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甲居藏寨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

甲居藏寨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

【摘要】:将甲居藏寨景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打造,树立大旅游观念,思考甲居藏寨景区未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此外,针对甲居藏寨乡村旅游民居接待发展不平衡,加强对农户现代网络技术的培训,通过“互联网+”实现民居接待线上线下营销,客房预订;通过电商实现绿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等,推动甲居三村以及邻近村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甲居藏寨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坚持“富民惠民”理念,以乡村旅游业为依托,围绕乡村振兴中的“五大振兴”,以乡村振兴为最终目标,把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转变景区社区居民增收方式,促进社区居民增收致富。大力改善景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硬、软环境,积极培育嘉绒藏族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将甲居藏寨景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打造,树立大旅游观念,思考甲居藏寨景区未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总体来说,要真正地实现甲居藏寨乡村旅游富民惠民,其乡村旅游发展应围绕四个环境进行打造:给甲居藏寨景区创造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即给国内外旅游者创造好的旅游环境,给旅游企业创造好的经营环境,给当地社区居民创造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给当地社区居民创造好的参与乡村旅游环境。

(二)甲居藏寨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开发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

在乡村观光旅游基础上,以乡村休闲度假为主题,充分利用聂呷乡乡村景观与环境资源、气候资源优势,围绕休闲度假(藏寨度假、森林度假等)、避暑度假、帐篷野营、体验旅游等,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

2.采用“政府+旅游开发公司+乡村旅游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采用针对性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协调各方利益,保障区域整体利益,改变村寨民居接待户各自为政的现状,形成全寨“一盘棋”的思想,实现旅游开发中利益主体间的平衡和“共赢”。政府是指导者、监督者与参与者,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超前决策、总体策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滥用资源,监督旅游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的行为,为旅游经营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保驾护航;企业是实际开发者与经营者,确定经营思路,创建旅游品牌,策划旅游项目与旅游活动内容;乡村旅游合作社可以对公司的开发行为进行监督,防止生态环境和传统建筑的破坏。农户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旅游发展的态度影响旅游发展的进程,可以作为企业员工进入公司工作,同时参与股份分红,实现富民惠民,减少旅游企业与当地农牧民的矛盾,创造和谐发展氛围。

3.加强乡村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

坚持整治与建设并重的原则,要加强管理,开展村寨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特色村寨乡村旅游主题,注重院落整洁、分区明确、道路通畅、环境美化;遵从乡村旅游资源原生性、村寨整体性、建筑与环境协调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等原则。一方面,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污水处理系统、供水系统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另一方面,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注重设计,从生态旅游视角考虑,不宜破坏乡村原生性、宁静、祥和的氛围;民居建设、道路建设等要注意材料、材质和颜色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景观打造方面,要注重细节,不刻意打造,提供给游客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

4.优化空间布局,严格控制乡村建设用地总量

一方面,通过优化空间布局,规划用地布局合理,将景区分为:特殊保护区(红五军指挥部遗址、林区等)、民居旅游接待区和农耕区等,对景区进行空间分类管理,满足当地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具备休闲度假旅游功能,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严格控制乡村建设用地,保持村寨现有土地使用性质,非经国土部门或规划建设部门的批准同意,不得进行民居扩建与新建,防止旅游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无序建设的现象。(www.chuimin.cn)

5.加强引导,注重对游客总量控制

严格控制旅游接待规模,加强对民居接待的引导,实现民居接待的有序化。对进入景区内的游客,特别是进入核心接待区(如,甲居一、二村)进行总量控制,引导游客分流到甲居三村以及位置相对较远的聂呷村等;对每户民居接待游客数量进行床位数控制,减少旅游用水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等环境压力。

6.多渠道加强社区居民旅游培训,培养新型旅游从业者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扶贫不仅是旅游经济扶贫,还包括社区居民旅游教育扶贫。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现代网络教育培训”的方式多渠道加强社区居民旅游培训,培养一支懂旅游、爱旅游的新型旅游从业者,提升其参与乡村旅游的能力,最终实现旅游扶贫。一是针对不同旅游从业人员(民居接待、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利用四川省内旅游高校(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等),聘请有关专家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旅游基本知识、服务礼仪、普通话、客房管理及经营旅游等培训;二是不定期派出旅游从业人员到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如成都周边地区)进行短期实践,学习先进经验;三是利用远程网络,建立与四川省旅游院校培养和培训体系接轨的旅游教育网络。此外,针对甲居藏寨乡村旅游民居接待发展不平衡,加强对农户现代网络技术的培训,通过“互联网+”实现民居接待线上线下营销,客房预订;通过电商实现绿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等,推动甲居三村以及邻近村乡村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旺.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困境: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以丹巴县甲居藏寨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1):142-147.

[2]王克军.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博弈下的环境问题研究——以四川甲居藏寨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2):197-202.

[3]王兴贵.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治理研究——以丹巴县为例[J].四川环境,2016,28(2):197-202.

【注释】

[1]项目基金:2018年四川民族学院康巴发展研究中心校级特色科研孵化项目(项目编号:KBFHB1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