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抗阻运动就能很好地延缓肌力下降的趋势,保持强壮。此外,抗阻训练对骨质疏松也有莫大的好处。骨质疏松常常也是以下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体重过轻和缺乏运动是骨质疏松的两大杀手,抗阻训练因为帮助维系了体重且对骨骼有良好的刺激,因此也能防治骨质疏松。此外得以控制的体重也有利于减少胰岛素抵抗。......
2023-11-23
有一个现象很特别,我们发现不少精英人士似乎特别钟情运动。历任美国总统如罗斯福、艾森豪威尔、福特、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台塑“经营之神”王永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都是运动爱好者。
他们有钱有闲,有精力运动不稀奇。一般的人会有这样的反应。然而事实是,一个越是成功的人只会越忙,时间只会越少。我们这些时间多的庸众没能将运动坚持下来,时间少的精英反而将运动坚持下来了,这个现象是不是很矛盾?
旅美学者薛涌曾于2013年写过一篇文章叫作《中美精英生活方式的不同》,描述了美国精英阶层热衷于运动的情形。
《纽约时报》登了篇长文,是一位当父亲的为了和子女一起参加铁人三项,从头开始练游泳。这对50多岁的人确实是很大的挑战。他讲述自己如何在水中挣扎时想起了肖邦的音乐,如何把自己当年的钢琴训练和游泳触类旁通……(《华尔街日报》)介绍一法学院出身的41岁的女士,拥有两家公司,但热衷于超长距离的铁人三项、山地自行车赛(一天160多千米)。她早晨从六点开始,趁8岁的儿子还在睡觉时训练90分钟,有时则要训练两小时,而且忙里偷闲地每周两次在晚间插半小时的训练课。她的山地车7000美元,公路赛车4000美元,自行车鞋200美元,头盔200美元,全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但是,她消费和生活的方式,和中国的精英大异其趣。
……
所以,我为中国的精英阶层所担心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身体,更是他们的精神。
此外,之前网络上流传过一篇配有照片的文章叫《当他们脱下衣服,你就知道为什么他们如此有钱》,描述了华尔街精英们参加铁人十项全能赛的赛况,参赛者个个身形矫健,体能也与专业运动员相差无几,让人非常惊叹。
薛涌盛赞美国精英爱运动没错,但以此来批评中国精英不爱运动我觉得还为时过早。事实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精英开始投身到体育运动中来,比如王健林、陈年(凡客诚品总裁)、张朝阳、周成建(美特斯邦威董事长)、雷军、潘石屹等都有良好的运动习惯。而跑马拉松的郁亮和毛大庆(万科总裁)、登山的王石、单人跨洋航行的郭川等显然已在挑战更高难度的运动。
也许有人会问,可能不是精英人士爱运动,而是爱运动的人变成了精英吧?我想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难以回答。确实,不是所有运动员都能成为精英的,也并非所有的精英都投身于运动,但精英中运动人群比例高于普通人的现象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部分人将精英人士爱好运动的原因归于经济水平的提升,有种说法是“当一个社会人均GDP高于1.5万美元的时候,会自动进入跑步(运动)时代”,社会越富足,热爱运动的人就越多。奥运会、世界杯以及其他各种世界锦标赛其实就是这种理论的最好注脚,金牌榜前列的国家一定是综合国力强劲的国家。
运动是需要成本的,如果只是练习跑步、举重还不要紧,但如果要练习游泳、网球、帆船、赛马,没有经济做支撑根本是行不通的。有一次我们问一个东南亚朋友,为什么华裔作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少数族裔,体育却要比主要族群马来人更好(譬如羽毛球冠军李宗伟)?他说,很简单啊,华人有钱啊。话虽直白,却包含着几分道理。(www.chuimin.cn)
然而,经济水平上升可以有很多选择,旅游,慈善,甚至漫无目的地挥霍都可以,为什么那么多精英会选择运动呢?我们认为还是因为运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精英们才会乐此不疲。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2016年的新年计划是“每天跑步1英里(约1.6千米)”,一年超过365英里。结果扎克伯格因得罪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而收到死亡威胁,但他并未退缩,并在6个月的时候率先完成了这个计划。扎克伯格说:“我发现跑步是理清思绪,获得更多精力,以及找到时间思考我在公司应对的挑战和我们公司哲学的绝佳方式。”
SOHO董事长潘石屹每天坚持6~10千米的跑步锻炼,即使出差,他也会带着跑鞋。潘石屹说:“闲时跑步,因为有时间。忙时要跑步,可以放松减压。高兴时跑步,让人更高兴。沮丧时跑步,让人高兴起来。”
凡客诚品总裁陈年则是在事业低谷期发现了运动的好处——“那段时间,每天要跑10千米以上,跑步释放的多巴胺对我的情绪帮助极大,一旦开始跑起来,你就会发现,要么继续跑下去,要么人生完蛋;要么坐在那儿长吁短叹,要么坚持下去,变得健康无比。”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说:“我在跑步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跑步就是一个锻炼精神强度的过程,不论进入脑海的想法多么恐怖,你还是要继续跑步,你还是要继续做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这是一种意志品质,这种意志品质决定了你人生的意义以及高度。”
从精英们的谈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运动的感激,人们不仅能通过运动获得强壮的身体,还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如自律、团队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直面竞争的勇气……
在运动对精英们形形色色的启发里,有一点我非常感兴趣——那就是对于巨量工作的分割法。譬如很多人都知道马拉松选手会在赛前看好一些地标,作为切割赛程的节点。2千米的时候会有个转弯,7千米的时候会有个漂亮的商店等,这样就把漫长的42千米切割成了许多小块,冗长乏味的征程也就变成了有趣的观光。
其实健身爱好者做的事情也是这样,今天好好打磨胸肌,明天则是腹肌,后天轮到肩部……并不着急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而是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这句诗的意思是: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因而不愧于“人体雕刻家”的称号啊。
黑泽明曾说过,如果你一直想着山顶,可能很快就走不动了,而你如果一直注意脚下,你可能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我在想,会不会就是因为我们这些普通人没有洞察到分割蚕食的道理,心里老是压着宏伟目标的巨石,且被由之而来的巨量工作吓傻了眼、吓破了胆,于是就早早缴械投了降,由此便丧失了成为精英的可能性呢?
