是保障研究生质量的关键。现在多数研究生导师,常常把研究生能否答辩与自己的水平联系在一起,于是千方百计地保研究生答辩过关。但也有严谨治学的导师,严格要求,绝不让不合格的研究生蒙混过关。我校物理学系的田德成教授,20世纪50年代初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学系,后留学苏联,获得副博士学位。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调入我校工作,曾担任物理学系主任。他是一位严格要求和严格把关的导师,他指导的一个在读的博士研究生,3年后论文没有达到博士水平的要求,田德成不同意他按时答辩和毕业。这个学生找到田教授大吵大闹,说他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学习成绩一贯优秀,为什么不让他按时答辩?田教授回答说:“研究生质量是你把关还是我把关?如果是你把关,那你就不要做我的研究生;如果我是导师,我就要履行自己的责任,论文达不到博士水平,我绝不同意毕业。”后来,这个学生自知输了理,他找到田教授,恭恭敬敬地向导师鞠了一躬,希望老师原谅他的错误。田教授说:“我不会介意你的态度,也不会因为你与我吵了架而为难你,你的论文达到了要求,我自然会让你毕业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这个学生的论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田教授主动安排他答辩。这个学生顺利地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们的师生关系更亲近了。

可是,现在大多数研究生导师都不敢严格要求学生,原因是他们招收的学生太多,既没有亲自查阅文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不甚了解,所以只能打哈哈。正因为如此,一些大学校长的博士生抄袭、剽窃,导师也在发表的论文上列为第一作者,从好的方面想是不知情,从坏的方面看,实际上是为假作伥,既坏了学风又误人子弟。现在是到了整顿研究生教育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