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丧症的自我疗法在与上司的交往中,你难以避免地有时处于失利境地。治疗沮丧的第一个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向上司暗喻。“天生我才必有用”,通过跳槽,换一种新的工作环境,沮丧症结自然会随着自我能力的体现而瓦解。自信不仅来源于自身的才能,更体现于来自生活中上司、同事的认可。总之,生活中事物千变万化,但无论怎样,都不能由于来自上司的压力而致沮丧症,失去对自己对未来的信心。......
2023-12-01
我看门诊的时候经常碰到两类人。一类人是从小到大都消瘦的,另一类人是原本体重正常但后来越来越瘦的。为了行文简练,我们将前者称为“先天的消瘦”,简称“消瘦”;后者称为“后天的少肌症”,简称“少肌症”。
曾经的我就是“先天的消瘦”。我从小就瘦,17岁上大学时身高为182厘米,体重只有58.5千克。这样算下来BMI是17.66千克/米2,不达标。当时一起进大学的同学和我BMI不相伯仲的还有多人。所幸我后来喜欢上了健身,现在是185厘米,85千克,BMI达到了24.84千克/米2,而我的那几个同学还是清癯如故。反观自身,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体重增加了26.5千克,真是惊喜不已。我将此进步归功于运动,原理我将放在后面一起讲。
接下来我着重谈一下第二种人,“后天的少肌症”。
不少门诊患者,因为最近体重下降而心神不宁,他们担心自己生了什么大病,但查了一圈下来,肿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容易引起体重下降的消耗性疾病都排除了,根本就是虚惊一场。
尽管心中的担忧缓解了,但好奇心却没有得到满足。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体重下降呢?答案很有意思,其实就是“肌肉流失”这四个字。
原来随着人的年龄上升,肌肉就开始逐渐减少。大致从40岁起,骨骼肌就开始衰老,数量和质量双双下降,每年肌肉丢失量可达总量的0.5%~1%;50岁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量增加到1%~2%。而肌肉减少30%的时候,肌肉的正常功能将遭到影响。
肌肉流失这个生理现象1989年才被科学家们注意到,并命名为少肌症(sarcopenia),又被叫作“肌肉减少症”或“骨骼肌衰老”。正由于这是个全新的概念且没有被算在疾病病名里面,所以大家对它的认识相当少,国内也鲜有人提。
少肌症打击的人群范围是很广的,统计表明,小于60岁的人群中,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还不到20%,到了70岁,发生率就已经达到了30%,而超过80岁,这一情况更是达到了近50%。而事实上,由于普遍缺乏运动,我们周围青中年人里少肌症也大有人在。
人瘦就人瘦呗,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文化不是还有“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吗?为了达到“老来瘦”,老人们普遍追求静态养生,偏爱清淡饮食特别是爱茹素等。
事实上,我们希望的“老来瘦”是针对不要肥胖来说的,医生可不希望老年人瘦在肌肉上。要知道肌肉少了,麻烦就来了。
肌肉减少,人的运动能力下降,关节(特别是膝关节)变得不稳定,老人于是容易跌倒、骨折、拉伤、扭伤,碰到紧急情况也会避闪不及,甚至危及生命。如果为了避免遭遇这类意外而老是窝在家里,采取“悠着点”的生活方式的话,老人的肌肉会进一步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换个角度,我们可以看下成语“老态龙钟”是什么意思?标准解释是“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老年人驼背、腰板僵硬、双腿无力而需要搀扶或者拄拐杖、反应迟钝等构成了我们对于衰老的全部认识,如果细分开来,大家会发现上述的每一条表现都与肌肉减少有关。
除了活动能力下降,肌肉减少还会带来其他问题。譬如我们说“骨肉相连”,肌肉减少了,骨骼受到的牵引和压力也会下降,骨质疏松由此而至;肌肉这个贮藏糖原的湖泊萎缩了,处理糖的能力下降,代谢综合征就接踵而来;肌肉少了,自理能力差了,信心下降,会进一步导致老年人心理失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那么如何自测自己是否罹患了少肌症呢?我们可以用以下办法。
① 看体重的变化。自然状态下没有刻意减重,体重每年下降5%时,需要注意。② 看走路的速度。按照日常步行速度行走,如果步速≤0.8米/秒,就需要注意了。③ 30秒坐站测试。坐在42~44厘米高椅子上(即普通家用椅子),后背挺直,双手环抱于胸前,自行起立,然后坐下,再起立再坐下,30秒内坐起次数男性<12次,女性<11次时需要注意。④ 看手部的握力。使用简易握力器,如果男性握力<32千克、女性握力<20千克,需要考虑握力下降。⑤ 测四肢的肌量。臀大肌变得扁平、小腿的腿围减小、上臂有明显的皮肤松弛下垂,都是肌肉流失的表现。(www.chuimin.cn)
其实,无论是先天的消瘦还是后天的少肌症,其处理办法都是一样的。一般说来是要从饮食和运动方面一起下功夫。
营养:足量优质蛋白。
睡眠:充足的睡眠。
心理:平和的心态。
运动:抗阻运动为主,辅以有氧运动。
肌肉是由蛋白质构成的,我们如果想要增肌或者防止肌肉减少,就必须在蛋白质上花力气。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蛋白粉市场。健身房里不少教练在兜售蛋白粉,这就是铆准了有增肌需求的人——因为食用蛋白粉能有助于达到这个目标。
我本人并不吃蛋白粉,我比较倾向于自然的、没有深度加工、可以看到原形的食物。肉、蛋、奶、豆子是蛋白质的来源,因此我有意增加这些食物的比例。但问题接踵而至,我的胃口不小,吃得也不少,可体重并没有明显的上升。
后来经过学习我才发现增肌从来就不是单方面饮食能够达成的,增肌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饮食和运动并举。只饮食不运动,营养的吸收率不会高,就好比用湿海绵吸水、用盘子盛汤,效率低下。运动的目的是激活肌肉,让它们产生微小的“撕裂”,为了修补损伤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使得食物吸收率上升。
与大多数疾病不同的是,消瘦和少肌症更需要的运动类型是抗阻运动(譬如举重、卧推、深蹲和硬拉等)。消瘦的年轻人练肌肉大家都可以接受,可是一旦说到少肌症的老人也应该举重,不少朋友就又忍俊不禁了:“老人也去健身房?”“老人去练肌肉?”
