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传统村落生活调查:变迁衣食住用

中国传统村落生活调查:变迁衣食住用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佩饰几乎绝迹。现今主食还是大米,小麦只当节日点心,番薯、玉米、芋艿、土豆、蚕豆、黄豆等当蔬菜食用,高粱、粟、荞麦几乎不再食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房屋样式翻新,新造的多为三间面、五间面等直排形院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村民主要沿用旧式家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行铝制餐具、搪瓷用品和玻璃器皿。

1.衣 着

清末民初,男女都穿圆领斜襟的外衣或对襟衣,穿合折裤。富人及知识阶层时兴穿长衫,庄重场合外罩短褂。冬衣有短棉袄、长棉袄,夏衣有夏布衫、白洋布衫、纺绸衫。一般百姓加系围裙,妇女系拦腰。之后,知识阶层时兴穿学生装、中山装,妇女流行穿旗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渐流行穿中山装、列宁装,冬天时兴穿西式长短棉大衣、绒线衫、卫生衫等。“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少年流行穿军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样式日趋多样化,有夹克衫、滑雪衫、羽绒服、牛仔服、西装等。女子兴穿裙子,裙子有三角裙、百褶裙、旗袍、连衣裙等,学生兴穿校服,工人兴穿厂服,各单位职工兴穿工作服。

旧时,儿童有戴银项圈、银手镯、银脚镯的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佩饰几乎绝迹。改革开放后,耳环和戒指复兴,还流行金、银或珍珠项链。幼儿出门时挂长命锁、长命线、小宝剑、小响铃、天勿怕(一种贝壳)、麂角等驱邪物的习惯,至今还保留着。

2.饮 食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食大米,还有番薯、土豆、玉米、高粱、粟、大麦小麦、荞麦、蚕豆、黄豆等。蔬菜和水果有花生、南瓜、冬瓜、丝瓜、芋艿、青菜、大白菜、豌豆、带豆、芝麻、西瓜、黄瓜、菜瓜、桃子、梨、银杏柑橘、枇杷等。现今主食还是大米,小麦只当节日点心,番薯、玉米、芋艿、土豆、蚕豆、黄豆等当蔬菜食用,高粱、粟、荞麦几乎不再食用。西岙人会自己酿酒,有米酒、麦烧酒、番薯烧酒、糟烧酒等。过去,偶尔还做“洋芋饭”“红豆饭”“番薯饭”等。

3.住 房

旧时富裕人家大多住楼房,中等水平人家大多住平房,大多数的贫困人家住茅屋。楼房、平房都是木结构,有“四檐齐”“三檐齐”等,屋墙有青砖墙、石头墙、夹板泥墙(用黏土夹板捶打成墙)等。茅屋多为泥墙,竹木结构,稻秆编成“草扇”盖顶。大户人家大门上有石雕砖雕,大门外有翘角照墙。如果门窗直对路口或山墙,则认为不吉,会在自家墙间树“泰山在此”或“泰山石敢当”石碑一块,或在门窗上挂虎头像、装反光镜,以“禁邪驱鬼”。

造房子需择日子动工,选时辰上梁,梁正中挂红布讨彩,并有贴红纸对联、放鞭炮、抛馒头等欢庆活动。上梁之日办“竖屋酒”,宴请亲友和工匠。(www.chuimin.cn)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房屋样式翻新,新造的多为三间面、五间面等直排形院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建造的是由乱石墙、水泥桁条组合成的平房,80年代后多建红砖墙和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或平顶小屋。茅屋逐渐减少,到20世纪末基本消失。

21世纪以来,高层楼房、别墅式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样式和质量越来越讲究。不过,择日子、办“竖屋酒”、用“泰山在此”石碑等一些旧习俗依旧流传。

4.器 具

旧时,家具以木制为主,竹制次之。眠床最为讲究,有前后出帐、挈弯、三弯、薄夹橱、半屏风、凉床、四脚床、竹床、眠柜等。床栅多为木板、竹片,上面铺垫稻秆编的“稿荐”、麦秆扇等,少数富裕人家有棕绷。有一种雕花嵌骨的衣橱,俗称“奢橱”。有的衣橱前还配置橱前凳,可供坐卧,内可藏放铜钿。箱子为“三叠箱”,下面是小橱,中间叠开面箱,上面搁红板箱。卧房内放“房檐桌”,主要有长方形的“三斗桌”(三只抽屉)、“五斗桌”(五只抽屉)和正方形的“账桌”(左右两边有抽屉)。厨房间的吃饭桌多为圆形或方形板桌。还有一种加框子的方桌叫“八仙桌”,多在祭祀时用。羹橱有大羹橱、小羹橱、竹羹橱等。凳子有长凳、短凳、圆凳、矮凳等。椅子有太师椅、靠背椅、竹椅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村民主要沿用旧式家具。之后,新家具如皮箱、三门大橱、写字台、沙发椅、高低床、沙发床等相继流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渐兴组合家具,材料多用宝丽板、刨花板、半实板、三合板等。

器皿方面,旧时多用水缸、米甏、酒埕、甑头、七石缸、茶瓶、茶壶、汤罐、夜壶等,多为陶瓷制品。也有铁汤罐、铜火熜、镴酒壶、镴瓶等。碗盏有粗瓷碗、洋花碗,农家多用粗瓷碗。煮饭用生铁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行铝制餐具、搪瓷用品和玻璃器皿。20世纪60年代后渐有塑料制品,且日趋精美。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流行煤气灶、高压锅、电饭煲、电炒锅。镬、铲、刀等开始有不锈钢制品,细瓷碗、盏、盆、碟渐多。现在,粗瓷碗、洋花碗等已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