有关医生的运动笔记的文章
而抗阻运动就能很好地延缓肌力下降的趋势,保持强壮。此外,抗阻训练对骨质疏松也有莫大的好处。骨质疏松常常也是以下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体重过轻和缺乏运动是骨质疏松的两大杀手,抗阻训练因为帮助维系了体重且对骨骼有良好的刺激,因此也能防治骨质疏松。此外得以控制的体重也有利于减少胰岛素抵抗。......
2023-11-23
有的人可能想问,既然运动有助于戒烟,且似乎能遏制成瘾道路上的各个环节,那么用在戒除其他瘾如酒精、毒品、滥交、赌博、偷窃、电子游戏、上网等上是否也有效呢?有关运动戒瘾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就不一一展开了。一个叫作丹·莫尔斯的美国生物统计学家非常热爱跑步,在因伤被迫退役后,他决定把跑步这项事业运用到帮助瘾君子戒除毒瘾上来。最终大部分的学员都脱胎换骨,彻底断绝了毒瘾。......
2023-11-23
因为长期处于高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状态,毛大庆得了抑郁症。但好在这时遇到了几个引路人,如被称为“马拉松传教士”的田同生,还有跑了国内外近百场马拉松的王乐。斯诺克巨星、“火箭”奥沙利文也曾是一位中度抑郁症患者。其实除了毛大庆和奥沙利文,同样因为抑郁症而投入跑步怀抱的人还有不少。目前,欧阳靖已是台湾知名的马拉松倡导者。小贴士¤运动可以缓解抑郁。......
2023-11-23
我有一种创想,咱们可以借助传统医学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现象,就是所谓的“钟摆效应”。图4—4钟摆效应大家都知道钟摆的振幅是左右对称的,如果起始位低,那么回落时的位置就低;如果起始位高,回落的位置就高。按照物理学的专业术语,前者摆动的“振幅小”,后者摆动的“振幅大”。......
2023-11-23
国人喜欢把健康中间地带、灰色地带的人群称为“亚健康”,实际上这个表述是不被WHO承认的,但用这个词来表述那种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却很好用,因此我们暂且还这么用。国外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叫作“慢性疲劳综合征”,被部分医生认为和我们说的亚健康是一回事。如今给亚健康人群的大量“预防性用药”都存在问题,涉嫌“过度医疗”,时常是弊大于利的。......
2023-11-23
游戏让人沉迷,是因为它恰巧抓住了人们喜欢做难度适中工作的心理特征。研究表明,最吸引人的游戏是比平均难度高一点点的游戏,经过一番努力后获得通关,会让人很有成就感,从而激励自己继续玩下去。在难度低觉得无聊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提高速度、增加强度,比如我们平时用10分钟围着小区走一圈的话,就不妨尝试用8分钟走完。改变运动方式也可以达到提高难度的效果。游戏告诉我们的办法叫作“拆解任务”。成年东北虎:约200千克。......
2023-11-23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远远望了蔡桓公一眼转身就跑。因为扁鹊发现蔡桓公已经病入骨髓,无法施治了。《扁鹊见蔡桓公》是韩非子《喻老》的一个节选,已经被载入中学课本很多年,大家耳熟能详。......
2023-11-23
目前降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建议如下。减少胆固醇的摄入,控制体重。参加一次马拉松的运动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提高15%~25%。在长时间耐力运动中,人体大量利用脂肪供应能量,使血液中三酰甘油水平下降。关于运动是如何降低血脂的原理目前仍然没有完全阐明。¤运动能帮助控制体重,进一步控制血脂。......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