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碾主要用于农作物去皮、脱粒、碾粉等。石碾子有一个360度的圆形轨槽,直径在4到6米之间。一副石碾子可以说是一副雕塑作品。西岙村至今保存着4套不同的石碾,均建于清代,分别是西岙老学校石碾、老爷庙石碾、公园石碾和集福寺(寺前)石碾。西岙村的石碾共有两种形状。2008年,宁波市公布“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宁海石碾子名列其中。2012年,西岙石碾子被列入宁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11-23
西岙大坑溪上架有宋代古桥三座。这三座古桥是宁波市为数不多的宋代原真性石拱桥。建桥年份无从考证,民间有“祠桥同建”与“墓桥同建”两种说法。2005年3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请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三座南宋单孔石拱桥是村庄东西两大部分的连接纽带。
1.惠德桥
位于村南入口处,东西走向,为单孔石拱桥,造型优美,结构精致。桥面总长11.5米,宽4.5米,高3.6米,跨度7.5米。横断工字石桥栏8块,莲柱8只,抱鼓石4块。北向正中券面石上镌有“惠德桥”三字。
从桥形看,桥栏为弧形薄腹石栏,两边各有3块,与桥面形成曲线。弧形桥面上铺弧形石板。桥面极薄,只有十几厘米厚,成弧形紧紧贴在拱券上,大大减轻了充填在拱券上的填料质量,也使桥形显得格外柔美。
从拱券结构看,更为奇特。拱券由七条弧形石条分主辅券并列纵联构筑。四条主券各自独立,好像四座独立的拱形独木桥。四条主券之间是三条辅券。这种形式在宁波现存古代桥梁中是唯一的,而且在有关古桥的技术专著中,亦无列举。但是这种结构却能够经历七百多年而不毁,实在是个奇迹。
惠德桥造型优美,结构十分精致。不但整体看上去线条流畅,布局和谐,而且其细节更令人叹为观止。四条龙门柱柱端雕刻的四只宋代风格的小石狮,刻作刀法简洁,额头与鼻梁有方折感,耳小、眼球外突,鼻与上下唇在同一平面上,狮毛后掠。这四只小石狮两两相对,守住桥门。小石狮的结构与北宋永裕陵的石狮如出一辙。更加奇妙的是,四只小石狮子造型各不相同。朝向村外的两个小石狮开着口,朝向村庄的两个小石狮闭着口。村里流传,“开口”的意思是嘱咐村里外出求官求财的人要做好事,不做坏事,平安归来;“闭口”的意思是示意回家后要守国法、遵族规、睦乡邻,不要信口开河,免受言多必失之累。也有人认为,这四只小石狮其实是龙之第五子狻猊,狻猊形似狮子,能够控制龙神,抑制洪水,所以才会被雕刻在桥上。
惠德桥的栏板、石望柱,拱券与拱券,均有紧密的榫接;桥边的“圭角素云”纹历历可数,优美雅致。据考证,“圭角素云”如意云纹装饰是宋代家具和建筑中常用的底角装饰。莲花状桥栏柱虽已部分风蚀,但在专家眼中,这些莲柱与东钱湖南宋史弥远墓前的莲柱并无二致。(www.chuimin.cn)
惠德桥因为雕刻有四只狮子,俗称“四狮桥”;因靠山前,俗称“山前桥”;又因桥顶栏板分三段而设,故又称“三截桥”。根据当地人介绍,捐建惠德桥之人,应该是宋代在外为官的西岙人,他们功名显达时,不忘报家乡之恩,故建此拱桥,家乡人感其情,故称“惠德桥”。
2.祠堂桥
位于西岙村“四大名宗”宗祠前,故称祠堂桥或祠前桥。根据桥的形制判断,祠堂桥应建于宋代,但结构与惠德桥不同,为框式横联砌置的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桥长6.3米,宽3.3米,净跨径5.5米,矢高3.5米。拱券石错缝叠砌于基座上,斧凿成形,四块一行,结构紧密。东侧用20行,西侧用19行,共至拱顶,由弧形的小条石纵向连接,南侧4块,北侧5块,拱中5块,采用榫卯法,南北两侧各用券面石7节,第二、第三节之间各嵌筑横置拱券上端部分。西侧明显用榫接法,当地俗称“扎榫”。桥顶无栏杆。今天,桥面建筑荡然无存,只剩下光滑平整的赭红色石板桥面。2005年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寺前桥
