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巴塘苹果种植史:高品质、绿色、丰富营养

巴塘苹果种植史:高品质、绿色、丰富营养

【摘要】:如今,巴塘苹果似乎已成为巴塘的象征,一张名片,为这个西部的小城镇增添了不少魅力。在巴塘人民政府及当地人民的努力下,巴塘苹果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巴塘苹果不但品质优良,没有任何污染,所含淀粉、蛋白质、糖分、有机酸等营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极为丰富,而且产量较高,深受人们喜爱。巴塘苹果自20世纪初被美国传教士引进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培植,现已形成一个具有60多个本地品种品系和10多个引进品种的优良种群。

提到“高原江南”——巴塘,人们自然会想到巴塘苹果,头脑中便会浮现出“巴塘苹果香满园”的场景。如今,巴塘苹果似乎已成为巴塘的象征,一张名片,为这个西部的小城镇增添了不少魅力。

(一)引进

巴塘苹果与国内其他苹果相比较,历史比较悠久,历来备受人们追捧,它以其果型优美、色泽鲜艳、个头硕大、香味浓郁、耐于储藏等特点享誉全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可进入国际市场的中上品种有玫瑰香、小冬红、对窝、冰糖、红冠、金冠等六种。巴塘苹果不但是一种“舶来品”,也并非由中国人引进,而是在清宣统三年(1911),由美国外科医生史德文和基督教牧师浩格登从美国引进了苹果苗子和种子,在他们的租借地架炮顶(现园艺场)进行育苗栽培。此时,国内只有烟台才种植苹果。后来,因巴塘华西小学(外国人开办)一名老师与教会有交情,并且懂得嫁接技术,才得以嫁接少许出来,逐渐得到广泛种植。教会在巴塘垦殖荒地,兴建苗圃,引进西方花木,种植西洋蔬菜水果,不仅使当地人学会了新的种植技术,还引进了许多外国优良品种,比如最早栽培的一批苹果苗就有30余株,品种10余个[2]

民国五年(1916),当地群众开始挖其孽根栽培,使之在县城一带逐步得到繁殖推广。1925年,基督教会又在城外购得95亩耕地,交给教徒耕种。但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和交通制约,巴安(巴塘旧名)苹果的发展十分缓慢,直到1949年,苹果树不到1 000株,产量也仅有20~25 t。

(二)培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塘县人民政府对苹果生产十分重视,加上1958年川藏公路南线——东(俄洛)巴(塘)公路建成通车,使巴塘苹果的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59年,建立了巴塘园艺站,正式开始了生产、调查研究和繁殖育苗等工作。1962年,在架炮顶建立1亩苗圃地,并配有专业工人从事育苗工作,培植苹果、核桃、梨子等经济林木,使得巴塘林果业往多样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果实品质也显著提高。1966年,全县苹果林已发展到1 300亩,1.56万株,产量更是达198.8 t。1984年,全县仅有苹果树2.99万株,面积1 923亩,产量348.7 t。

1985年,巴塘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发展苹果生产作为振兴巴塘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优势产业来抓,并决定把巴塘建成优质苹果基地县。1986年,巴塘成立了县苹果基地建设规划小组,对全县的苹果生产做出了具体规划,同年,州委、州政府将巴塘县正式列为甘孜州建设优质苹果商品基地县,成立了县苹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1987年,县林业局将河西的苗圃基地改建为苹果种植园,陆续嫁接的优良品种多达17个。县林业局内增设了巴塘县经济林木管理站,专门负责全县苹果基地的建设工作[3]。在巴塘人民政府及当地人民的努力下,巴塘苹果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www.chuimin.cn)

(三)多样化

自1985年以来,全县共发展苹果基地3 420亩、栽培苹果树12.28万株,其品种共达70种。其中,实生品种50个,引进品种20个。实生品种中品质中上的有玫瑰香、对窝、冰糖、桂花香、人头、枣子香、香蕉香、梨苹果、水果糖、小冬红、大冬青、大冬红、秋冬花、爸爸苹果、糖精苹果、雪峰、解放一号、前进一号、无名一号、扁甜苹、点心、红珊瑚、赤阳等23种,引进品种中品质中上的有金冠、元帅、新红星、印度苹果、红星、红冠、国光、视光、红富士、早金冠等10种[4]。依苹果成熟早晚又可分为春苹果、秋苹果、冬苹果。从7月到10月,都有新鲜苹果成熟上市。春苹果主要有玫瑰香、枣子香、大白花、小白花、大对窝、人头苹果、姑娘苹果等,色彩鲜艳,香脆爽口;秋苹果主要有香蕉香、桂花香、秋冬花、小对窝、秋红、倭锦等,红亮、香醇;冬苹果主要有大冬青、小冬青、大冬红、小冬红等,质地硬脆,不易砂化,耐贮存[5]。巴塘苹果不但品质优良,没有任何污染,所含淀粉、蛋白质、糖分、有机酸等营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极为丰富,而且产量较高,深受人们喜爱。

1952年和1957年,巴塘苹果先后两次被送到北京民族文化宫,作为民族地区的特产进行展览。1958年,东巴公路通车后,巴塘人民选了最好的苹果送到北京,献给敬爱的毛主席和周总理。1965年,玫瑰香获四川省评比第一名。1974年,经鉴定,玫瑰香再次被选为四川省优质苹果。

甘孜州十八县(市)均有苹果种植,但无论从种植时间长短,还是产量,其他地区均无法与巴塘相比。至1990年,巴塘全县有苹果林面积5 343亩,苹果树15.27万株,年产量达到1 149 t,其他十七县(市)总产量甚至也比不上巴塘一县的总值,巴塘苹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甘孜州苹果生产中心。

巴塘苹果自20世纪初被美国传教士引进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培植,现已形成一个具有60多个本地品种品系和10多个引进品种的优良种群。位于园艺场树龄100余年的玫瑰香苹果(第一代“老祖宗”),据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调查组1970年测定,树高11.15 m,干周2.45 m,冠径199.12 m,在树龄55年时株产曾达1 128 kg。本地品种中的大冬红、小冬红、人头、香蕉香、大冬青和引进品种金冠、红星等,无论在内地或高原市场都有很强的竞争力,销往成都、雅安、西藏、云南、青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