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泸定县三色资源情况统计

泸定县三色资源情况统计

【摘要】:(一)泸定县古色资源泸定境内多地曾经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道,如化林坪、沈村、冷碛、岚安、磨西等。从化林坪起经龙巴堡、佛耳岩、冷碛、安乐坝到达泸定是第二驿站。(二)泸定县红色资源1.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位于大渡河上,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铁索桥。据泸定县史料记载,为保卫毛泽东同志,他的警卫也在此战役中英勇牺牲,并就地埋葬了。

(一)泸定县古色资源

泸定境内多地曾经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道,如化林坪、沈村、冷碛、岚安、磨西等。在中国境内,茶马古道主要有青藏线、滇藏线和川藏线,茶马古道是汉藏民族间因“茶马互市”而产生的古道,其主要内容是以茶换马,或以马换茶[4]。在不同朝代,川藏茶马古道经过泸定这段有不同的走向,川康古道在宋、元前后民间称为茶路,“大茶路”从雅安到康定是8个驿站,其中从雅安地区的汉源泥头到康定有4站,泥头驿站翻飞越岭经过泸定化林坪、沈村、烹坝、日地达康定,清雍正时,于这几处设驿站,从泥头、三交坪、三道桥、伏龙奇,然后翻飞越岭到泸定的化林坪为第一驿站。从化林坪起经龙巴堡、佛耳岩、冷碛、安乐坝到达泸定是第二驿站。到唐朝,由于西南边区的少数民族对茶叶需求量日益增加,这时中央政府开始施行榷茶制,川茶经雅安、天全后,到达岩州,这条古道被称为“小茶路”。川藏间的重镇常因茶路的变化而变化,汉朝是沈村,唐朝是黎州、雅州。泸定的化林坪、沈村、冷碛、岚安、磨西等地都是川藏茶马古道在不同时期的必经要道,也是“西蕃”通往内地的必经之地,为屯兵戍守的重镇。

1.化林坪

现今的化林坪地处山腹中的一小平原,鲜为人知,但在一千多年前,这里已经是西陲要地,中央政府屯兵设汛于此。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沈村设置“沈边长官司驻牧处”。清朝初年,清政府设汛于化林坪,康熙二年(1663),改汛为营,设守备一员,标兵一营,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营为协。化林坪原关帝庙有一铁钟记叙:“分守四川化林等处地方,管辖汉土官兵,控制蕃夷,副总管杜汝琨。”杜汝琨在沈村在职14年,其中4年为参将,10年为副将,开发农垦工商各业。当时营兵可携妻子,有家室,世袭相传,兼营农桑,亦事商贾,财用饶足,富甲一方。化林极盛之时,有六七百户人家,百姓丰衣足食,物产仰给外发。据考证,化林城古城垣有六街四巷,营房环城而建,城内有都司署、安抚使署、千总署等办事机构,城内外建有各种庙宇,诸如关帝庙、城隍庙、土地祠等,百业兴盛,贸易发达,很有一番繁华景象[5]

2.岚安

岚安历史悠久,它开拓于新石器时代,追溯其根源,岚安人为羌人的一支。岚安曾经一度繁华兴盛,是茶马贸易的中心。现今的岚安,其名字在不同朝代均有变迁,唐朝时名为罗岩州,宋朝时名为岩州,清朝时名为岚州,民国时期才改为岚安。岚安在明朝时被称为岩州,已发展成为川藏间繁荣的重镇,达到了历史鼎盛时期,它的地位可与重庆、泸州、叙州、西昌等地相提并论。其环形的小平川已开垦万亩土地,它作为边区的军事经济要道,城内机构齐全,官府、较场、衙门、刑场等遗址今天依然可见。从现存的宋代石棺葬墓群、古茶店遗址、四呷坝汉唐遗址、呷北汉遗址,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当年岚安的繁荣程度[6]

3.冷碛

冷碛在泸定桥尚未修建之前,其市街繁盛,为全县之首,是西陲商业发育的胚胎地,也是飞越岭以西最大的市场。康熙四十年(1701)以前,打箭炉尚未开市,冷碛的繁华程度与当时的甘孜、巴塘相似。自泸定桥建成后,冷碛地位忽然下降,只剩下本地人赶集,已经没有昔日的大商业往来。任乃强在其《民国川边游踪之〈泸定考察记〉》中记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市遭大火,焚毁甚广,现尚未能恢复。火场中,此等店肆大院,较之平时更为暴露,可历历指验。”从记载可知,冷碛除受打箭炉开市的影响外,还遭受过大火,从此冷碛更是逐步走向衰落。

4.沈村

沈村属于川边开辟最早之古镇,在唐为大度县,废县后为三王部落,明清为沈边长官司驻牧处。在永乐以前,到雅安互市需过磨西然后经沈村,过化林坪后翻越飞越岭,此时的要道并不经冷碛。沈村外面就是大渡河,有渡口叫“泥若”,这是县内三大古渡(沈村、紫牛、烹坝)之一。任乃强记载:“约当同、光以前,川藏往来,皆经沈村。自沈村而东过石桥,穿稻田而直上佛耳崖至冷碛,乃为通衢。于时沈村有市集,繁盛与冷碛相当,再上溯至乾、嘉之世,则沈村繁盛,更在冷碛之上。”由此看出,沈村在清朝时已是相当的繁荣。

