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棉一心扑在敬老院的事业上,待院中老人之情胜过亲情。2015年,年近80岁高龄的李竹棉终于从院长的位置退下来了,但她心系敬老院,仍在敬老院干着自己力所能及的敬老工作。李竹棉先后当选为陕西省第八届人大代表、陕西省第九届党代表、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学雷锋标兵,被渭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大孝星”“敬老好儿女”等荣誉称号。......
2023-09-18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各地以彩调剧、壮剧等表演形式演唱《刘三姐》。众剧团合排的彩调剧《刘三姐》曾在北京等城市巡回演出500多场。1960年,广西桂林歌手黄婉秋主演的彩调剧电影《刘三姐》,轰动全国,受到海内外的普遍赞誉。
改革开放后,歌舞戏剧成绩显著。舞蹈音乐诗《咕哩美》获文华奖;歌曲《老王》《三月三九月九》《乡村社戏》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歌曲《三月三九月九》获得全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创作于1999年)获中国舞蹈荷花金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壮族歌手韦唯(《爱的奉献》)、唐佩珠、罗宁娜、李卫红、黄春燕等相继脱颖而出,其中唐佩珠代表作《赶圩归来啊哩哩》等曾唱响全国。南宁人汪小敏演唱的歌曲《花儿朵朵》、南宁人胡夏演唱的歌曲《那些年》为人们所熟知。南宁著名作家古笛,目睹隆林彝族同胞生活场景编词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中国文化部举办声乐比赛指定必唱曲目之一,编入全国音乐院校及各大、中、小学音乐教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这首歌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始于1993年至今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誉满海内外,大地飞歌唱响中华大地、大江南北。新版歌舞剧《刘三姐》演出足迹遍布20多个省区市,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家。2018年推出的歌舞剧《桂林千古情》(阳朔县),用独特的导演手法、全新的表现形式,彰显宋城品质、国际水平。全剧分为《远古的呼唤》《大地飞歌》《米粉传情》《靖江王府》《刘三姐》等场,金戈铁马,再现了一段三生三世的桂林绝恋。
桂剧方面,《瑶妃传奇》(1991年创演)获文华奖,《风采壮妹》(1996年创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大儒还乡》(2004年公演)获中国戏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
壮剧方面,《歌王》(1995年始演),梅帅元任编剧,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奖、曹禺戏剧文学奖,该剧把广西风情风俗和戏剧进行了完美结合,让人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剧中羽人、铜鼓、崖画、傩舞、板鞋舞等展示了壮族历史风俗的画卷。《天上恋曲》(2009年首演,该剧改编自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该剧以戏剧特有的方式讲述了“瞎父亲、聋儿子、哑媳妇这三个‘不正常人’之间特殊的沟通方式,特殊家庭的和谐以及他们身上的人性的闪光点”,体现了残缺的美和美的残缺。
彩调剧方面,《哪嗬咿嗬嗨》(1995年始演)获得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广播剧方面,《千条水总归东》和《山外有个世界》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另外,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荟萃了近40首质朴美丽的民歌,用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尽情地演绎和礼赞八桂大地上苗、瑶、侗、壮、京等各族人民劳动和爱情两大主题。该剧获得“国家文化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剧目”三项国家级大奖,成为广西继《刘三姐》之后又一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先后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授牌仪式、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上海国际艺术节、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泛珠论坛开幕式、东盟博览会开幕式、广西文化舟晋京展演等重大文化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音乐剧方面,在2012年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广西的大型原创音乐剧《桂花雨》大放异彩,获得会演最高奖剧目金奖,并囊括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音乐、最佳舞美、最佳演员、最佳新人、演员奖等单项奖。舞剧《百鸟衣》,2013年首演获得成功,是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水平、广西气质的佳作。
大型新编历史壮剧《瓦氏夫人》是近年国内历史题材戏剧创作和民族戏剧创作的成功之作,取材于瓦氏夫人奉命率领壮乡儿女到沿海抗击倭寇的史实,艺术地再现了当年守护家园的英雄故事,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和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戏剧大奖。
