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康巴农旅研究:揭示川藏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资源

康巴农旅研究:揭示川藏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资源

【摘要】:其中川藏茶马古道横贯甘孜州东西,形成了两条重要的线路。同年,作为川藏茶马古道重镇的雅安召开了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雅安)研讨会,成为川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先声。川藏茶马古道历史悠久,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

茶马古道最早源于唐朝时期中央政府与西部牧区买马的贸易,此后在宋、元、明至清初逐渐发展为茶马互市之道,清中期到近代主要是茶土贸易之道。茶马古道除了是商业贸易通道,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交流的重要文化通道。茶马古道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使用延续到了20世纪50年代[1],在此期间往来的商人、马帮穿梭其间,不仅发展了商贸,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川藏茶马古道的形成

茶马古道是由中央政府向西部的游牧部落购买马匹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宋代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强大,无论是北宋时期还是南宋时期,偏安江南,丧失了交换甘青地区马匹的西北地区的统治权,只能转向在今四川省涉藏工作地区交换边马用作战马,由此川藏茶马古道在这一时期成为茶马互市的主要通道。元朝由于其本来就是由游牧的蒙古族所建立起的大帝国,掌握着北方丰富的战马资源,不存在需要用茶叶交换战马的问题,因而这一时期的茶叶更多的是作为必需品,输入已离不开茶叶的涉藏工作地区。明代延续了宋代茶马互市的政策,重心还是以北部的青藏道为主。清朝疆域辽阔,本身就掌握着丰富的马匹资源,因而作为传统的茶马互市的贸易来往衰落了。由于自唐以来涉藏工作地区逐渐形成的饮茶习俗,传统茶马贸易的终结并没有影响到这一地区对茶叶的需求。茶马古道南部的线路,即所谓的川藏茶马古道并没有衰落下去,茶叶贸易日益发展,形成了边茶制度。川藏茶马古道成为清朝中央政府维持与涉藏工作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其使用一直延续到1950年川藏公路建成。因此,川藏茶马古道成为使用时间最长、相关记录保存最多的一条茶马古道。

作为线性文化遗产,茶马古道在西南、西北地区的分布广,线路复杂,主要涉及四川、云南、西藏、贵州、青海、甘肃、陕西七个省和自治区。经过近一千三百年的发展和演变,茶马古道最终形成了川藏道、青藏道、滇藏道三条主干线路[1]。其中川藏茶马古道横贯甘孜州东西,形成了两条重要的线路。川藏茶马古道从雅州(今雅安)出发,在到达打箭炉(今康定)后,线路分为了南北两支,北线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到达今西藏江达,之后由昌都转往卫藏地区;南线经雅江、理塘、巴塘,到达今西藏芒康、左贡,之后再由昌都转往卫藏地区。

2013年,茶马古道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大遗址“十二五”专项规划》,给茶马古道文化遗址的保护、研究、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同年,作为川藏茶马古道重镇的雅安召开了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雅安)研讨会,成为川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先声。(www.chuimin.cn)

(二)川藏茶马古道甘孜段的历史文化资源

茶马古道作为与丝绸之路、大运河、秦直道等线性文化遗址相同的文化遗存,“它包括古茶园(树)、古茶号、老茶厂驿站和集市;古道路、古桥梁;古寺院、古遗址;水井、摩崖石刻等其他遗存。”[1]除此之外,茶马古道沿线的古城镇也应当纳入文化遗存中。

川藏茶马古道历史悠久,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川藏茶马古道甘孜段,是茶叶进入西藏的主要通道,并不是产茶区,所以这一段涉及的文化遗存主要以古城镇、古道路、古桥梁、古寺院、驿站、集市、摩崖石刻等为主。古城镇主要有:岚安(岩州)、化林坪、康定、甘孜、德格、雅江、理塘等;古寺院有:南无寺、甘孜寺、更庆寺等;摩崖石刻主要有今巴塘县境内的鹦哥嘴石刻群、泸定县境内的万历石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