(二)泸定县红色资源

1.泸定桥(www.chuimin.cn)

泸定桥是一座位于大渡河上,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铁索桥。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红二师四团官兵冒着大雨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达120 km,并在5月29日凌晨6时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记录,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1956年,泸定桥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历史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飞夺泸定桥英勇牺牲的壮士,泸定桥西岸还建有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纪念馆。

2.岚安

1935年11月,红军32军和红4军在罗炳辉、许世友的带领下,沿丹巴、孔玉、金汤、麦岗到达岚安,迅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并成立了岚安区苏维埃政府。红军在岚安工作了49天,同国民党军队发生了大小7次战斗,牺牲了607人,最终创建了康巴地区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府。现今岚安建有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陵园、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红军当年留下的众多标语、口号和遗物依然可见,从中可以体会到当时激烈的革命斗争。

3.化林坪

化林坪是红军长征的要道,是重要战争的节点。1935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飞夺泸定桥后,泸定会议确定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一、三、五军团取道化林坪,翻越飞越岭,夺取汉源,阻挡可能从富林方向来追击红军的王泽浚旅。因中央和军委机关到达化林坪时,飞越岭尚未被红军夺取,红一师和红二师四团与飞越岭受敌尚在激战中,且飞越岭到汉源县城沿线还有川军部队,故军委决定林彪率领红一军团在夺取飞越岭后继续前进,夺取清溪,然后转道石坪,翻越泥巴山向天全前进。这期间,与刘文辉所率的川军相遇,发生了大渡河之役中最为激烈的战斗,战斗激烈到双方白刃相搏。据泸定县史料记载,为保卫毛泽东同志,他的警卫也在此战役中英勇牺牲,并就地埋葬了。第二天一早,红军即翻过飞越岭,往天全地界而去,并由此北上夺取天全、芦山、宝兴,之后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一道山岭连接了藏汉两个民族,送走了长征的红军,但红军长征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仍然激励着这里的人们。

4.磨西会议遗址

磨西天主教堂于1918年至1922年修建住房及教堂,1926年完成钟楼,至今该教堂仍然作为天主教徒祷告场所和磨西会议旧址。1935年5月25日,红军强渡石棉县安顺场渡口后,在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果断决定分兵飞夺泸定桥。毛泽东于1935年5月28日离开安顺场向泸定桥出发,29日下午抵达磨西,毛泽东当天在磨西的天主教堂宿营,当夜召集周恩来朱德等同志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史称“磨西会议”,它为飞夺泸定桥奠定了基础,起到了预备作用[7]

(三)泸定县绿色资源

泸定的绿色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类型丰富,而且资源级别高,在观赏性上具有较强吸引力。其中有一些是已经开发了的经典,如海螺沟,它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沟内蕴藏有大流量沸热温冷矿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特高的冰蚀山峰,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资源,金山、银山交相辉映,蔚为壮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又如位于雅家埂两河口地带的红石公园,那里每一块石头都被乔利橘色藻披上一件美丽的红色外衣,堆积在山谷中、河流旁,宛如跳跃流动的音符,在雪山的映衬下,规模宏大,气贯长虹,瑰丽壮美,堪称“世界的红色公园”。这里不仅红石称奇,而且动植物荟萃,有康定木兰、杜鹃、三尾凤蝶、小熊猫等珍稀动植物4 800余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动植物园和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备受国际学术界的重视,素有“中国高山植物园”之称,极具科考价值。

除了已开发的景点、景区外,泸定县还有一些未被开发的绿色资源,如化林坪,化林坪的自然风光包括田野风光、红军花海和姑娘山景观。每到阳春三月,化林坪整个村庄绿荫掩映,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好一派自然和谐相处的世外桃源景象。在泸定、汉源交界的化林村松林口,每到春天,几百亩呈宝塔状的野生红军花,花开红艳艳,看着这映山红,山里人都说映山红不是富人的花,那五角星一样的花形,很像红军的帽徽,它的花、茎、根就象征着红军的精、气、神,花开百亩,就像红军的事业千秋永恒。沿着化林坪后山向西而行,大约往上15 km左右便是娘娘山。娘娘山海拔3 690 m,因修有娘娘殿而得名,殿内正殿有三尊女像,女像保存完整且较为精致,从风格上看,与关帝庙像略同,因此猜测其也是杜汝琨时建。娘娘山风景别样耀眼,在山顶可以远眺贡嘎雪山,也可以看见牛背山全景,如梦似锦的云海美不胜收,云海似绵绵涛水。日出之时,霞光万丈,犹如置身于金色大地。群山相依让人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整个大地都臣服在人们脚下一样。

在泸定,与化林坪类似的绿色资源还有海子山、松林坪、岚安、杵泥等,这些绿色资源都亟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