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镐是有才华的,他的中篇小说《襄河一片月》获得过武汉市芳草文学奖,中篇小说《这里真有过风流》获得武汉大学文学创作成果一等奖。这次送来的反映海峡两岸亲情、友情、爱情的长篇小说《红肚兜》书稿,洋洋洒洒,纵横捭阖,近40万字,更是元镐将近40年文学创作经验积累的成果,是他关注海峡两岸关系、思索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心血结晶。这既是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的期盼,也是《红肚兜》这部小说的主题追求。......
2023-11-23
每一种教育形态都有支持它的教育理念,而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也就会造就与这种理念相符合的人才。例如,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主义教育,德国赫尔巴特的三段式教育,美国杜威的实用教育,英国贵族学校的天才教育,中国陶行知的大众教育,等等。所以,教育理念是很重要的,它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有一位叫马尔库塞的西方学者曾高度评价观念的作用,他说:“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们能够改变人,而人能够变革世界。”
什么是教育理念呢?所谓理念,就是观念或观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理念是思想意识形态,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留下的概括形象。教育理念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这种理念一旦上升到理论,它又对教育实践起着指导作用。
实际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他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其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无非是自觉或不自觉而已。有人说,中国没有教育家,也有人说,中国只有两个半教育家(指孔子和蔡元培,半个指陶行知)。当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是散布教育家神秘论。教育家并不神秘,应当说每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是教育家,一个拥有自己教育理念和论著的学校领导者也是教育家。我国是一个大国,在各类学校受教育的人数相当于美国全国的人口,有着广阔的教育实践天地,应当产生许多教育家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教育理论。但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产生有国际影响的当代教育家,亦没有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理论。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一统的教育体制造成的,只强调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于是造成了“千校一面,万人一格”的局面。很明显,在这样的体制下,很难形成不同风格的学校,也难以产生不同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不必害怕观点的多样化,相反,应当欢迎这种多样化,把它看作有根据解决问题的前提。
我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崇尚教育改革,力图探索办学的新模式。我自学了国内外许多教育家的论著,希望从他们的教育思想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但我又不囿于他们的思想。在教学改革中,我注意研究新情况,尝试新办法,总结新经验。我先后从事高等教育领导与管理工作24年,其间我撰写了“创造教育书系”(5种),参加编写的著作多达20种,发表的论文近300篇。在长期研究与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我的教育理念——创造教育观。
这个教育观是怎样形成的呢?应当说,一个观念的形成既需要一定的实践基础,又必须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回顾起来,我的创造教育观的形成,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它是我少年时梦想的延伸。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偶然读了一本关于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的故事书。我深深地为他的创造精神所感染,决心向他学习,立志做一个发明家,把一生献给人类最美好的事业。进入大学以后,这种欲望更加强烈,我无时不在做着发明家的梦。为此,在学习中,我尝试着自学,成立业余科研小组,努力培养自己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那时教学方法完全是满堂灌,要求的只是死记硬背的能力。我对那种教学方法越来越不满意,但又无能为力。那时,我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创造教育,但却很想尝试一下另类教学,这就是我最早的关于创造教育的朦胧意识。(www.chuimin.cn)
其次,在苏联留学期间,我尝到了独立自主学习的甜头。我在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研究生,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我被迫中途辍学。虽然我在苏联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但是那种自由的学习方式却使我难以忘怀。按照苏联授予学位的规定,我们需要通过三门必修课的考试。但是,导师既不给我们上课,也不指定教科书,更为出奇的是连考试时间也不做规定,学生认为准备好了,可以通知导师进行考试(口试)。这样,我就有很大的主动权,采取备考与科学研究并举的方法,以备考促科研,以科研带动备考,最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在科学研究上,导师十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权,从科研选题到研究方案设计,都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导师的作用是启发和引导,他们十分乐意听到学生不同的意见,鼓励开展争鸣。那时,苏联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他们的文化基础与价值观念仍是西式的,所以他们的教育理念也更接近欧美教育。这是我最早接触的西式教育,它使我体验到了与我国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并使我产生了要改革我国教育的想法。
第三,在我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从大量实践中我看到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促使我下定决心进行教育改革,大力推行创造教育。本来,我被任命为校长是一种历史的误会,是被赶着鸭子上架的。我自少年时代起,就梦想当一个发明家,可是当了校长以后,使我失去了发明创造的舞台——化学实验室。在这种情况下,我知道自己再从事发明创造已不现实,于是我不得不转换角色,把我的发明梦想转化为另一个梦想,即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应当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创造教育思想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促使我下定决心的还是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他们是我进行教育改革的依靠力量。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77级学生王小村,他本是历史系学生,但是他对历史毫无兴趣,要求转到生物系学习。为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尊重他们的选择权,我同意了他的要求。的确,他对生物学很感兴趣,在学习期间,他到野外考察,开展科学研究,写出了数篇论文。由于他不重视课堂学习,特别是不愿死记硬背,所以到毕业时,他有两门主课考试不及格,经补考仍然不及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他只能获得结业证书,不能发给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但是,他并不服气,拿着一摞论文来找我,并对我说:“校长,你是主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我的这些研究成果是不是我能力的表现?试问全校有几个学生能达到我这样的水平?因此,不发给我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是不合理的。我希望校长破例,作为特殊情况准予发给我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我的确被他说服了,我的理念不允许我剥夺他应该得到的权利。这是我任职期间唯一的破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问题并没有到此为止,后来他又给我出了—个更大的难题。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湖北省肿瘤医院所属的肿瘤研究所工作,应当说这是符合他的特点的。但是,两年以后,他又拿着一摞论文来找我说:“这是我两年的研究成果,没有给校长丢脸。但是肿瘤研究所对我不合适,我希望调到一个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单位。为此,我希望校长能把我调回到母校工作,以便加强学校的科学研究。”这的确是个难题,当年他毕业时是破例发的毕业文凭,现在要调回来,谈何容易?说实在的,我内心里是很欣赏他的,问题是如何说服生物系的领导,因为他们一直对王小村持反对意见。为此,我三番五次地做生物系领导的工作,但他们始终不同意把他调回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只得行使否决权,最后还是把他调回来了。我对生物系的领导说:“让我们观察他五年,如果他是个人才,那是学校的幸事。如果他成不了才,请你们拿我是问。”令人欣慰的是,两年以后,他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第14届肿瘤学术会议上一炮打响,他的论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会后,他被聘为英国皇家生物化学学会会员,同时他又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去做博士后研究。有谁能想到,一个连学士学位都拿不到(如果不破例的话),更未能得到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居然被邀请到美国著名大学去做博士后研究,难道这不是对他水平的认可吗?
