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1世纪心理疾病危机肆虐!医生笔记曝光!

21世纪心理疾病危机肆虐!医生笔记曝光!

【摘要】:医学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19世纪是传染病世纪,20世纪是躯体疾病世纪,21世纪是心理疾病的世纪。”在心理疾病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上海34家三甲医院中仅有1家精神卫生中心是致力于解决精神心理疾病的,可见其缺口有多么大。中国未来的心理疾病又会怎样呢?未来的轨迹是明晰的,“21世纪是心理疾病的世纪”这个预言正在显现。

医学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19世纪是传染病世纪,20世纪是躯体疾病世纪,21世纪是心理疾病的世纪。”

19世纪的医学突破在于人类对微生物认识的加强,人们发现原来海量的疾病都是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白喉、炭疽、鼠疫伤寒、破伤风、结核、麻风、霍乱肺炎流行性感冒、痢疾、回归热、疥癣、结膜炎、旋毛虫病……这一发现为后世消毒法的推广、抗生素及疫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躯体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认识增加,新技术如支架、导管、内窥镜,外科手术如器官移植等飞速发展,人们又慢慢掌握了对抗躯体疾病的主动权。

我们可以说前200年来的医学发展是卓有成效的,人们由于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是就算未来再出现相关微生物或者躯体疾病的新挑战,我们还是可以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按图索骥的。

但是,与之相比,心理、精神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滞后的状态,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再用老方法研究新问题终于行不通了。

细菌和病毒可以被发现,对应的抗生素或者疫苗就有办法研制出来。狭窄的冠状动脉可以被检测到,对应的支架和抗凝药可以被研制出来。癌肿可以被检测到,对应的手术和放化疗可以被研制出来……这个过程叫作“白箱”,箱子被打开来了,里面的情况大白于天下,于是能够想出对策。精神心理疾病却还有很重的“黑箱”色彩,箱子没法打开,里面黑魆魆的,内容扑朔迷离,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没有人真正说得清楚,治疗上就必然有缺憾(图4—1)。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为什么心理医生喜欢用量表和对话这样的形式进行诊疗了,大脑里面(或者心理活动)的真实情况无法被揭开,因此更加倚重对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关系的分析。

与大脑或心理活动的研究尚处于处女地地位相反的是,各类精神问题却在持续走高。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类精神障碍发病率可达到17%~20%。在精神障碍高发的国家,甚至可达到25%。

(www.chuimin.cn)

图4—1 心理疾病的机制未能完全阐明,类似于没有打开的箱子

我们国内的情况又如何呢?抑郁症发病率从1992年的1.66%发展到2004年的4.8%;焦虑障碍发病率从3.52%发展到6.1%;阿尔茨海默病从4.61%发展到7.18%;精神分裂等也在快速增长……最惊人的大概就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了,他们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最高,从1992年的12.25%到2004年的21.5%,增加近1倍。

如果这还不够直观,我们再换一个看事物的角度,拿经济发展最快的上海为例,每5个人中有1个终身有过至少一种心理行为问题,每8个人中有一个正存在某种心理行为问题……在心理疾病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上海34家三甲医院中仅有1家精神卫生中心是致力于解决精神心理疾病的,可见其缺口有多么大。

中国未来的心理疾病又会怎样呢?我们观察到,目前3.1亿人口的美国有8000万失眠人口(25.8%),4000万抑郁人口(12.9%),那么未来的中国就可能会有接近这个比例的失眠人口和抑郁人口。譬如不少心理专家就预言我国高峰时会迎来3亿~4亿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口。

这是不是一个悖论呢?——当我们经济越是趋向繁荣、国家越是发达时,不开心的人就会越多。没错,社会学家已经发现,当一个社会越是发达时,节奏会加快,迟早会超过人类耐受的阈值,最终爆发心理疾病。

不说别的,当代中国社会的“三座大山”——教育压力、住房压力、医疗压力已经将人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此外,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职场竞争、交通阻塞、养老保障等,以及独生之女带来的“年轻人草莓化”(表面光鲜却不堪压力)、农村城市化、功利主义盛行、网瘾泛滥、社群老年化……都在为人们的压力“添砖加瓦”。

未来的轨迹是明晰的,“21世纪是心理疾病的世纪”这个预言正在显现。然而,21世纪的前20年即将过去,我们的所作所为还非常有限,人类对心理疾病的反制还远未达到对19世纪的微生物和20世纪的躯体疾病那样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