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最大摄氧量及运动能力评估

最大摄氧量及运动能力评估

【摘要】:首先我们要了解的一个东西叫作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可以说是反映运动能力最准确的一个指标。显然,最大摄氧量就像每个人的胃口一样,也有一个极限。表2-3不同年龄段男性最大摄氧量[单位:毫升/]表2-4不同年龄段女性最大摄氧量[单位:毫升/](续表)VO2max的高低因人而异,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差异呢?库珀12分钟跑:VO2max=/45比如一个40岁的男性,12分钟跑了2000米,那么他的最大摄氧量=/45=33.2,属于运动能力比较低的。

运动的强度如何确定呢?首先我们要了解的一个东西叫作最大摄氧量(VO2max)。

最大摄氧量可以说是反映运动能力最准确的一个指标。我们运动的时候需要氧气的参与,这其实和化学反应中“燃烧”的概念是一模一样的——供氧的多少决定了火焰的明灭。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运动到一定的强度之后,即使张大嘴巴,氧气也不会再多一分一毫。显然,最大摄氧量就像每个人的胃口一样,也有一个极限。而这个极限就决定了我们运动能力的强弱。

最大摄氧量一般有2种方式表达:一种是最大摄氧能力的绝对值,即在单位时间内对氧气的利用量(升/分)。按照这种算法,最厉害的人是划艇运动员,他们可以高达6.1升/分。

第二种算法反映的是效率值,即单位体重单位时间内对氧气的利用量,所采用的单位是毫升/(千克·分)。依照这种算法可以看出耐力型运动员更有优势。比如自行车马拉松选手可以达到80毫升/(千克·分)以上,而最厉害的越野滑雪运动员则高达96毫升/(千克·分)。

目前大多数情况下采取第二种计算方法,且公认VO2max在60毫升/(千克·分)以上的人会在有氧运动上获得显著成就(表2—3、表2—4)。

表2-3 不同年龄段男性最大摄氧量[单位:毫升/(千克·分)]

表2-4 不同年龄段女性最大摄氧量[单位:毫升/(千克·分)]

(续表)

VO2max的高低因人而异,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差异呢?科学家们最终发现了基因、性别、年龄、训练程度等影响因素。

基因可以算是“当代宿命论”,它明确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先天的差异可以有75%~95%那么多。有些人天生就是“骨骼清奇”,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大学长跑考试上我们总是气喘吁吁,而旁边总有几个从不运动的同学绝尘而去。(www.chuimin.cn)

性别上男性一般高于女性25%,但顶级选手的差距却不那么大,只有10%。年龄上,VO2max和所有人体指标一样完成了一条抛物线,这个抛物线的最顶点是18岁,此后便开始走下坡了。

我们鼓励大家科学的运动根据在于,除了天赋异禀会让人有差异以外,后天努力也会造成差异。一个坚持运动的人最大摄氧量可以比普通人高出10%,也就是说尽管随着年纪增长他的最大摄氧量在往下掉,但却有可能在40岁还拥有普通人18岁的运动能力,或者70岁还有30岁的运动能力。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场景,一些三四十岁的人在登楼或者赶车的时候会上气不接下气,而很多老年人却能完成马拉松,这样的生活质量是有云泥之别的。“青春常驻”并非一句空话,关键是看努力的方向。英国籍印度人法贾·辛格101岁的时候还能完成伦敦马拉松,得益于他长期坚持慢跑训练。

那么如何测量VO2max呢?

比较科学的测法是戴面罩奔跑或者骑车,根据机器测得的呼吸量算出数值。当然还有一种简单算法,就是前文所提的肯尼斯·库珀医生发明的12分钟跑。被测者只要尽力连续跑上12分钟,根据所跑的距离(米)就可以测出VO2max

库珀12分钟跑:VO2max=(d12-505)/45

比如一个40岁的男性,12分钟跑了2000米,那么他的最大摄氧量=(2000-505)/45=33.2,属于运动能力比较低的。库珀医生的12分钟跑应用很广,不少国家在选拔特种兵、运动员时就采用这种方法测定体能,譬如我国男足当年的12分钟跑及格线是3000米等。

为了方便检索,我们也可以使用表2—5、表2—6查阅。

表2-5 男性12分钟跑水平分级

表2-6 女性12分钟跑水平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