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甘孜州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析

甘孜州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析

【摘要】:(一)丰富的旅游资源神奇的自然造化,赋予了甘孜大地众多奇特的自然景观。甘孜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是美景集结地。(二)旅游成就与问题甘孜州旅游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四年比“十二五”期间五年的外汇旅游收入高出3 924.34万美元,增长36.16%,接待入境游客增加32.86万人次,增长46.41%。旅游业是甘孜州“最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也是最具前景的可持续发展产业”[4]。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神奇的自然造化,赋予了甘孜大地众多奇特的自然景观。甘孜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是美景集结地。雄奇伟岸的雪山冰川、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纵横交错的高山峡谷、宁静湛蓝的高原湖泊、数量繁多的优质温泉、辽阔连绵的大草原、绚丽多姿的高山花卉、品种繁多的稀有野生动植物,天麻、虫草、贝母、当归黄芪等名贵中药材……美丽的甘孜是世界上自然生态最完整、气候垂直带谱系与动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和特有资源中心,是世界高原野生动(植)物摄影、考察、研学的最佳基地。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此地一直是各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长期多语言、多文化触碰,“千百年来这里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体,兼容其他民族如汉、彝、羌、纳西、蒙古等14个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复合性特色的地域文化。”[1]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化出了多彩的康巴文化——全州各地民间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民歌、山歌、牧歌、酒歌以及锅庄、弦子、踢踏、热巴、藏戏等舞剧,被称为“歌舞海洋”;藏族文学源远流长,诗歌神话史诗和传说故事等广为流传、遍布城乡,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包括藏传佛教的思想、教义、观念等非物质要素和藏传佛教圣地(圣山圣湖)、藏传佛教寺院寺庙建筑、藏传佛教节庆等物质要素”[2]蕴囊其中,色达五明佛学院以及德格印经院等名扬中外。目前,“格萨尔”“雕版印刷技艺”“藏戏”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数量庞大的各级别非遗项目以及藏食文化、民间工艺和文艺、服饰文化、依山傍水的藏寨、逐水草而居的牧村、康巴汉子村、中国最美乡村古镇丹巴美人谷、情歌的故里康定、摄影天堂新都桥和格萨尔王城等[3];近年来甘孜州以“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为主题,以“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沐阳”为特色,实施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战略,开发出一大批特色浓郁的乡村游:世外桃源色龙、鱼通土司官寨、藏家渔村若吉等本土文化资源吸引众多游客前来。(www.chuimin.cn)

(二)旅游成就与问题

甘孜州旅游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四年比“十二五”期间五年的外汇旅游收入高出3 924.34万美元,增长36.16%,接待入境游客增加32.86万人次,增长46.41%。旅游业是甘孜州“最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也是最具前景的可持续发展产业”[4]。虽然近年来境外游客增加迅猛,但总体规模不大,甘孜州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在国内游客身上,导致如今现状的深层次原因归于旅游宣传营销的面、点缺乏针对性,方式、方法缺乏时效性,功能、作用缺乏一体多用的复合性,即针对不同的市场、群体、季节、受众实施精准宣传营销的少,同一个旅游宣传片从年头放到年尾、从东南放到西北的工作情况并不鲜见。旅游宣传营销被动安排、接受的多,主动作为、创新的少;碎片化的多,整体性的少;短期考虑的多,长远考虑的少等。旅游宣传营销主要以图片、文字为主,视频宣传较少,高科技宣传手段运用不足,宣传营销渠道较为单一,过度依赖展览展销的现象较为明显,对事件营销、节会营销、整合营销、借势营销以及新媒体营销,考虑不够,方法不多。旅游语言景观主要以藏文或汉文单语为主,辅以藏汉双语公共标识,藏汉英多语的旅游宣传资料(文本、纪录片影视、公共标示)少之又少;此地无论是可用的语言人才,还是语言产品及相关的语言服务,都离入境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语言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人们普遍的语言服务意识不足,社会语言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个人和社会的语言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接待境外游客的语言关注不多,准备不足;在政府职能部门和服务性窗口行业有待进一步呈现良好的语言服务环境,建立行业语言服务标准,提升政府及各行业涉外服务水平,优化对外开放的语言环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有待规范,英语的使用范围有待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