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喜欢把健康中间地带、灰色地带的人群称为“亚健康”,实际上这个表述是不被WHO承认的,但用这个词来表述那种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却很好用,因此我们暂且还这么用。国外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叫作“慢性疲劳综合征”,被部分医生认为和我们说的亚健康是一回事。如今给亚健康人群的大量“预防性用药”都存在问题,涉嫌“过度医疗”,时常是弊大于利的。......
2023-11-23
有个成语叫“提纲挈领”,有了纲领,脉络就不会显得庞杂混淆。在我们接受健康四要素之后,我们再看现实生活中流行的保健、养身方式就很清晰了。
显然,占市面上最多的保健方式,就是“食补”,其实只是在“营养”这一块做文章。管你花青素、白藜芦醇、DHA、褪黑素、茶多酚、大豆异黄酮……都一个样,无非是某种有益的微量成分,也许是借了诺丽果(Noli)、玛卡这样的异域之名,也许是乘了红葡萄酒这样的欧美文化之风,也许是靠了某白金这样重磅广告的山,总之是涉嫌夸大功效,有白菜卖到猪肉价甚至人参价的嫌疑。在此建议的对应方式即:营养均衡,什么都吃。
睡眠方面非常空白,除了安眠药和相关保健品以外,在使用的有效方式很少。
心理方面比睡眠的问题更大,人们会因为失眠而求医,却不会因为心理问题而寻求帮助。近几年发生的“摔婴案”“马加爵案”“药家鑫案”等极端且恶劣,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社会心理问题的严重性。
运动的领域则是个貌似繁荣的虚像——尽管我们是著名的奥运金牌大国,尽管全国各地也有大量的人在跳广场舞、打太极、跑马拉松,但这都不是民众体育运动的全貌。由于人口基数大,一小部分热爱运动的人看起来就像有千军万马。真实的景象却是大多数的人宁愿选择深夜看球这样的“眼球运动”,也不愿意自己去运动,宁愿选择按摩这样的被动运动,也不愿意选择主动流汗。
结合这些点,我们基本上可以归纳出这么一个框架(表1—1):
营养就仿佛某些地区的旅游被过度开发一样,受传统进补观的束缚,人们习惯于在这方面用力,却罔顾处女地睡眠、心理和运动的荒袤。给您这样一块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地图,让您给个人、国家、社会出谋划策,您会怎么做呢?
表1-1 国人针对健康要素的应对方式
诚然,均衡发展即解决之道。克制保健品的泛滥而开发睡眠、心理和运动,才是好办法。然而新的问题又显现了,那就是四要素的可控性(表1—2)。
表1-2 健康四要素的可控程度
(www.chuimin.cn)
在重度服用保健品之后,营养的改善还需要您有极高的甄别能力和时间。甄别能力是用在鉴别哪些食物是真正有营养的而哪些是垃圾食品,而健康行家最后都选择了自己购买原材料下厨料理,由此就需要占用不少时间,而这对于节奏快、精力稀缺的上班族,根本就做不到。因此可控程度较低。
睡眠和心理这两块的问题是相通的。睡眠障碍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的反映,如果处理方式仅仅针对睡眠,就仿佛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了,这也就是很多医生对市面上“喝红酒助眠”“喝牛奶助眠”“热水泡脚助眠”“饮醋助眠”等嗤之以鼻的原因。拿红酒助眠来说,从根本上未解除焦虑的原因,只是将人灌醉,长此以往有可能加重肝脏和胃肠负担,实属拆东墙补西墙。
真是令人尴尬啊——改造睡眠和心理的要么是些不靠谱的方法(喝红酒),要么是有疗效的方法却有副作用(服药)。难道在改善睡眠、心理领域就没有一个既有疗效又安全的办法吗?
