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康巴农旅研究:旅游对涉藏地区格萨尔王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康巴农旅研究:旅游对涉藏地区格萨尔王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摘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来,旅游对目的地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格萨尔王的足迹遍布整个涉藏工作地区,甘孜亦留下了许多关于格萨尔王的传说。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来,旅游对目的地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游客/东道主”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通常并不平等——对欠发达地区的东道主而言,游客的到来可以带来经济上的改善,这种潜在的、具有期待性的、不平衡的供需,在游客/东道主之间建立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多表现为东道主对游客需求的响应。

(一)日常生活的交融

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东道主在一年中的大半时间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从二者的经济水平来看,明显是游客较东道主更具优势,这就导致了相对强势的外来文化向弱势的旅游目的地的传输。

因此,国内各民族旅游目的地的现代化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文化交融的特征。比如说,除了女性服饰在特定场合保持了传统样式外,越来越多的东道主,尤其是男性的日常穿着已基本现代化;新修的住房,为满足外来的游客对舒适度的要求(重点是卫浴设施),也逐渐放弃了传统建材和样式,而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与外面的建筑差别越来越小的楼房;为了配合游客的口味,饭菜都是普通的川菜,只是用众所周知的牦牛肉等本地特有食材和酥油茶、青稞酒之类的传统食物表现其民族特色。

(二)产业化的集中展示

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的主要因素就是民族传统文化,为了迎合游客的旅游动机和心理需求,在短暂的旅游接触中给游客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东道主会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人为地加以改造,从自己的原有日常之中,刻意分裂出一部分给游客“看”,造成加速变迁的现象。

1.甘孜格萨尔王城

藏族人民的心目中,格萨尔王拥有至高的地位、无上的荣誉。格萨尔文化,是我国藏民族文化的标杆和灵魂,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承模式的局限性,限制了格萨尔文化在异族人群中的传播,导致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格萨尔只为藏族同胞和少数研究者所了解,众多游客则只知有格萨尔其人,对其事迹与精神则所知甚少。

格萨尔王的足迹遍布整个涉藏工作地区,甘孜亦留下了许多关于格萨尔王的传说。流传广泛的一首弦子词里称“甘孜城坐落在霍尔遗址上”,这里所说的霍尔遗址,即昔日霍尔国的遗址,同时也是霍岭大战的遗址;奶龙神山上有格萨尔王的修行洞、赛马处、降妖处,有格萨尔的降生图案,有岩石自成的格萨尔的仓库和家犬、奶牛、拴马石等;在扎日拥康神山上,有格萨尔征战时留下的号角、战鼓。基于这些丰富的格萨尔文化资源,甘孜县斥巨资打造了格萨尔王城,设置了1 000余处格萨尔故事景观小品体验地,让游客可在此读格萨尔史诗、听格萨尔故事、看格萨尔藏戏、品藏王宴,集中领略甘孜本土特色文化,多角度了解和体验格萨尔文化的独特魅力。

2.德格康巴文化博览园

德格是康巴文化中心、南派藏医药之源、格萨尔王故里,文化资源厚重。2018年,德格县启动建设康巴文化博览园,拟建旅游集散中心、特产博览中心、商务中心、康巴风情步行街区、特色文化展馆区、藏房宾馆区、海螺演艺中心、文创中心、藏文化研训基地等9大功能区,旨在充分展示德格县独特、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以“文旅结合”的模式,为该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产业支撑。项目启动两年,目前已初具雏形。(www.chuimin.cn)

在现已建成并开放的藏纸制作、唐卡绘画、雕版印刷三个体验中心里,除雕版印刷中心主要是进行古印版复刻工作外,藏纸和唐卡两个体验中心均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所革新。藏纸制作除沿用传统原材料、制作供书写/印刷之用的传统藏纸外,还创新了加入各种花朵制成的彩色的、可做装饰画或灯罩的新藏纸,也尝试用羊毛等非传统材质制纸;年轻的唐卡艺人多用传统的唐卡技法和颜料,绘制花鸟虫鱼、人物故事、生活场景等新题材,其中正在绘制的一幅巨幅唐卡,仿近年来大火的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局部,加绘三教人物图,令观者耳目一新。

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了中国民族旅游发展的基本主题的今天,这些响应游客在短暂时间内集中了解、体验民族文化需求的文化产业园的大量出现,虽然有以“文化为借口,经济为目的”之嫌,但却不失为一种可以招揽大量游客的有效策略。虽然这对文化内部独立的传承机制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能因此拒绝变迁,期待地方社会和民族能够在现代旅游活动的主客互动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益,同时又不至于使传统的民族文化在变迁过程失去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民族性。

民族旅游以了解民族风情、体验异文化为目标,了解和分析旅游者对甘孜州文化旅游的兴趣点和期望值,并在此基础上让地方民族文化在旅游主客交互行为中做出合理响应,是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快民族特色旅游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调适中,如何完成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与重构,更重要的是保持区域和民族特色,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彭兆荣.旅游人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志编纂领导小组.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1985—2005)[Z].2009.

【注释】

[1]项目基金:2014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科研项目“民族文化对旅游者行为活动的响应研究——以甘孜州为例”(项目编号14SB0270)阶段性成果之一,并得到四川民族学院川藏茶马古道研究中心的调研资助。

[2]数据来源:https://www.sohu.com/a/423386230_244669火爆!黄金周8天甘孜州63个A级景区接待游客85.24万人次!2020-10-09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