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形式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形式

【摘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明确了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组织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的,应当对相关事项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根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流程,如图2-2所示。

公众参与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讨论会和公开征求意见等是传统的公众参与形式,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公众参与的形式也在不断增加,如电视辩论、网络论坛、手机短信、信函和电子邮件等。

具体而言公众参与的形式主要有:

1.听证会

听证是指政府部门在做出直接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决策时,应当听取利害关系人、社会各方及有关专家的意见,以实现良好治理的规范性程序设计。听证是为公众提供陈述意见的机会和利益表达的途径,是保障当事人享有的自我保护性权利实现的制度设计。听证制度通过政府部门与公众代表之间的质证和辩论,使双方对事实的认识得以交流,使公众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政府有可能采纳和吸收公众的意愿,从而有利于实现相互理解、信任和协作,它是科学立法和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明确了听证会的基本要求: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听证的事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并保证其陈述意见、质证和申辩的权利。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2.座谈会、论证会

座谈会、论证会也是重要的听取公众意见的方式。我国相关法律都将这两种方式作为听取公众对行政立法意见的方式之一。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这两种方式也经常得到运用。座谈会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的政府听取民意的方式,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被政府广泛使用。座谈会形式是我国民众广泛熟悉的一种政府与公民交流的形式,采用座谈会形式听取公众对行政立法和决策的意见是一种比听证会更加有效的手段。论证会是邀请有关专家对立法草案内容和决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研究论证,做出评估的会议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明确了座谈会、论证会的基本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征求意见的,应当提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议题、议程等事项通知参会人员,必要时可以通过政府网站、主要媒体等途径予以公告。参加专家论证会的参会人员应当以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环保社会组织中的专业人士为主,同时应当邀请可能受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直接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代表参加。

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获知公众意见的常见方式。通过科学设计的问卷,在相关公众中随机调查,能够大致获知公众的普遍倾向,这是现代社会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在规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问卷调查是公众参与的基本形式。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采取调查问卷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第二十六条规定:规划编制机关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价,应当采取调查问卷等形式。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明确了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组织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的,应当对相关事项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调查问卷所设问题应当简单明确、通俗易懂。调查的人数及其范围应当综合考虑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社会关注程度、组织公众参与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等因素。

4.公开征求意见(www.chuimin.cn)

公开征求意见是一种听取民意的方式。在实践中,政府经常采用各种途径公开征集意见。发放意见征询表,召开座谈会、听证会、专家咨询会是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如《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均规定,“应当听取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咨询意见的方式做了统一规定,该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可以用访谈、信函、问卷和电话等方式进行调查。公开征求意见必须认真对待公众意见,决策者应当对不同利益诉求进行考虑,其决策结果必须让公众满意。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明确了公开征求意见的基本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求意见时,应当先公布以下信息:①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背景资料;②征求意见的起止时间;③公众提交意见和建议的方式;④联系部门和联系方式。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在征求意见的时限内提交书面意见和建议。

5.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和现代通信手段征求意见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以及公共事务讨论,需要有发表意见的场所和讨论问题的平台。报刊,尤其是广电媒介的出现,使更多的人可以关注公共事件。互联网的诞生,不但使公众视野进一步扩大,而且可以更方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参与到公共事件的讨论中。当这种讨论积聚到一定程度,便会形成舆论压力,能够迫使权力机构修正原有决策或制定新的政策。通过大众传媒关注问题、表达意愿、影响决策,是当前最常见的公众参与方式,也是公民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途径。

根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流程,如图2-2所示。值得注意的是,该办法明确了公众参与并不只是征求意见和建议,还包括一系列后续流程。首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研究,在做出环境决策时予以充分考虑。其次,对于公众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情况,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这些规定保证了公众参与的实效性。

图2-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基本流程

此外,公众参与按照参与程度不同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如图2-3所示:

图2-3 公众参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