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康巴农旅研究:藏汉英旅游公示语翻译现状及规范策略

康巴农旅研究:藏汉英旅游公示语翻译现状及规范策略

【摘要】:通过对康定市主要景点、路标和公共场所设置的藏汉英公示语标牌的现状调查,本文从多元文化视阈下分析藏汉英三语公示语误译现象及翻译的语用失误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这些藏汉英公示语译名则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和文化内涵的传播。

四川民族学院 姜蓉 昂翁卓玛 李晓燕 沈群英

作者简介:姜蓉(1972—),女,藏族,四川丹巴人,四川民族学院预科教育学院英语教育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应用语言学,民族语言文化。昂翁卓玛(1972—),女,藏族,四川石渠人,四川民族学院法学院藏语言文学教授,研究方向:藏语言文化。李晓燕(1982—),女,汉族,四川汉源人,四川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对比文学。沈群英(1969—),女,汉族,四川仁寿人,四川民族学院预科教育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应用语言学。

【摘 要】康定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要“交而通”。在发展全域旅游的今天,公示语译名的好坏直接影响本地区的对外文化宣传。通过对康定市主要景点、路标和公共场所设置的藏汉英公示语标牌的现状调查,本文从多元文化视阈下分析藏汉英三语公示语误译现象及翻译的语用失误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www.chuimin.cn)

【关键词】公示语;译名;藏汉英翻译;规范化

现今多元文化在全球背景下,它既不是西方文化,也不是东方文化,它是由各个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融合而成的一种全新世界文化,其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形式来传播人类社会中的真、善、美,鞭挞人性和社会中的假、丑、恶[1]。下面笔者就以康定市部分公示语在藏汉英三种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中去探讨它存在的意义。今天,旅游业在数据网络文化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下,已经促使世界旅游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飞跃时代。康定市从古至今就是川、藏、青、滇商贸经济和政治文化往来中心。也是以藏族为主,汉、回、彝、羌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城镇街道、乡村民居构建到处都体现着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一座看遍中国半壁风景的小城,被誉为世界名曲“康定情歌”之乡、与丝绸之路媲美的茶马古道、汉藏文化交汇中心,正以藏民族地域的万种风情吸引了不同民族、不同国界的友人来到康定学习、投资和旅游。随着2019年雅康高速路的贯通,康定市旅游经济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为了营造良好环境,树立旅游城市文化形象的名片,康定公共场所也设置了部分的藏汉英公示语标牌。这些藏汉英公示语译名则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和文化内涵的传播。藏汉英公示语译名的出现既有效地对外宣传了城市形象、扩大了对外文化的交流,也对康定地区多元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笔者通过对康定城区商铺饭店、木格措、塔公等景点部分藏汉英译名公示语标牌进行摸排调查,总能找到部分公示语译名的误译,令人啼笑皆非。在多元文化视阈下对藏汉英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2]。针对目前康定市交通旅游景点、城市街道,公共场所的藏汉英公示语译文的混乱状况,考虑其风俗,了解到康定市藏汉英三语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堪忧,加强公示语翻译的调查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来治理和改善藏汉英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