位于西岙村村北集福寺前,故称寺前桥。根据寺前桥的形制判断,该桥应建造于宋代。南北走向,偏东,为框式横联砌置的单孔石拱桥。桥长10米,宽3米,净跨径6米,矢高4.01米。拱券石下各用三块一行的基石两道,座砌于岩层之上。基石上各用四块一行的条石错缝横向叠砌,东侧至拱顶17道,西侧至拱顶18道。拱顶用9块弧形小石条纵向并列,连接东西两侧横置拱券石,或用榫卯连接。券面石各分5节,第一节券面石顶部各与第八道横置拱券石嵌接,用榫卯。券脸石4块,各分置于第二、第三节券石之间。西北角一块已失,露出第三节券面石端的榫头。无盘石4个,呈盝顶形,上各刻以莲花、荷花、梅花。券顶石斧斫成厚薄两个沿口,南北侧刻“圭角素云”纹。龙门上用斧斫后规正石块叠砌。桥顶也无栏杆。
寺前桥许多特征与祠堂桥相同。
有关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西岙村的文章
石碾主要用于农作物去皮、脱粒、碾粉等。石碾子有一个360度的圆形轨槽,直径在4到6米之间。一副石碾子可以说是一副雕塑作品。西岙村至今保存着4套不同的石碾,均建于清代,分别是西岙老学校石碾、老爷庙石碾、公园石碾和集福寺(寺前)石碾。西岙村的石碾共有两种形状。2008年,宁波市公布“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宁海石碾子名列其中。2012年,西岙石碾子被列入宁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11-23
之后寺院倾圮,明代复建一小阁,清康熙初重建殿宇,乾隆三十六年续建大殿,道光二十八年再建法堂、净土堂及寺右之兴福庙。泗洲沙头庙被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确定为“浙江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因四人同里,且同朝为官,封四姓合祠,称“四大名宗”“冡宰大宗祠”“皇恩雨露”。除了皇帝圣旨匾,四姓宗祠内还挂有四大名宗匾、皇恩雨露匾、胡公(讳)妫满匾、大业鼎盛匾、冡宰大宗祠匾。......
2023-11-23
笑余不少探幽县,一双芒鞋一短笛。雪将月色明残夜,树少梅花耐峭寒。武夷佳景应相似,禊事幽怀此亦存。西洲八景诗的意境极佳,且字句工整、引典自然,赋景之余隐含清机妙趣和萧然之绪,实乃独具地方特色、含金量极高的上乘诗作。......
2023-11-23
从车驾幸玉津园其一天子行春驾六龙,千官彩仗护雍容。其二西畴早足一犁耕,甘风和雨庆太平。正月十八夜雪观西岙龙灯诗序(节选):宋淳祐十三年八月初三日,吾祖文纬公,官右司郎中,退老而归。......
2023-11-23
桥的水泥梁板中央刻有“兴国桥”桥名。桥正中两侧梁上也用红漆写有兴隆桥桥名。清光绪《唐栖志》亦有:“兴隆桥在五杭村,乾隆甲申里人重建”的记载。故此桥即是志书上的兴隆桥了,据红漆桥名前1992年字样可知,此桥是近年内被改建的。唐泾漾杨花桥南的三角潭杨花桥兴隆桥,西侧老桥基仍可分辨兴隆桥桥额兴隆桥西面是小地名唐家墩的自然村,此地人家都为唐姓,村中东西向小河上尚有一座单孔平梁古石桥存世。......
2023-11-22
讨小海,又称赶海、赶小海或落小海,是指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边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小海鲜。讨小海项目众多,能够吃的东西都可以捡拾。1952年车岙港水库建成后,讨小海活动基本停止。有一些因家境困难买不起渔船的人,终生以讨小海养家糊口,人们称其为“海精”。去沙盘捡斑螺的都是讨小海技术不高的小孩和妇女。能够掌握捉望潮的技巧,已是一个合格的讨小海者了。......
2023-11-23
南宋古墓位于西岙村村北,集福寺南,坐东朝西,建筑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墓正面为笔架山。南宋古墓的墓主人到底是谁,至今不能确定。目前主要有四种说法:第一种,文物部门专家称之为“郑霖墓”。第三种,《西洲陈氏族谱》记载是“叶梦鼎丞相亲生父母陈待聘夫妇之墓”。1982年12月15日,南宋古墓和明代古墓以“西岙古墓”的名义被列为宁海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