《印象·刘三姐》(2004年公演、阳朔县),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名闻国内外。广西与越南合作的下龙湾海上实景演出《越南越美》,与柬埔寨合作的吴哥窟实景演出《微笑的高棉》,开创了广西与东盟交流合作的新境界,被列为对外文化贸易重点项目。巴马的《梦—巴马》、宁明的《花山》、三江的《坐妹—三江》等演艺精品也受到人们喜爱。
演艺主持方面,近年来,桂林人乔振宇的参演作品有《龙腾虎跃》《烽火佳人》《七剑下天下》《雪花女神龙》等,南宁人王鸥参演的作品有《镖行天下前传》《桐柏英雄》《精忠岳飞》《花木兰传奇》《伪装者》《琅琊榜》等。
广西文学创作成绩显著。陆地,扶绥县东门人,壮族,抗战时开始创作的老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的20个顾问之一,是广西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瀑布》,有《陆地作品自选集》《浪漫的诱惑》等。其创作的长篇小说《瀑布》于1981年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一等奖。李栋、王云高(壮族)的《彩云归》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东西的《没有语言的生活》、鬼子的《被雨淋湿的河》分别获得1997年首届鲁迅文学奖、2001年第二届鲁迅文学奖。2018年,梧州人黄咏梅的作品《父亲的后视镜》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2019年,作品《给猫留门》荣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另外,作家李冯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新锐作家。林俊超等合作编剧的《苦楝树开花的季节》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韦俊海的小说《等你回家结婚》获2000年人民文学·贝塔斯文学奖。朱山坡的《灵魂课》获得首届郁达夫小说奖,陶丽群的《母亲的岛》获第11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红日的《驻村笔记》获得第18届百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2018年10月,白先勇(桂籍)以短篇小说《Silent Night》荣获郁达夫小说奖。
此外,广西作家还积极参加影视剧改编,电影《幸福时光》编剧是作家鬼子,电影《英雄》《十面埋伏》编剧是作家李冯,作家东西的作品《没有语言的生活》被改编为电影《天上的恋人》,《耳光响亮》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等。作家凡一平的作品《寻枪》《理发师》被改编成电影。作家朱山坡小说《美差》改编为电影《八只鸡》,获得国际奖。网络作家辛夷坞的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改编成电影《致青春》,在全国热映。网络作家十四夜的小说《醉玲珑》被改编为电视剧。一些作品渐渐走向海外,受到关注。如作家东西的小说被翻译为法文、韩文、英文、意大利文、越南文、俄文等出版或发表,凡一平的小说被翻译成瑞典文、越南文、俄文出版,朱山坡的小说也翻译出版了。
在长期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八桂大地涌现了一大批文学优秀人才。既有老当益壮至今仍耕耘不止的老作家,也有充满活力勇于探索的中青年作家。老作家除陆地外,还有苗延秀(侗族)、周钢鸣(仫佬族)、曾敏之(仫佬族)、韦其麟(壮族,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创作《百鸟衣》《凤凰歌》)、蓝鸿恩(壮族,著有《广西民间文学散论》)、黄勇刹(壮族,创作《歌海漫记》)、聂震宁(著《长乐》)、黄福林(壮族,创作《蹄花》)、农冠品(壮族,著《泉韵集》)、韦一凡(壮族,著《姆姥韦黄氏》《劫波》《百色大地宣言》)、潘荣才(壮族,著《上梁大吉》)、包玉堂(仫佬族,著《虹》)、蓝怀昌(瑶族,曾任广西文联主席,创作《波努河》)、周民震(壮族,著《花中之花》)、潘琦(仫佬族,著《琴心集》)、梅帅元(著《歌王》)、黄佩华(西林人,壮族,广西作协副主席,作品多,小说有《远风集》《红河湾上的孤屋》《涉过江水》《生生长流》《瓦氏夫人》《杀牛坪》;编剧《边关丽人》)、常剑均(仫佬族,著《哪嗬咿嗬嗨》)等。中青年作家有东西、鬼子、凡一平(壮族,著有小说《寻枪》《理发师》《跪下》《上岭村的谋杀》《卧底》《浑身是戏》等;编剧有《爱情海》)、光盘(盘文波,瑶族,作品有《摸摸我下巴》《请你枪毙我》《王痞子的欲望》等)、张燕玲(《南方文坛》主编)、常弼宇(创作《搬家》《籍贯》)、杨长勋(田林人,著《余秋雨的背影》)、贺晓晴(创作《花瓣糖果流浪年》)、胡红一(创作《真情三人行》)、朱山坡(北流市人,创作小说《马强壮的精神自传》《玻璃城》《风暴预警期》等)、李约热(都安人,壮族,著有小说《青年》《戈达尔活在我们中间》《涂满油漆的村庄》等)、红日(都安人,瑶族,著有《述职报告》《驻村笔记》《钓鱼》等小说)、刘春(荔浦市人,诗人,诗集有《忧伤的月亮》《运草车通过城市》等)、王勇英(博白县人,作品有《弄泥小时候》《弄泥的童年风景》《巫师的传人》《水药》等)、杨映川、陆辉艳、盘妙彬、沈祖连、拓夫等。上述作家的作品常常刊登在全国的文学刊物,或选刊本上,如《青年文学》《当代》《作家》《上海文学》《钟山》《花城》《山花》或《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从而在中国文坛上渐渐形成了一支重要的力量——“文学桂军”。
“文学桂军”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东西的首届鲁迅文学奖和鬼子的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为标志。他们曾经被称为“文学新桂军”,作品以小说为主,后来扩大了队伍,改称为“文学桂军”,包括诗人和散文家。因地域、学派或性别关系,广西各地又分别涌现了不少作家群和诗群,如桂西北作家群(周钢鸣、曾敏之、潘琦、蓝怀昌、包玉堂、聂震宁、常剑均、梅帅元、东西、鬼子、黄佩华、常弼宇、凡一平、杨长勋等,他们创作的作品已引起了中国文坛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河池作家群、相思湖作家群(校址在南宁的广西民族大学,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人才辈出,形成了不断壮大的以蓝怀昌、王一桃、梁超然、容本镇、杨长勋、黄神标、杨克等为代表的作家群而得名,他们在广西文坛日趋活跃,影响力逐步扩大)、独秀峰作家群、天门关作家群、绿城玫瑰作家群、扬子鳄诗群、漆诗群等。(www.chuimin.cn)
