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境解放,宣告了广西反动政权的彻底覆灭。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巩固人民政权,又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年的艰难斗争。在历时三年的剿匪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投入了2个兵团、4个军、19个师和包括民兵在内的全省武装力量约40万人,共歼灭土匪439 378人,缴获各种武器416 620件,收缴民枪237 551件。......
2023-11-23
汉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民族。2019年年末,汉族人口3 474.72万,占广西总人口的61%。除玉林市、北海市、梧州市、钦州市、贵港市、贺州市、桂林市及南宁市、柳州市为汉族的主要分布区外,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来宾市等也广泛分布有汉族,且多居城镇。在桂西、桂西北的西林、隆林、凌云、乐业、天峨、东兰、巴马、凤山等县,还有部分汉族分散生活在高山区,称为“高山汉族”。
汉族人口在广西占多数,形成现今这种地域分布格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时期,仅有百越民族世代生息在包括广西在内的岭南地区。秦汉时期,因军事战争和巩固政权的需要,汉人开始有组织地从中原各地进驻广西东北部与东部,有的已深入桂南地区,未归者自然就成了第一批安居广西的汉人。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分裂动荡,出于避乱求生,北方一些大族举族而下,落籍桂东北、桂东,以至该地域的汉人数量有所增加。唐宋至元明,一方面,因各种原因汉人不断南下,同时,受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部分壮族先民接受汉文化,并融合于汉民族之中,桂东北、桂东的汉人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因守边建边固边的需要,汉人分布从桂东扩展到桂西,散居桂西各地,而且有部分已同化于壮族等少数民族之中,形成了汉族与壮族等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清代以后至民国时期,受谋生或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的诱导,来自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的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大量涌入桂东北、桂东南。广东商人更是吹响了西进的号角,“无东不成市”。结果,在桂东北、桂东南乃至桂南,汉人已绝大多数渐居,仅有少部分离城镇较远或交通不便的山区,人们继续保持和延续原有的生活习俗。在桂西、桂西北,由于沿江谷地和平原被开发殆尽,前来谋生的汉人不得已只好进入山区甚至深山野岭与少数民族杂居。
迁徙而客居广西的汉人,因祖籍或迁入时间先后、职业、居地环境、语言等不同而有繁多的称谓。如粤东人、江西人、湖广人、中原人、北人等,是以迁入汉人的祖籍或原居地称呼;“新人”“来人”“老汉人”等,则以迁入时间的先后来定名;菜园人、蔗园人、射耕人等,是由于从事的职业不同而称之;“高山汉”“山湖广”“平原人”等则得名于居住环境的不同;“官人”“客家人”“白话人”“平话人”等依其方言而叫。当然对原住民而言,一般又泛称迁入的汉人为“客人”“客”,或“民户”“民人”等。
广西汉族基本上讲汉语,少部分还会讲壮语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广西的汉语方言有粤语、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湘语、闽语六种。粤语是广西汉语中流行最广的一种方言,俗称白话。广西粤语与广州话相近,互能听懂,主要分布于桂东南地区和横州市、南宁以及左右江一带县城集镇。西南官话是广西汉族第二大汉语方言,以桂林话与柳州话流行最广,俗称桂柳话,主要分布于桂林市、柳州市、来宾市、河池市以及贺州市部分县,桂西、桂西北、桂中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使用西南官话。客家话是广西第三大汉语方言,主要流行于陆川、博白、贵港、柳江、柳城以及贺州市等。为保持其语言风格特点,客家人恪守“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平话,流行于北起灵川,南至凭祥,西达百色,东至灵山的广大地域的交通要道附近。其历史久远,是北方汉族移民居留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与当地壮、侗等少数民族语言融合而形成的。据说教育家雷沛鸿、莫文骅将军,还有李宗仁所讲的母语就是平话。湘语,集中分布于桂北的全州、灌阳、资源及兴安大部。闽语,主要分布于博白、陆川,以及八步区、平乐、桂平、平南、柳州、柳江等地。
汉族的文字简称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 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5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7 000字左右。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有计划地进行文字改革,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并沿用至今。(www.chuimin.cn)
进入广西的汉人地域观念浓厚,为加强与同乡联系,往来互助,其建立的会馆遍布广西各地城镇,尤以广东会馆、湖南会馆、江西会馆、福建会馆为多。宗族观念强烈,流行编族谱,各地同姓宗族多有祠堂,有同宗联合祭祖的习俗。以多神崇拜为主,村有社庙,家则建厅堂设神台供奉家神。婚姻多保持传统仪式,媒婆说亲、合八字、哭嫁、闹洞房、回门等程序在农村依然流行。葬式以二次葬为主,农村不少地方仍保留着某些繁杂的葬仪,如做道场、守灵、唱孝、祭奠等。
