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五、邮电通信的迅速发展助力八桂乡情

五、邮电通信的迅速发展助力八桂乡情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广西邮电通信建设极其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西邮政通信获得了飞速发展,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广西邮电通信建设极其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西邮政通信获得了飞速发展,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邮政业从传统步入现代,电信业从无到有,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网络体系,加快了信息化进程。

1.邮政从传统步入现代,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1)邮政综合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广西邮政业基础差、规模小、网点稀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大多依靠人工完成,工作效率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年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增加邮政局(所)经营设施、投递网建设、速递物流专业化经营,加强主要城市邮件处理中心包裹分拣系统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广西邮政业的生产运营能力,邮政作业逐步由手工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转化,邮政综合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2)邮政业务网络更趋优化完善。广西在提升邮政业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十分注重邮政网络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加大了邮政网络建设力度,初步建成了区域快速集散网络平台,已经形成了沟通城乡、覆盖全区、连通全国、通向世界的现代邮政网络。

3)传统邮政业务快速增长。2019年函件2 331.29万件,包裹41.42万件,订销报纸累计数32 592.28万份,订销杂志累计数2 318.20万份,汇兑40.78万笔。

4)邮政新业务快速崛起。改革开放前,邮政业务种类比较单一,改革开放后,邮政业在大力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不断开拓新业务,相继推出了特快专递(EMS)、集邮业务、邮政储蓄、邮政物流等业务新品种,且发展迅猛。近年来,邮政速递物流与中外运快递、民航快递等国有快递企业,以顺丰、申通、宅急送等为代表的民营快递企业,以及以DHL、联邦快递等为代表的外资快递企业一起推动了我区快递市场的发展,快递企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快递业务总量达56 386.31万件,收入74.65亿元。

5)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邮政部门在认真履行普遍服务的同时,增设窗口服务、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网上服务、手机短信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套餐,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此外,继续优化畅销报刊作业的接报、交运、运输、投递流程,进一步压缩内部处理时限,并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邮政公司还利用邮政网点的优势,积极为“三农”服务,有力支持了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6)邮政业务总量不断增加。2019年,广西邮政业务总量累计159.44亿元,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126.24亿元。

2.电信建设超常规发展,电信业务丰富多彩,通信能力突飞猛进

广西信息通信业发展迅猛。2019年,广西信息通信行业投入近百亿元,持续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信行业总体保持较高速发展,支撑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1)信息通信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19年,全区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 529万户,全国排名第11位,电话普及率达112%;电信业务总量持续高速增长,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3 241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排全国第6位。2020年年末全区电话用户总数5 66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5 333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 651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4 799万户;互联网用户共6 450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60.20亿GB,比上年增长42.7%。(www.chuimin.cn)

2)高水平全光网络基本建成。全区省级出口带宽达到2 235万兆,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68.6万千米,共完成2 900个千兆光纤小区建设。2018年12月实现光纤网络覆盖100%行政村,提前两年实现国家“十三五”目标任务。

3)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明显提升。2019年,全区4G基站规模达到15.7万个,4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4 222.2万户。全部行政村开通4G基站,提前一年实现国家“十三五”目标任务;边境0~3千米带状地区基本覆盖4G网络。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区5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99%。14个设区市均已开通5G网络,实现重点景区、交通枢纽、重点商圈、重点城市干道等区域的5G网络覆盖。

4)物联网和IPv6网络基本建成。窄带物联网已建成,实现按业务需求完成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到2019年10月物联网用户达到475.8万户。各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各类数据中心、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改造,开通IPv6业务承载功能。

5)提速降费效果明显。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区光纤到户用户占比达到90.7%;100 Mbit/s及以上用户占比82.8%,网速提升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通信资费大幅下降,2019年1—10月移动流量资费水平为4.5元/G,同比下降44.2%,手机流量资费水平为4.5元/G,同比下降43.4%。

6)网络扶贫成效显著。我区信息通信行业不断推进贫困地区通信网络建设力度,截至2019年10月,贫困县50户以上的自然村光纤网络覆盖率为94%、4G网络覆盖率为99%,131万贫困户已经享受通信资费优惠,优惠总金额9 570万元。

此外,2019年年底,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又有新突破,政务服务全面进入“掌上办、指尖办”时代。加上统一云平台,广西实现了“自治区、市、县(自治县)、乡(民族乡)、村”五级贯通,有效破解“云资源分散、专网林立、系统壁垒”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审批时限,显著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效率,降低了办事成本,也避免了重复建设、运行维护,节约了资金。2020年8月,广西县级以上城市千兆入户光网项目竣工,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的广西智慧家庭发展将进入快车道,通过千兆宽带,人们能畅享4K与8K高清影院、互动游戏、在线教育、智慧家居

为方便群众办事,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不断推动一体化平台向移动端延伸,开发上线“广西政务”APP、“爱广西”APP、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政务服务微信小程序等服务。截至2019年年底,“广西政务”APP用户注册量已超过50万户,汇聚可办理事项超过40万项,基本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老百姓办事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信息港,是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举措和标志性工程,由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建设,以深化互联互通、加强信息合作为基本内容,形成以广西为支点的中国和东盟信息枢纽,推动互联网经贸服务、人文交流和技术合作,发展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互联网经济,携手共筑“信息丝绸之路”。

2015年9月,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启动。2016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方案》,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拉开序幕。至2017年年底,面向东盟的北斗导航与位置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一期建设,数据覆盖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东盟3国。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建成,成员已超过2 000家,覆盖国内主要省市和东盟各国,成为我国各领域先进技术和产品向东盟输出的重要渠道。广西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南宁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的开通,推动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至2018年,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一批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重点工程相继落地,中越、中老、中缅等跨境陆缆和亚太2号等国际海缆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搭起了高速信息通道。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东盟信息港已建成或投入运营的项目有30多个,如广西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华为浪潮阿里、腾讯等入驻核心基地。正在推进建设的项目40多个。

总之,经过多年的建设,基本形成区内综合交通网络主骨架,建成通往周边省份和东盟国家的快速运输通道,沿海内河现代化港口群初具规模,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建成,拥有国内、国际信息交流的平台,表明西南出海大通道进一步完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初步建成。可以预见,把广西建设成海、陆、空运输发达,各种运输方式全面发展、互相衔接的现代化综合立体国际大通道、大枢纽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