这件事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创造性的人才成长是不容易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他们,而且还要敢于保护他们。当然,像这样的人才不只王小村一个人,还有其他许多例子。应当说他们是在教育改革中成长起来的,同时他们的成功又进一步增强了我实施创造教育的决心。此时,我对创造教育不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而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形成了我较为系统的创造教育观念。
(本文发表于《学校文化》2010年第2期)
有关珞珈野火集的文章
元镐是有才华的,他的中篇小说《襄河一片月》获得过武汉市芳草文学奖,中篇小说《这里真有过风流》获得武汉大学文学创作成果一等奖。这次送来的反映海峡两岸亲情、友情、爱情的长篇小说《红肚兜》书稿,洋洋洒洒,纵横捭阖,近40万字,更是元镐将近40年文学创作经验积累的成果,是他关注海峡两岸关系、思索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心血结晶。这既是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的期盼,也是《红肚兜》这部小说的主题追求。......
2023-11-23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创造学家们,都致力于探讨创造的秘密。现在学术界已经证明:躁动(激动)、需要、爱心、恐惧都是激励创造的原动力。根据我的观察,孝心也是一种创造的原动力,它能够激发人们无限的创造性。但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52万字的《本征教育理论》一书,激励他研究本征教育的动力,就是出于对父亲的孝心。从孝心出发,更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境界,也符合从事创造的动因。......
2023-11-23
中国最缺少的是创造性,国家提出要将制造大国转向创造大国,在中国来说,这近乎是奢侈。创造性就是要有个性,要有自由空间。他目前提出,大学教育应为自由而设。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创造性的果实,只能生长在自由的园地里。在谈到我国创造性成果时,王澍先生感叹道:“中国除了土特产,还有什么是纯中国的?”中国没有夜郎自大的理由,应该深刻地反省了,痛下决心改革僵化的和扼杀青少年想象力的教育。......
2023-11-23
我想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句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正是他做学问的成功之道。正是由于我怀有这个想法,所以当学校拟任命他为研究生院副院长时,我明确向他表示不太赞成他出任这个职务。......
2023-11-23
就在这一天,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不幸病逝,享年56岁。乔布斯的一生,堪为一部创业精彩的教科书。然而,他的创造精神却是不会死亡的,它是“苹果”的根基,由他培育的苹果公司的人,会将他的精神和作风传承下去。我们在悼念乔布斯,就是要学习他生前创业中所体现出的宝贵精神。我是研究创造教育的,试图从创造学的角度,把他的精神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极客”精神,其核心是好奇心。......
2023-11-23
为了写这篇序言,我认真阅读了《师恩浩瀚》书稿的内容简介、前言、后记和部分篇章,特别是有关武汉大学的第五篇。在我浏览了炳延先生的《师恩浩瀚》书稿以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是一位感情丰富和知恩图报的人,这一点贯串在书的始终。读《师恩浩瀚》有感,特写了以上一段文字。......
2023-11-23
近日,我收到从广州寄来的一个快件,是《高教探索》杂志编辑部刘第红先生的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书名叫《穿裙子的云》。想象力是人与生俱有的,特别是在少年儿童时代,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这就是人们所说天真烂漫的童年。为此,我特推荐中小学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们读一读《穿裙子的云》这本书,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有裨益!......
2023-11-23
中央电视台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联合拍制“老故事”系列片,第一个选择的就是武汉,准备拍摄十集《百年武汉》。《百年武汉》涉及面很广,从武汉开阜到洋务运动,从经济到文化教育等。摄制基地是在汉口百步亭,他们考虑到天雨气温低,为不让我舟车劳累,意欲借用武汉大学摄制中心进行采访。同时,文化又是楚文化的中心地带,几千年楚文化的精髓,对于武汉地区文化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