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医生的运动笔记:揭秘钟摆效应

医生的运动笔记:揭秘钟摆效应

【摘要】:我有一种创想,咱们可以借助传统医学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现象,就是所谓的“钟摆效应”。图4—4钟摆效应大家都知道钟摆的振幅是左右对称的,如果起始位低,那么回落时的位置就低;如果起始位高,回落的位置就高。按照物理学的专业术语,前者摆动的“振幅小”,后者摆动的“振幅大”。

运动提高睡眠质量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一种有趣的学说将注意力聚焦在“腺苷”上,科学家认为人在日间的活动中累积了大量的腺苷,腺苷(钥匙)和腺苷受体(锁)结合从而开启了睡眠的过程(门)。活动不足累积的腺苷就少,根本触发不了睡眠。

也许这样说还不好理解,于是另一些研究人员索性用更直观的“体力恢复理论”来解释——运动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因此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来修复。

这个理论极好理解,比如手机电力消耗得越多,那么需要的充电时间就越长。我有一种创想,咱们可以借助传统医学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现象,就是所谓的“钟摆效应”(图4—4)。

图4—4 钟摆效应

大家都知道钟摆的振幅是左右对称的,如果起始位低,那么回落时的位置就低;如果起始位高,回落的位置就高。按照物理学的专业术语,前者摆动的“振幅小”,后者摆动的“振幅大”。

接下来我们把钟摆震荡的图左右分开,白色区间象征白天的兴奋,黑色区间象征夜晚的安静,那么就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结论一:白天越不兴奋的人,晚上睡觉就越不安静。(www.chuimin.cn)

结论二:白天越兴奋的人,晚上睡觉就越安静。

结论一表述的是低振幅状态的人。表现即日间活动不足,晚上睡觉轻浅。一般人碰到这个情况次日就会限制活动量,“昨晚没睡好,今天不宜大动作”,活动不足再次导致晚上睡觉轻浅,进入恶性循环。失眠就此无解。

结论二表述的是高振幅状态的人。表现即日间活动充足,晚上睡觉深沉。晚上睡觉深沉的人白天做事精力高度集中,精力消耗得更有效率,这又反过来促进夜间睡眠的质量,可谓良性循环。譬如孩子们的状态就是这种良性模式。

可见结论二就是解决失眠的办法。为了让人睡得深沉,就需要把钟摆拉高,显然,这就意味着白天要足够兴奋,因而我们强调要让人白天多活动(增加消耗)且取消午睡(仍旧是增加消耗)。

当然,让失眠患者白天增加消耗量并不容易,劝一个萎靡不振的人重整旗鼓是要费些周章的,但就像众多实验表明的那样,只要尝试后一般的人都能从此获益。

这里我多说两句。钟摆理论的启发点来源于中医二元论——阴阳理论,无论是用它来解释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相互转换,还是用来解释白天与昼夜的交替、兴奋与安宁的更迭都很方便。

一天里正常的阴阳更迭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白天太阳升起,大自然以阳气为主导,人也渐渐苏醒,随着阳气越来越旺盛而保持相应的活动状态,随着太阳西沉夜幕降临,大自然的阳气减弱而阴气增长,人相应慢慢过渡到安静的睡眠状态。

中医理论认为失眠的核心问题是“阳不入阴”。即夜间阴气窄小,阳气未萎,阴气不足以包纳阳气,阳气依然活跃,因此精神不得安宁。通俗地说就是人体的阴气没有顺利成长起来,吃不下阳气,阳气不受约束,让人无法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