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评审团可以在这一程序中更好地了解整个案情和各方的意见,对于有效地处理利益纠纷和价值判断争议,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因为如果公众评审团的集体决议意见与环保局执法人员的初审意见不相符合,环保局案件审核委员会在对案件的审查过程中,有可能修正或推翻此决定执法人员的初审意见。......
2023-11-23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多元治理与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环境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各治理主体作用的范围和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二是各治理主体采取什么样的治理工具来达成治理目标。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国内外目前也没有形成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关于环境治理的固定模式。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甚至同一个国家的同一座城市在不同时期都会采取不同的路径选择。
基于对嘉兴模式实践探索的分析,我们认为:环境治理是由不同社会主体,通过互动的、民主的方式,共建复合的运作体制,共同治理环境公共事务的模式。它至少从环境决策、环境监督和环境治理主体架构三个方面给予我们有益的路径启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表面上看是公众议题,但本质上是政府如何自我定位,如何给社会赋权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政府-社会”在其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在环境治理的进程中,政府需要与公众、社会组织之间形成协作互动关系,如何构建治理结构和互动机制是其中的关键性议题。以嘉兴模式为例,我们看到多元社会主体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持续互动、相互协商、达成共识,从而推进了社会参与进程。
首先,公众参与是全方位的。嘉兴市的环保部门牵头搭建平台,企业、社会公众、专家、媒体从业人员、律师等参加,实现政府、行业(企业)、媒体、专家、公众等多方联动,使不同的社会群体,以不同的参与组织为依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其次,公众参与也是覆盖全程的。公众参与范围涵盖项目环境规划、立项审批,环保执法监管、环保专家服务,环境违法案件处罚评审等各个环节;有关部门还针对影响恶劣的企业积极推动环境公益诉讼,鼓励公众通过公益诉讼途径参与环境保护。
最后,在对环境治理的参与中,公众参与的服务功能与监督功能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为此嘉兴市形成了市民检查团、市民评审团等组织来监督企业和政府的环境行为,而其专家服务团的参与不仅仅停留在项目评审会上,更多的是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去。(www.chuimin.cn)
治理的本意是服务。在治理行政的运行机制下,虽然政府也履行管制职责,但与传统的政府管制有着根本区别。在嘉兴模式中,环保部门积极搭建各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鼓励和推进党政界、企业界、知识界、媒体界等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形成多方参与、主要以协商方式解决所面临环境问题的合作形式。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制度供给。政府所提供的有关制度,决定着社会力量能否进入、怎样进入环境治理领域,并且对其他治理主体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和行为规范。如嘉兴通过项目审批圆桌会、重大环境决策征求民意等途径,让公众参与到环境信息公开、环境决策等领域中,成为政府治理的有益补充。
政策激励。即使政府主动开放某些环境治理领域,但社会力量往往会等待、观望,需要政府在行政、经济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鼓励和引导措施。如嘉兴通过案件处罚陪审员、市民检查团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行政管理,有效调动公众参与到环境监督、环境执法等领域中来。
外部约束。环境公共事务治理也需要“裁判员”,政府应依据法律和规章制度,对其他治理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仲裁甚至惩罚。诉讼式公众参与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本书梳理总结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探索和路径选择,探究其中的政府—社会互动关系机制构建,力图找到一条具有普遍适用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环境治理实现路径。由于篇幅所限,本书章节中未能充分展开以上讨论与论述,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可见附录中收录的三篇论文。
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公众评审团可以在这一程序中更好地了解整个案情和各方的意见,对于有效地处理利益纠纷和价值判断争议,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因为如果公众评审团的集体决议意见与环保局执法人员的初审意见不相符合,环保局案件审核委员会在对案件的审查过程中,有可能修正或推翻此决定执法人员的初审意见。......
2023-11-23
以嘉兴模式为例,我们看到多元社会主体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持续互动、相互协商、达成共识,从而推进了社会参与进程。嘉兴模式中所呈现的社会治理经验,是一种崭新的政府职能转移形式。在嘉兴的环境公共治理过程中,政府并非一放了之,因而在强调多元参与的同时,并不否定政府在环境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即保障公众参与的有序性。......
2023-11-23
由于公众参与领域的广泛性,参与主体具有多样性,在不同领域中对参与主体的表述也不相同。居民,是公众参与的重要主体,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主体。所涉公众指正在受或可能受环境决策影响或在环境决策中有自己利益的公众。......
2023-11-23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明确了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组织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的,应当对相关事项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根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流程,如图2-2所示。......
2023-11-23
对于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环境信息,环保部门应当自该环境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不能在20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的,经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答复期限,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2023-11-23
征求公众意见具体包括以下规定:第一次公示,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10日指10个工作日,不包括节假日。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评价机构在两个公示阶段内可以自行规定分别不少于10日的征求公众意见期限。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公告环评报告书受理信息的期限不得少于10日。......
2023-11-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需要经过以下流程: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文件,并通过初步现场踏勘、走访相关政府部门来筛选评价因子、环境敏感点。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过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对于存在事故风险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在原料生产,产品储存、运输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还必须有环境风险的内容。......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