广西文学创作成果显著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第一,作家本人具备创作毅力和才华;第二,区党委重视支持,创新一些制度和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1997年实行作家签约制,建成南丹、贺州、资源三个创作基地,对新人进行培训、送去深造、体验生活、传帮带培养;第三,广西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有12个世居民族,民间文学、民族文化丰富;第四,有良好的表现作品的平台,使新人辈出,广西创办有《南方文坛》《三月三》《广西文学》《红豆》《南方文学》等刊物;第五,评论家团队以饱满的热情对文学桂军的创作进行了大量的评论,使他们的创作得到及时的解读和有效的传播;第六,影视剧改编扩大了文学影响。
铜雕《最后的防线》《走向奥林匹克》分别获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特等奖。李骆公的篆书、李雁的草书、伍纯道的楷书也有一定的影响。老一辈著名画家有帅础坚、阳太阳、黄独峰、涂克等,他们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漓江山水作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黄格胜为首的广西一批画家,把创作重心放在描绘漓江山水和广西南方的风景上,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追求的画家群体,这些画家以共同的艺术表现对象和相近的绘画风格,在国内画坛上独树一帜,引人瞩目,进而形成著名的“漓江画派”。“漓江画派”的代表人物还有张复兴、郑军里、张冬峰、刘绍昆、石向东、雷务武、阳山等。宁明县周氏山作和周氏大荒,是从壮乡走出去的国际著名画家,其绘画雕塑作品多次获国际大奖。宁明花山壁画曾带给他们无数艺术创作源泉。
此外,起源于明朝的广西临桂区五通农民画,历史悠久,绘画种类多,绘画内容有人物、风景、山水、动物等,尤以画动物、山水、梅竹牡丹等出名,如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产业。三江侗族农民画,源于清代的侗布画,以鼓楼为核心,涵括风雨桥、戏楼、吊脚楼等和谐主题的民俗建筑、民俗风情、生活习俗等文化现象,出名的农民画家有杨共国、杨梅香、吴凡宇、罗耘等。
3.广播电视电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努力工作,截至2000年年底,广西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设备的改进与更新,资金投入的增加,制作水平大大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播出时间越来越长,接收节目也越来越清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对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广西广播调频转播发射台由1995年的32座增加到2018年的714座,广播节目由1995年的31套增加到2018年的75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由1995年的66.3%增加到2018年的97.6%,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由1995年的117 560小时增加到2018年的426 426小时。2009年10月23日开通了广西北部湾之声,用英语、泰语、越语、广州话、普通话5个语种开播。广西电视节目由1995年的20套增加到2018年的41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由1995年的79.5%增加到2018年的98.8%,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由1995年的42 572小时增加到2018年的604 617小时。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数字广西“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2020年基本完成此目标。2018年,广西卫视创新性精品栏目《讲政策》《八桂新风行》,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听监看中心专文点评表扬;广西重点打造的“一带一路”题材电视剧《沧海丝路》、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电视剧《北部湾人家》已分别于2018年11月、12月在央视8套播出。
广西的电影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大量的电影和电视片,其中不少作品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春晖》《一个和八个》《黄土地》《流浪汉与天鹅》《大阅兵》《血战台儿庄》《共和国不会忘记》《百色起义》《长征》《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等获得过国家大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优秀影片奖”)及世界各大电影节大奖(“金狮奖”“银熊奖”“银豹奖”)。享誉中外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张军钊、肖峰就是从广西电影制片厂崛起的。
4.新闻出版
