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广西仡佬族:新编八桂乡情

广西仡佬族:新编八桂乡情

【摘要】:仡佬族,源于古代南方僚人的一支。广西仡佬族一部自称“图里”,一部自称“牙克”,一部自称“濮留”。据研究,仡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佬语支。仡佬族人特别爱吃狗肉,几乎家家都养狗。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仡佬族都要举行隆重的拜树仪式,称为“拜树节”。为了推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并调动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建立了生态(社区)博物馆。

仡佬族,源于古代南方僚人的一支。唐宋时,史书有“仡佬”“仡僚”“革老”等记载。广西仡佬族一部自称“图里”,一部自称“牙克”,一部自称“濮留”。大约是明清时期陆续从贵州迁来的,因多居于山冲地带,因此又称“仡佬冲”。仡佬族是广西少数民族人口中人数最少的民族,2019年人口近4 000人,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德峨、长发、岩茶、常么、者浪等乡,与隆林交界的西林县境内也有少量的仡佬族居住点。由于人口稀少,仡佬族多与汉、壮、苗、彝等民族杂居,关系友好融洽,多数能讲壮语、苗语、汉语,用汉文。据研究,仡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佬语支。广西仡佬语有哈哈仡佬方言、多罗仡佬方言、来人仡佬方言三支。

仡佬族人特别爱吃狗肉,几乎家家都养狗。为老人祝寿时,多杀狗设宴;平时贵客临门,也多以狗肉宴款待。煮菜喜欢拌辣椒,所制辣椒骨是传统食品,美味可口。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仡佬族都要举行隆重的拜树仪式,称为“拜树节”。仡佬族居住的地方山多、岭多、树木多,各家各户都有数量不等的林木、果树,那是他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拜树节”家家户户都举行,十分隆重。过完“拜树节”,全村寨就开始一年的植树造林活动。这一直是他们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拜树节”活动,积极造林、护林,绿化荒山,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十,过尝新节,纪念祖先,分享劳动成果。(www.chuimin.cn)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规模城乡建设持续展开,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推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并调动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建立了生态(社区)博物馆。生态(社区)博物馆是一种通过村落、街区建筑格局、整体风貌、生产生活等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展示,整体再现人类文明发展轨迹的新型博物馆。到2011年5月,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以及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直接指导下,广西已建立了南丹里湖白裤瑶、三江侗族、靖西旧州壮族、贺州客家、那坡黑衣壮、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东兴京族、融水安太苗族、龙胜龙脊壮族、金秀坳瑶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