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医生笔记揭示:年轻人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医生笔记揭示:年轻人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摘要】:目前的统计确实有点悲催,我国竟然是世界上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成人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15.7%。50岁后溶骨逐渐超过成骨,骨质疏松呈现一个剧烈的上涨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骨质疏松上是高危人群,女性与男性罹患该病的比例大约是4∶1。答案竟然是一点骨质疏松也没有。如此这般的话我们是不是能得出这么一个有趣的结论:为了不产生骨质疏松,我们应该寄希望于我们的体重伴随年龄增长。

20岁的小丽某天走路不小心滑倒,手撑地后出现右腕关节疼痛,根据医生以往的经验,小丽顶多就是软组织损伤,不至于骨折。但小丽爸妈特别担心,来门诊后坚持要求X线检查,检查结果竟然真的是腕部的桡骨远端骨折。但是骨科医生告诉她们——“骨折的程度并不严重”“骨头没有移位,连石膏都不用打,休息就会长好”。

尽管在治疗上没有特别的处理,但这次事件足以引起小丽们的警惕,以前常发生在老人身上的骨折现在有了低龄化的趋势,门诊遇到的“小丽”越来越多,这就不得不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了。

我们经常说,所有事物的产生都有内因和外因。如果外力作用算是骨折的外因的话,那么小丽骨头的酥脆(骨质疏松)就是骨折的内因。摔跤堪称“低暴力”事件,连这样的打击都经受不起,可见我们当代人的骨质疏松到了一个怎样严重的程度。

目前的统计确实有点悲催,我国竟然是世界上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成人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15.7%。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已经超过了7000万,更有2亿人存在低骨量的问题。

一般说来骨质疏松可以有下列症状。

疼痛:以腰背痛为多见,占疼痛中的70%~80%。一般认为出现骨痛就意味着骨量丢失12%以上了。疼痛一般沿脊柱向两侧扩散,躺下或者坐着的时候减轻。

身长缩短、驼背: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段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骨折:多见于髋部、脊柱、腕部和肩部。

呼吸功能下降:脊椎压缩性骨折后,脊柱后弯,胸廓畸形,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人在碰到腰背疼痛时一般不会考虑自己得了骨质疏松,只有像小丽那样莫名其妙遭遇了骨折之后才会意识到自己早已有了这个问题。在此提醒大家碰到腰背疼痛时切莫大意。

那么,骨骼为什么会疏松呢?这就要从骨骼的生理说起。

原来,骨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石头,而更像是一个动态平衡的钟乳石——既有溶解,又有沉积成形。骨骼通过破骨细胞来破坏和清除旧的骨组织,同时通过成骨细胞来形成新的骨组织。青春期,骨骼的长度和密度都在生长,在20~30岁时达到高峰,这时候破骨细胞的溶解和成骨细胞的沉积旗鼓相当,正好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且这个趋势一直维持到45~50岁。50岁后溶骨逐渐超过成骨,骨质疏松呈现一个剧烈的上涨趋势。

显然,在人的一生里,骨密度呈现了一条从低到高再降低的抛物线形态,骨密度应该在相应的年龄段才会下滑,那为什么当代年轻人会过早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呢?

对此,我们一般归责为不良的生活方式譬如不恰当的减肥、缺乏运动、少日晒、抽烟、酗酒、大量饮浓茶碳酸饮料、经常熬夜,以及生活工作压力太大,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诱发骨代谢异常等。

说到这里,您可能会好奇自己会不会有骨质疏松,那么我们不妨来自测一下。

“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来源: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2.您的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者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泼尼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厘米)?

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腹泻吗(由于消化道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女士回答:(www.chuimin.cn)

8.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您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男士回答:

10.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性欲这些症状?

如果受试者有任何一条问题的答案为“是”,即为阳性,表明有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但这并不证明受试者就患了骨质疏松症,是否患有这种病症需要进行骨密度测试来得出结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骨质疏松上是高危人群,女性与男性罹患该病的比例大约是4∶1。究其原因为更年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丧失了对骨骼的保护作用,骨矿丢失加大——因此会有绝经后高达1/3女性骨质疏松的现象。

此外,统计还表明我们亚洲人(还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高加索地区)是骨质疏松的重灾区。为了应对这个独特的问题,科学家们研制了一个专门针对亚洲人的骨质疏松自查公式。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OSTA指数计算方法是: (体重—年龄)×0.2

结果:

低风险:>—1

中风险:—4~—1

高风险:<—4

举例:一位80岁的朋友体重是50千克。

那么,他的风险指数=(50-80)×0.2=-6,说明骨质疏松的风险很高。从公式中不难看出,体重越轻的人骨质疏松的风险就越高,如果自测风险程度为中风险,建议去医院做一个骨密度检查。

或者也可以用下面这个简图(图5—1)来评估。

如图所示,这位80岁50千克的朋友处于红色区域,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非常高。那么我们假设这位朋友从青壮年时代开始就是这个体重,他40岁会是怎样的呢?同样,根据公式计算如下。

40岁的风险指数=(50-40)×0.2=2。答案竟然是一点骨质疏松也没有。

看来,体重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骨密度会走下坡路。如此这般的话我们是不是能得出这么一个有趣的结论:为了不产生骨质疏松,我们应该寄希望于我们的体重伴随年龄增长。

年纪越大体重越重只有一种可能性——肥胖。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告诉大家要避免肥胖,这里竟然要鼓吹肥胖了?当然不是,肥胖仍然是百病之源,它对保持骨矿不流失的那一点点好处无法抵消它造成的其他负面影响。

图5—1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评量表

那么,不要过多的体重,我们又怎么保证骨矿不下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