19世纪末,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在桂林创办了广西最早的综合性报纸《广仁报》。1949年11月,《广西日报》在桂林创刊。改革开放后,广西报业不断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广西有以《广西日报》为龙头的公开出版的报纸49种,有省级报、地市级报、县报,有综合报、专业报。发行量大的主要有《广西日报》《广西法治报》《南方科技报》《广西市场报》《南宁晚报》《南宁日报》《左江日报》《桂林日报》《桂林晚报》《柳州日报》《梧州日报》《右江日报》《桂中日报》《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南国早报》是广西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报纸,发行量稳定。
公开发行的期刊,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编入国家统一刊号的期刊有180种。《海外星云》《求学》《当代广西》《小聪仔》《农村新技术》等期刊是广西最具特色的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佳。《求学》已成为广西期刊业的后起之秀。
广西的出版业在抗战时期有过短暂的繁荣,在桂林文化城氛围下,出版了上千种书籍。1978年以来,广西出版业迅速崛起,截至2018年年底,共有9家图书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科技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其中,接力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等已跻身全国同类出版社前列。出版图书从1978年的179种,猛增到2018年的6 855种。其中有不少精品佳作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提名奖、省级奖。目前,广西出版行业拥有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广西正泰印刷包装集团四大新闻出版集团。广西一些出版社在全国已居于重要地位。比如,2018年的100强出版社名单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进入海外图书馆系统的图书共215种,排名第18名,在高校出版社中位列第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已连续五年进入该榜单20强,成为海外图书馆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生产力水平的品牌出版社之一。
5.社会文化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2018年年底,广西有群众文化服务业机构(含艺术馆、文化馆)共1 297个,文化民生进一步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增加,例如,2013年年初,包括美术馆、书法馆、篆刻艺术馆、阳太阳艺术馆“四馆一体”的广西美术馆建成,填补了广西大型美术艺术作品展馆的空白。南宁大桥南侧的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的建成,使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欣赏更便利。除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以外,还以广场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节庆文化为载体,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百姓的文化生活质量。同时,社会文化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边境文化长廊”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边境沿线的县市、乡镇、行政村的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建立了一批城镇文化娱乐室、农村文化室、农村业余演出队、农村电影院、放映队,涌现了一批文化个体户、民间艺人,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推广。百里右江文明河谷的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同时,针对农村乡镇图书馆室缺书少书,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问题,在全区开展乡镇“知识工程”建设,以爱书、读书、捐书、助农、建设、服务为主旨,促进社会读书热、营造读书、求知的社会氛围。在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援和帮助下,早在2000年年底,全区所有乡镇,全部建立了乡镇图书馆室,实现了广大农民读书求知用知识的愿望。为此,中宣部、文化部等9部委推广广西经验,发出了《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充分肯定了广西的做法。此外,截至2018年年底,广西有属区级、地级市级公共大图书馆共116个。
此外,有利于群众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国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各种馆所、基地(文物产业机构)等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年底,此类机构215个,从业人员2 855人,如广西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桂林博物馆(馆藏梅瓶),百色起义纪念馆,兴安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广西地质博物馆,南宁市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纪念馆等。
