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广西经济开发区建设成果

广西经济开发区建设成果

【摘要】:年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有4个,即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年产值超五百亿元的有8个,除前述4个外,还有柳州河西高新区、北海工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江南工业园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有36个。2018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约488亿元。2013年,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经批准更名为国家级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面积180平方千米。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广西有各类工业园区100多个,面积1 272平方千米,园区就业人数120余万人。年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有4个,即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年产值超五百亿元的有8个,除前述4个外,还有柳州河西高新区、北海工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江南工业园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有36个。

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受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现辖四个街道(七星、东江、漓东、穿山)、朝阳乡和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现有近千家企业(含高新技术企业),基本形成电子与信息(光纤、微波通信产品)、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系列产品、电子数显量具产品)、新材料航空轮船汽车安全玻璃、人造金刚石及其制品、导电材料及绝缘材料)、生物医药环保(高效复合催化剂产品)五大支柱产业。2018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约488亿元。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88年成立,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现有规划面积182.15平方千米,下辖心圩、安宁、相思湖、综保区、武鸣产业园五个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区设有创业者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南宁软件园、大学创业园、生物产业孵化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发区现有入驻企业6 000余家,初步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科技服务四个产业微集群,产值超亿元企业180多家。2019年南宁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1 27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5亿元。

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于1992年9月,建区宗旨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示范区。1996年柳州高新区设立管委会,2005年起,柳州高新区开始进驻官塘,2008年与柳东新区合并,合署办公。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产业是柳州高新区特色和支柱产业。目前,柳州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在加快提升。智能交通产业园、联合电子二期等重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投入使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苏宁易购等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使用。2018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约1 943亿元。

北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的核心区,2001年1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与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实行两区合并并通过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审核。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坚持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构建了核心区和政策辐射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了软件、电力电子、海洋生物三大主导产业和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互联网等特色产业。2018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约358亿元。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钦州市南部沿海,1996年6月设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11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面积约152平方千米,内设有中国与东盟最前沿的开放合作平台—钦州保税港区,以及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等“国字号”平台。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南宁、北海、防城港等广西沿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港口优势明显,现已建成30万吨级码头及航道、8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30多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产业基础良好,众多知名企业进驻,基本形成以石化、装备制造2个千亿元产业和能源、造纸、冶金粮油等百亿元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2019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32.4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1 930.8万吨。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江南区,创建于1992年,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504平方千米,代管那洪街道、金凯街道,托管吴圩镇,分为中心区和空港经济区两大区域,中心区分为金凯工业园、银凯工业园、北部湾科技园和中央商住区,重点发展生物制药、装备制造和轻工食品;空港经济区重点发展空港物流、空港商务、航空维修制造、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企业13 03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70多家。2019年,南宁经开区工业总产值达18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4亿多元。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宁市北部,始建于1960年的广西武鸣华侨农场,1990年更名为南宁华侨投资区,2005年更名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属省级开发区,由南宁管辖。2013年,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经批准更名为国家级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面积180平方千米(全属国有土地)。开发区规划有综合产业园区、南宁教育园区、文化旅游休闲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功能区,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载体。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现入园企业达270多家,成功引进了美国嘉吉、美国百威、美国波尔、美国皇冠、印尼金光等9家世界500强企业,外资企业33家,台资企业15家,成为广西世界500强企业和台资企业最多的开发区。产值超亿元企业25家。2019年开发区全年工业总产值达103多亿元,实现财政收入约14亿元。

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位于北海市铁山港区东部、铁山港西岸,设立于2007年,属于广西区重点支持的产业园,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临海工业区之一,工业区规划面积123平方千米,规划人口30万人,重点发展石化产业、临港新材料产业、林纸产业、海洋装备产业等。2018年,工业区实现总产值1 035亿元,税收127亿,是北海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税收超百亿元的园区。(www.chuimin.cn)

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防城港市东南部沿海,2017年2月18日正式成立,开发区规划面积216平方千米,由企沙工业区、大西南临港工业园、东湾物流园三大省级重点园区融合而成,是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已形成钢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和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产业集聚效应日显。2020年广西民营企业百强榜首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属区内企业。2018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约1 067亿元。

南宁江南工业园区:位于南宁市江南区,按照“一区三园”,即沙井分区(规划总面积31.97平方千米)、富宁经济园(7.9平方千米)、石柱岭铝加工产业园(1.16平方千米)、园中园(沙井分区中设置南宁光电产业园、江南区中小企业园等园中园)的模式规划管理,园区规划总面积41.03平方千米。园区重点发展电子工业、医药制造业、铝加工产业、仓储物流业及商贸业。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就建在园区内。2018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约603亿元。

柳州河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柳南区,起于2009年建设的河西工业区。2015年,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区级柳州河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7.96平方千米。开发区着重“两大核心产业”,即汽车和工程机械整机及零部件产业;培育“四大拓展产业”,即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2018年开发区工业产值约504亿元。

北海工业园区:位于北海市区半岛东北部,成立于2001年8月,属自治区级开发区。规划面积41.05平方千米。园区依照规划功能分为电子信息产业区、汽车(机械)产业区、食品药品产业区、仓储物流区、科研及生活配套区,正在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食品药品、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2018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约562亿元。

玉柴工业园区:玉柴工业园区是机械产业示范基地,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广西第二个获得国家级牌匾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基地规划面积90.78平方千米,已开发面积6.69平方千米,现集中了以玉柴为龙头的机械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企业60多家,机械行业从业人员2.3万多人,资产总计近129亿元;目前已形成柴油机、工程机械企业—部件企业—零件企业的三级产业链格局,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基地的主体园区(即玉柴工业园)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0亿元、工业增加值53亿元。2020年,营业收入517.2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98.02亿元,同比实现双增长。

北海电子产业园:是全区唯一的电子类专业园区,依托北海工业园区建设,规划面积21.67平方千米。北海电子信息产业拥有中国电子、广西长城计算机、银河科技、冠德科技、建兴光电、创新科存储、景光电子、中电兴发、永昶电子、惠科电子、新未来、深蓝科技、石基信息等4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产品主要包括计算机整机、显示器开关电源、存储设备、光头及光驱、液晶电视、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电气设备、压敏电阻手机、测量仪、软件等,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广西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第一块笔记本电池、第一条海量存储器、第一台电脑电源、第一台LED自适显示器均产自此园。部分企业已经发展成全区乃至全国的领军企业。

梧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自治区级开发区,位于梧州市区北面,规划用地19.2平方千米,首期开发面积9.5平方千米,已开发面积7平方千米。已有130多家企业落户园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家,形成药品、食品、保健品、电子信息(“三品一电”)四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