汉族在桂南、桂北流行采茶戏。采茶戏早年在福建、安徽、江西叫“采茶灯”,湖南、湖北叫“采茶歌”,广西桂北地区叫“采茶舞”。清代乾隆年间,“采茶灯”“采茶歌”“采茶舞”是一种民俗活动,到了道光年间,“采茶灯”“采茶歌”“采茶舞”开始以故事为主线,编写出有人物、有性格、有情节的小戏,被称为“采茶戏”,也叫“唱采茶”。钦州的“唱采茶”与各种民间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通过不断吸收各派艺术精华,丰富和发展自身的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钦州“唱采茶”。这种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的戏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广西桂南地区群众的欢迎。傩舞是广西浦北县的一种传统民间曲艺,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民众将表演傩舞俗称为“跳岭头”,一般在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间表演。演员在傩神庙佩戴神话形象、历史名人、世俗人物等角色的面具,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跑、跳跃,以驱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
广西汉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桂剧、采茶戏、彩调、南宁市邕剧、桂林市广西文场(曲艺)、钦州市坭兴陶烧制技艺、宾阳县炮龙节、藤县舞狮技艺等。
有关新编八桂乡情的文章
广西全境解放,宣告了广西反动政权的彻底覆灭。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巩固人民政权,又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年的艰难斗争。在历时三年的剿匪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投入了2个兵团、4个军、19个师和包括民兵在内的全省武装力量约40万人,共歼灭土匪439 378人,缴获各种武器416 620件,收缴民枪237 551件。......
2023-11-23
仡佬族,源于古代南方僚人的一支。广西仡佬族一部自称“图里”,一部自称“牙克”,一部自称“濮留”。据研究,仡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佬语支。仡佬族人特别爱吃狗肉,几乎家家都养狗。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仡佬族都要举行隆重的拜树仪式,称为“拜树节”。为了推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并调动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建立了生态(社区)博物馆。......
2023-11-23
按审批的机关不同,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三种。地理标志产品包括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可贴“农产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因此,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是将名特优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开展标准战略、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培育具有原产地保护的......
2023-11-23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广西,回族是从外地迁入的民族。居于广西的回族人,多数以经营手工业、小商业和饮食业为主要的经济活动。回族人以大米、面为主食,多吃牛、羊、鸡、鸭、鱼肉,忌吃猪、狗、马、驴、骡肉,忌食一切不经过屠宰而死的动物肉。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圣纪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开斋节在回历十月举行。出嫁女子携夫带儿女回家团圆。......
2023-11-23
1936年6月1日,李宗仁、陈济棠在广州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第一和第四集团军北上抗日。1938年10月,侵华日军先后占领武汉和广州,广西面临日军入侵的严重威胁。1941年6月,新桂系当局宣布解散学生军。......
2023-11-23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北。后更名龙城郡,故柳州有龙城之称。1949年设柳州市,为省辖市。柳州是广西最大的生态工业城市、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第五个汽车城。柳州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境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城市”等称号。2017年,柳州汽车产量近260万辆,居全国第三位,汽车工业产值超过2 000亿元。......
2023-11-23
从此,岭南的越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岭南地区的两广地域成为祖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境,是史禄受命率秦军和广大民工于约公元前217—公元前214年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又称兴安运河。如分封西瓯君后代为西于王,在交趾地区“以其故俗治”。......
2023-11-23
法军攻陷与炸毁边防要塞镇南关,危急时刻,年近70的老将冯子材受命率所募萃军赶到抗法前线,并被推为前线主帅。钦州市冯子材故居已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反帝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教案极大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宗教侵略势力,也充分反映了广西广大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