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八桂气候特点:雨水充沛、高温湿润

八桂气候特点:雨水充沛、高温湿润

【摘要】:桂东雨水充沛,昭平及其周围是八桂多雨区之一,气候湿润;桂东南受风暴影响,降水量多,气温高,寒霜少见;桂南沿海区气温较高,夏长冬短,或长年无冬,降水量最多;桂西南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夏热冬暖;桂北、桂西北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年平均气温较低;桂东北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春雨早且多,雨量丰富,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获全国首个气候宜居县;桂中降水量少,夏热冬暖,时有干旱。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跨其中部,穿过那坡—上林—兴宾—桂平—苍梧一线,南临北部湾,背靠祖国大西南,深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总体暖热多雨。

1.气温高

全区年均气温高,为17℃~22℃。其中,左、右江河谷及北纬22°线以南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涠洲岛高达23℃,是广西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桂北的资源县,年平均气温仅16.3℃,是广西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县。

各地月平均气温最低是一月,为5.5℃~15.2℃。自贺州—昭平—象州—鹿寨—环江—天峨—隆林一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这表明广西大部分地方是温暖的。其中,涠洲岛最暖,一月气温达15.2℃;而资源为5.5℃,是最冷的。月平均温度最高在7月,在28℃以上,其中武宣最高达29℃,乐业最低也有23.2℃。

极端高温于1958年4月23日在百色测出,达42.5℃,同地域的平果、广西田林同年也出现过40℃以上的高温。右江河谷有广西第一火炉之称。左江河谷和邕江河谷也出现过40℃高温,作为八桂第二火炉名不虚传。1963年1月14日资源县出现8.4℃低温,是广西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气温。南宁市于1955年出现最低气温-2.1℃,实属罕见。

2.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热量丰富。

根据科学家划分季节的方法,以五天为一候,每候进行温度平均,以候平均气温10℃和22℃为划分季节的标准,凡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的时期定为冬季,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的时期定为夏季,介于10℃~22℃的时期定为春季或秋季。广西以梧州—平南—武宣—忻城—都安—巴马—凌云—田林一线为分界线,线以南地区长夏无冬,春秋相连,夏季时间长达180天到220天,全年有霜日在5天以下,南部沿海终年无霜。线以北地区冬长也仅1~3个月,有霜日5~15天,部分地区偶有飘雪。各地热量丰富,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10℃的积温在6 000℃以上,其持续天数有270~330天。如,南宁,附近的左、右江河谷积温高达7 500℃;涠洲岛积温达8 305℃,热量最丰富。即使桂北和高寒山区积温也有5 000℃~6 000℃,持续240~260天。热量最少的乐业县的积温也有4 975℃,持续253天。(www.chuimin.cn)

3.雨水充沛,夏湿冬干,雨热同季

受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广西雨水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 500毫米以上,较全国、全世界年均降水量都多一倍以上。雨量分布的特点是南北多中部少,东部多西部少。三个多雨区即东兴至钦州一带、大瑶山东侧昭平等县、永福及其以北各县市,分属桂南、桂东、桂北区域,东兴市年降水量达3 828毫米,为广西降水量之最。相对少雨的左江河谷、右江河谷年降水量也有1 100多毫米。

广西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夏春秋冬降水量依次递减,每年4月至9月是降水量集中的时期,占全年降水量的80%,其中,6月和8月最多,分别为266毫米和238毫米;其余6个月仅占20%,其中,12月和1月最少,仅分别为35毫米和37毫米,夏湿冬干明显。而且,雨水集中期正是气温较高的时候,雨热同季突出。

4.东西南北中气候差异明显

由于各地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广西气候差异突出。桂东雨水充沛,昭平及其周围是八桂多雨区之一,气候湿润;桂东南受风暴影响,降水量多,气温高,寒霜少见;桂南沿海区气温较高,夏长冬短,或长年无冬,降水量最多;桂西南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夏热冬暖;桂北、桂西北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年平均气温较低;桂东北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春雨早且多,雨量丰富,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获全国首个气候宜居县;桂中降水量少,夏热冬暖,时有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