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医生的运动笔记:如何适度提升运动难度

医生的运动笔记:如何适度提升运动难度

【摘要】:游戏让人沉迷,是因为它恰巧抓住了人们喜欢做难度适中工作的心理特征。研究表明,最吸引人的游戏是比平均难度高一点点的游戏,经过一番努力后获得通关,会让人很有成就感,从而激励自己继续玩下去。在难度低觉得无聊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提高速度、增加强度,比如我们平时用10分钟围着小区走一圈的话,就不妨尝试用8分钟走完。改变运动方式也可以达到提高难度的效果。游戏告诉我们的办法叫作“拆解任务”。成年东北虎:约200千克。

游戏让人沉迷,是因为它恰巧抓住了人们喜欢做难度适中工作的心理特征。无论是玩数独还是植物大战僵尸,如果太简单了就会让人觉得无聊,而太难的话就会让人焦虑和厌烦。研究表明,最吸引人的游戏是比平均难度高一点点的游戏,经过一番努力后获得通关,会让人很有成就感,从而激励自己继续玩下去。

其实,很多人觉得运动无法坚持下去的原因也在于此。每天都围着小区走就会让人觉得无聊,而每天按照马拉松的强度来训练又会觉得痛苦和焦虑。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鉴下游戏调节难度的方式。

在难度低觉得无聊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提高速度、增加强度,比如我们平时用10分钟围着小区走一圈的话,就不妨尝试用8分钟走完。俯卧撑每组做10个的话我们现在就争取做12个。

改变运动方式也可以达到提高难度的效果。比如散步改成快走,快走改成慢跑,学习新的泳姿,学习新的舞蹈、新的格斗技巧等都很好,不断改变运动种类,取得新的体验,不仅能对抗简单无聊,还使得身心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另外,增加规则也能很好地防止无聊。比如颠乒乓球要连续100个才能停下来,或者不间断跳绳200个,投篮必须要10次连中等。

相反,如果运动强度太大让人焦虑和厌烦怎么办呢?游戏告诉我们的办法叫作“拆解任务”。如果游戏让我们在第一关就去打大Boss,我们一定会被蹂躏得很惨且失去再玩下去的兴趣。好的游戏设计往往是循循善诱的,让你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小任务,最后进化到和大Boss水准相当才会让你们相遇。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每天都盯着马拉松量级的运动来练习,很多人到后来都会打退堂鼓——事实上我们发现放弃运动的人中至少有1/2的人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一开始目标定得过于宏大,急于求成(比如减肥或者增肌)于是把运动强度和频率弄得太高,结果生理和心理上都倍感疲惫而退出。

拆解任务的办法有很多,我举过马拉松跑者的例子,他们正是把全程拆解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才有效地缓解了心理压力

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也是个拆解任务的达人。他2016年的新年计划是跑满365英里(约584千米),且拆解为每天跑完1英里(约1.6千米)。拆解后每天任务所花时间不多,仅为10分钟。因为不困难,所以每天都会感觉良好。结果扎克伯格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提前完成了计划。

当然,我们还可以再多加一点游戏精神,看看这么来玩是不是更有趣——譬如我们先算出自己家到某个城市的距离,接着根据自己每天跑步的千米数,算出自己将会在哪一天“到达”这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可以是拉萨旧金山、悉尼、南极月球……只要你喜欢。

为了方便大家,我以上海为出发点,列举几个有趣的距离。

上海到苏州:约100千米。

上海到杭州:约200千米。

上海到武汉:约1000千米。

上海到北京:约1500千米。(www.chuimin.cn)

上海到重庆:约2000千米。

上海到拉萨:约5000千米。

上海到旧金山:约10000千米。

绕地球一圈:约40000千米。

我们假设村上春树坚持每天跑10千米,那么他绕地球一圈会花掉多久呢?40000÷(10×365)≈11,也就是大约11年村上春树就跑完了一圈地球。

同理,我们也可以学习“曹冲称象”的办法,把重量分解到负重运动中去。看看我们到哪天能累积到深蹲一头大象、硬拉一只犀牛,或者卧推了一头蓝鲸。

成年熊猫:约100千克。

成年东北虎:约200千克。

成年长颈鹿:约1000千克(1吨)。

成年犀牛:约2000千克(2吨)。

成年河马:约4000千克(4吨)。

成年非洲象:约10000千克(10吨)。

成年蓝鲸:约100000千克(100吨)。

那么卧推一头蓝鲸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吗?当然不是。我们假设某君1周练习卧推一次,每次50千克,那么一组就是50千克×10次=500千克,4组下来就是2000千克,犀牛就搞定了。一年52周则是104000千克,蓝鲸早已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