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康巴农旅:旅游中的主客互动介绍

康巴农旅:旅游中的主客互动介绍

【摘要】:可见,研究民族文化对旅游者行为活动的响应既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快民族特色旅游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旅游者诉求的分析,了解旅游展示中的民族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调适,即促进民族文化对主客互动中旅游者的诉求做出响应,在这种调适中完成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与重构,对甘孜州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旅游活动最为普遍的情形,就是游客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和人群中去观光和体验,其中必然要发生文化接触和交流、互动。

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民族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有特别价值的项目和形式,因为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神奇的自然景观,达到休闲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了解、接触、欣赏、体验到其他民族的文化和风俗。因此,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以了解民族风情、体验异文化为目标的民族旅游活动。在不同民族与族群的接触与交流中,文化互动在所难免。

民族旅游包含着两个以上的族群之间的接触与交流。虽然由于时间和范围的限制,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与东道主的实际接触相对短暂,绝大多数也只浮于表面,但是,旅游中的族群认同以及相关的问题,无论是对游客还是东道主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

(一)旅游业带来的频繁主客互动

甘孜州有贡嘎山景区、海螺沟景区、稻城亚丁、木格措景区、新都桥景区、塔公景区等生态旅游资源,海螺沟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稻城亚丁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塔公草原让游人流连忘返;甘孜州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有着享誉世界的格萨尔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茶马古道文化、锅庄文化、扎坝走婚文化、康定情歌文化、丹巴古碉文化、藏寨文化等一系列极富康巴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位为“中国推向世界旅游市场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康巴藏族文化旅游的目的地”。(www.chuimin.cn)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甘孜州开始探索发展旅游之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以旅游为龙头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2000年后,甘孜州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全州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旅游发展步入良性互动、有序发展的快车道;至“十三五”期间,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大力拓展大香格里拉环线、康巴风情旅游线、国道317/318线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四川旅游西环线等精品旅游线路市场,旅游产业成为最具优势和最具带动作用的富民产业和主导产业。仅在2020年的中秋国庆黄金周里,全州63个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5.2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 390.58万元[2]

(二)研究主客互动的意义

虽然甘孜州的旅游业发展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州内旅游的热点主要聚集在海螺沟、稻城亚丁、木格措、新都桥、塔公草原等自然风光上,而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却不尽如人意,未能将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效益。自2011年以来,甘孜州屡屡通过文化旅游展馆、展演等系列推介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广文化旅游产品,但收效并不显著。

发展文化旅游,除了需要在外地宣传、推出自己的特色文化,吸引游客来州旅游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来州旅游者的行为活动特点,了解和分析来州旅游者对甘孜州文化旅游的兴趣点和期望值,并在此基础上让地方民族文化在旅游主客交互行为中做出合理响应,让旅游者意犹未尽、满意而归,进而选择再次重游或介绍亲朋好友前往。可见,研究民族文化对旅游者行为活动的响应既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快民族特色旅游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旅游者诉求的分析,了解旅游展示中的民族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调适,即促进民族文化对主客互动中旅游者的诉求做出响应,在这种调适中完成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与重构,对甘孜州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