特别需要指出的,广西积极加强对重要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申报国家或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桂林—环江木论喀斯特作为南方喀斯特二期列入2014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6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两个“零”的突破。2016年,天等向都霜降节作为24个节气的拓展名录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18年,龙胜龙脊梯田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兴安灵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有关新编八桂乡情的文章
李竹棉一心扑在敬老院的事业上,待院中老人之情胜过亲情。2015年,年近80岁高龄的李竹棉终于从院长的位置退下来了,但她心系敬老院,仍在敬老院干着自己力所能及的敬老工作。李竹棉先后当选为陕西省第八届人大代表、陕西省第九届党代表、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学雷锋标兵,被渭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大孝星”“敬老好儿女”等荣誉称号。......
2023-09-18
在2018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学校荣获1个二等奖。学校还连续四届获得河北省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特等奖。学校荣获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十强;蝉联河北省“世纪之星”外语演讲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在2018年河北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大赛暨第九届全国外语教学大赛中,学校教师获得一等奖。......
2023-10-26
少年军校的军乐团成为全市少年军校的一面旗帜,多次在省市大型活动中参加演出。检阅式结束,迎秋里少年军校获表演优胜奖,同时被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军校”和“全国首批少年军校示范校”。学校被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称号,两次获“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称号。2017年,学校继荣获“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后,再次获得国家级“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2023-10-26
被评为全国第二届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天津市劳动模范,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勇于开拓的超前意识,使公司成为中药行业第一家企业集团、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天津中药集团被国家中医药局命名为中药行业唯一的一家质量先进公司。1994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获得者。......
2023-09-27
《韵》为竖琴独奏,创作于1995年,并于同年8月24日首演于日本福井,获日本福井第二届国际竖琴节暨国际竖琴音乐作品比赛一等奖。这也可以从作品一开始的纯四度音程和简化的《小乖乖》主题音调中得到印证。全曲因此自始至终洋溢着中国传统音乐所特有的韵味。......
2023-11-03
1997年12月,省教委命名首占中心小学为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福建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福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长乐区文明学校。届时首占中心小学将配置36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1700人。如今,首占中心小学已经是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每一位师生都在这里找到了精神的归属感、文化的归属感和生命的归属感。......
2023-10-31
两名外国文教专家被河北省外国专家局授予“燕赵友谊奖”。2014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学校的5名外教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外国专家招待会。学校对国际学生教学严谨,管理严格,学生们学有所成,屡获佳绩。两所孔子学院累计招收学员近万人,这在全国专科院校是绝无仅有的。......
2023-10-26
龙凤贡面的制作起源于明朝,为故城镇齐氏始创,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当年,龙凤贡面主要产地在今故城镇。使龙凤贡面这一“中华老字号”产品历经岁月考验而长盛不衰。龙凤贡面的产生与故城的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密切相关。明清时期,制作龙凤贡面,最为有名的是故城镇西南镇“齐福源”挂面坊。龙凤贡面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奖牌龙凤贡面生产技术复杂,手工制作费时、费力,制作时必须按照严格的传统工艺操作。......
2023-08-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