对啊,老人确实不应该抵触肌肉的训练。国外很多老人都在练力量,中国艺术家王德顺、医学院士钟南山等,80岁了肌肉还练得很好。时代不同了,千万不要墨守成规。
关于运动增肌的相关研究如下。
美国波士顿塔弗茨(Tufts)大学对39名绝经妇女进行了长达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每周进行2次、每次45分钟大强度负重练习的女性与对照组相比,肌肉力量和骨密度都得到了提高。
澳大利亚研究了53名来自15个退休社区的60~90岁的老年女性,研究对象被给予抗阻运动(每周2天,每天30~60分钟),结合高蛋白饮食(烹调后蛋白质重量为每天160克,每周6天),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全身瘦体质量增加均值为0.45千克,腿部瘦体质量增加均值为0.22千克,肌力由此也增加了18%。
有关医生的运动笔记的文章
沮丧症的自我疗法在与上司的交往中,你难以避免地有时处于失利境地。治疗沮丧的第一个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向上司暗喻。“天生我才必有用”,通过跳槽,换一种新的工作环境,沮丧症结自然会随着自我能力的体现而瓦解。自信不仅来源于自身的才能,更体现于来自生活中上司、同事的认可。总之,生活中事物千变万化,但无论怎样,都不能由于来自上司的压力而致沮丧症,失去对自己对未来的信心。......
2023-12-01
附录测测你的恋爱观事物的开端对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定向意义。那么,在你构筑这个家庭的地基时,注意确立自己正确的恋爱观,显然是很重要的。这里,向你介绍一种恋爱观的自测方法。如果这16个问题中有一半你不知怎么回答,则表示你的恋爱观还游移不定,那就需要理智对待。......
2024-10-27
图1.5霍金最早的关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开始于1850年,英国科学家Augustus Waller报道了尸检发现的神经纤维萎缩。1939年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棒球手Lou Gehrig被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并于2年后死亡。1993年,科学家发现21号染色体上的SOD基因与家族性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相关。1996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力如太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2023-11-30
二、你有“婚前恐惧症”吗与赵文康、李敖并称“台湾三大名嘴”的陈文茜说:“《婚姻契约》应该是类似于《忠诚协议》的玩意儿……很多女人结婚是觉得要老来有伴,三四十岁的时候,一个女人跟一个男人在一块的时候,她不断地迁就这个男人,尽一个家庭一个妈妈的付出,一个妻子的付出,都很惊人,可是真正换来的就是老来相伴。所以老的时候,你真正需要一个婚姻……如果纯粹为自己,人生六十岁才需要婚姻。”......
2023-08-08
在别人讲话时,少插嘴有一位哲人说,上帝赐予人类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其用意很明显,就是让人们多听少说。如果只是听话不听音,在别人把话讲到一半,或者自己就根本不知道对方接下来要讲些什么,就急于打断对方,发表自己的“高见”,这样做很容易让自己落下“多嘴”的名声。其实这种人,并不是在别人讲话时自己有话要说,而总嫌别人说话不够痛快,啰里啰唆。......
2023-12-01
过去这几十年,全球被诊断为自闭谱系障碍的儿童人数显著增加,但是发生率真的在增加吗?自闭谱系障碍的发生率成为自闭症领域的研究热点。由表2-1可见,美国自闭谱系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1/150,到2016年的1/54。在性别上,自闭谱系障碍男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男女比例大约为4∶1~5∶1[4]。[6]也提到,近些年自闭谱系障碍的发生率已经接近人群的1%,在儿童和成年人样本中的估计值相似。......
2023-07-26
国内嘉兴的一位26岁年轻男子和同学训练后也出现酱油尿,被诊断为“肌肉溶解症”。一般人看到“肌肉溶解症”这个名字脑海中就会有个大大的疑问:肌肉溶解症是肉溶化了吗?原来,肌肉溶解的正式名称叫作“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不是肌肉真的溶解了,顶多是有所松弛。......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