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广西历史时期人口情况分析

广西历史时期人口情况分析

【摘要】:1988—2000年,广西累计少出生人口350万人。其中,1996—1999年,广西连续四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从2020年第七次广西人口普查结果来看,十年来,广西人口发展显现出一些重要特点。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广西常住人口达到5 012.68万人,广西人口规模排全国第11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广西出生人口出现

先秦时期,广西居住着原住民,地广人稀。秦以后,汉人或因政治原因,或因军事原因,或因经济原因陆续迁入,与百越民族杂居在一起,其中迁居桂东北居多。明清以后,汉人迁桂数量逐渐增加,其中迁居桂东南的较多,同时广西人口急剧增长,形成了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广西人口增长的大高峰期。

近代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影响,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民国以前广西人口增长极缓慢。民国时期总体增长较快,但不同时段有急缓增长之别。1912—1916年,广西年均增长人口10.48万人;1932—1944年,年均增长人口26.26万人,属急增段;1926—1931年,年均增长人口仅2.9万人;1944—1945年,人口数一度下降;1945—1949年,年均增长人口仅4.23万人,属缓增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卫生事业受到重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上人们对人口问题认识不足,人口增长显著上升,因此,广西是人口稠密的省区之一。1983年比1949年净增1 891万人,增长102.66%,年均增加55.62万人。但人口增长过快,引发了诸多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1988年广西颁布了《广西计划生育条例》,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加强和落实,人口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控制。1988—2000年,广西累计少出生人口350万人。其中,1996—1999年,广西连续四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1999年,全区较上年仅净增37万人,人口出生率从1964年的40.95‰下降到14.9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64年的30.4‰下降到8.3‰。2001年,出生率降到13.8‰,自然增长率降到7.73‰。2011年,全区出生率为13.71‰,自然增长率降到7.67‰,死亡率为6.04‰。广西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口结构性问题日渐突出,据统计,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比2011年减少345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却加快。为解决此难题,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单独二孩”,即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子女。2015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期待实际生育率与人口更替水平基本一致。

从2020年第七次广西人口普查结果来看,十年来,广西人口发展显现出一些重要特点。

1)人口总量规模持续扩大。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广西常住人口达到5 012.68万人,广西人口规模排全国第11位。比2010年增加410.02万人,增长8.91%,年平均增速为0.86%,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3、0.33个百分点。与上一个十年相比,广西人口年平均增速提高了0.61个百分点(注:2000—2010年广西人口年平均增速为0.25%),广西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2010年的3.44%提高到3.55%。

2)人口流动活跃,重点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凸显。全区人口人户分离现象更加普遍,人户分离人口为1 323.88万人,比2010年增长1.10倍;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371.63万人,增长4.14倍。区外流入广西人口为135.94万人,区内流动人口为816.31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61.48%、72.71%,人口流动性不断提高。南宁、柳州、北海、防城港等城市人口聚集效应明显,人口呈现净流入态势,南宁作为广西首善之区,常住人口达到874.16万人,占全区人口比重由十年前的14.48%提高到17.44%,提高近3个百分点,人口增速排在全区首位,为31.22%。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在不断增强。

3)人口性别结构优化,人口素质提高。广西常住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的108.26下降至2020年的107.04(103~107为国际合理区间范围标准),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 416 558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 497 535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 240 352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 963 01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由5 977人上升为10 806人,增长80.79%;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由11 033人上升为12 962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由38 764人下降为36 388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由31 680人下降为27 855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76年提高到9.54年,16~59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34年提高到10.26年。人口文化素质的显著提升,为广西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www.chuimin.cn)

4)城镇化进程加快。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7 170 95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4.2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2 955 84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5.8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8 752 281人,乡村人口减少4 652 106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4.1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幅度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持平。2010—2020年总体提高幅度比2000—2010年高2.31个百分点,充分显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的态势,对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低年龄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将对今后人口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广西0~14岁人口在2000—2020年间经历了下降到回升的波动变化,从2000年的1 177.88万人、占比26.24%,下降至2010年999.14万人、占比21.71%。“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广西出生人口出现回升,0~14岁人口数量比2010年增加185.11万人,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回升至23.63%。低龄人口比重比全国高5.68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3位。低龄人口比重相对较高,其数量、比重均有所回升,对增加广西劳动力储备和减缓人口老龄化有积极影响。

6)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2010—2020年,广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232.70万人,增长38.5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186.09万人,增长43.75%。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相比2010年提高3.5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提高2.96个百分点。广西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老年人口数量较大、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加与广西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现实相吻合。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西老龄化程度相对较轻,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比全国低2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排在全国第22位。广西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近十年来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外流,造成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也相应抬高了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的占比。得益于二孩全面放开政策,广西低龄人口数量、比重有所回升,这对增加劳动力储备和减缓人口老龄化有积极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本次人口普查数据将为广西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充分的统计信息支撑。

7)各民族团结和谐发展。与2010年相比,全自治区汉族人口增长8.31%,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9.92%,其中壮族人口增长8.81%。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比全区人口增速高1.01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0.34个百分点。壮族人口比2010年增加127.35万人,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等其他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普查结果还显示,广西人口中,包含了全部56个民族类别的人口,和谐共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从民族混合家庭户的情况看,2020年汉族和少数民族混合的家庭户户数相比2010年增长接近30%,全户少数民族混合的家庭户户数比2010年增长接近25%。少数民族人口性别结构也更加优化,从2010年的105.14下降到2020年的104.66。以上数据充分体现了长期以来我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发展,促进各民族实现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面貌。

8)从家庭人口规模来看,家庭呈小型化发展。家庭户人口规模小型化,是受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居住环境改善、年轻人婚后更愿意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的必然趋势。2020年,广西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7人,略高于全国的2.62人,家庭户人口规模比2010年减少0.47人,减少幅度与全国基本持平。

9)兴边富民政策落实到位,边境人口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防城港、百色、崇左这边境3市共有常住人口670.63万人,比2010年增加37.83万人,增长5.98%。防城区、东兴市、那坡县、靖西市、大新县、龙州县、凭祥市、宁明县这边境8县(市、区)常住人口共223.18万人,比2010年增加10.44万人,增长4.91%。边境地区人口保持平稳增长。

作为后发展、欠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广西人口发展客观上存在一些明显短板。一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较低。由于广西是劳务输出大省,大量劳动年龄人口外流,全区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全区劳动年龄人口为2 933.98万人,比2010年减少11.93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63.95%下降到58.29%,降幅超过5个百分点,比重低于全国3.98个百分点。二是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广西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与前十年相比成效显著,但由于原有差距较大,加上作为高学历人口主力军的大量劳动年龄人口外流,从结构和绝对量两个方面来说,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全区高学历常住人口的比重,造成目前广西人均受教育程度在全国排位仍然靠后的情况。2020年,广西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4年,在全国排第24位,比2010年提高0.78年,提高幅度低于全国0.83年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