当然有。WHO曾经推出一部纪录片,向有抑郁症的患者推荐了冥想和运动。冥想是个极好的东西,但这个词非常不好,它“高大上”得让人害怕去亲近——闭着眼睛有什么好想的呢?很难吧?会走火入魔吗?按照我们的说法,冥想与我国的气功、禅定,印度的瑜伽对于呼吸的调控其实就是“一物多名”,草根说法应该命名为“呼吸锻炼法”。如果经常锻炼自己控制呼吸的能力,心理和睡眠改善得会很快,健康会得到提高。然而即使这样,大众对冥想还是觉得有距离感。
睡眠和心理的改善还存在着一个“悖论”,那就是——你越是努力想做到就越做不到。当人们焦虑和抑郁的时候警醒自己停下来是很难的,在盛怒中控制自己不冲动也是不容易的。睡眠更是如此。哎呀,如果睡不着的话如何应付明天庞杂的任务?我必须要睡着才行啊……结果却事与愿违,越来越清醒。
因此,睡眠和心理的可控度也相当低。
与其他三要素相比,运动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图1—8)。尤其它不存在悖论,只要你付出一点一滴的努力,就会有一点一滴的收获。我努力多睡1个小时,结果3点没到就醒了;我努力忘掉那个伤我心的人,结果却刻骨铭心;我努力多跑500米、多做2个仰卧起坐,结果却基本能成功。这就是运动容易被主观控制的道理。
图1—8 只有运动对所有的健康要素都有促进作用
此外,当人们真正踏入了运动的怀抱,会发现健康的另三项基石也开始改善了——营养吸收率更高、过剩的热量被代谢掉了;睡眠更深、更易入睡且不容易早醒;心境变得平和、情绪变得容易控制、更专注……
这样来看,运动像不像健康的敲门砖?
有关医生的运动笔记的文章
国人喜欢把健康中间地带、灰色地带的人群称为“亚健康”,实际上这个表述是不被WHO承认的,但用这个词来表述那种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却很好用,因此我们暂且还这么用。国外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叫作“慢性疲劳综合征”,被部分医生认为和我们说的亚健康是一回事。如今给亚健康人群的大量“预防性用药”都存在问题,涉嫌“过度医疗”,时常是弊大于利的。......
2023-11-23
永远不要逃避逃避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逃避型人格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又叫做回避型人格。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逃避型人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无形的工作压力,让苏言苦恼不已。“免罪”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常见的逃避责任行为的深层原因。......
2023-12-01
122.德尼摩定律凡事都应有一个可安置的所在,一切都应在它该在的地方。这句话被人称为德尼摩定律。德尼摩定律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德尼摩定律告诉我们,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一个它最适合的位置。运用到实践中,对个人来说,德尼摩定律要求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奋斗。对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德尼摩定律要求他要按员工的特点和喜好来合理分配工作。......
2023-12-01
在新阶段,师资建设是民办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民办高校的高级职称教师总量并不多,因此他们在民办高校中很有市场。此外,民办高校在善待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两个群体的同时,要通过提升待遇条件,创新人才引进的机制和政策,想方设法引进一批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总之,抓好两头,兼顾中间,是民办高校师资建设应坚持的不二法宝,特别是要把用好老教师和善......
2023-08-31
学生营养状态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肥胖学生增多,另一方面是学生营养不良。这一状况使老年人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并承受低劣质量的晚年生活。以上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不是依靠医疗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而是需要依靠运动营养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他们缺乏合理的膳食营养,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营养素补充。这些都需要运动营养健康促进指导予以弥补。......
2023-11-22
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仍然将是未来水资源工作中的热门话题。因此,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也必须看作是一个全球整体性的系统问题。因此,当国与国间还存在有霸权主义或强权政治的情况下,贯彻执行一个国家合理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原则,必然是行不通的。普拉特的上述建议侧重于考虑所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水工程本身如何能持续发挥作用的问题,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2023-11-05
工程管理科职工沈建萍的儿子刘洋,经医生确诊患为急性白血病,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医治。为帮助沈建萍度过这一难关,使孩子的病情及时得到医治,2001年5月8日,处工会向全体职工发出了募捐倡议书,倡议大家伸出友爱之手,来救救这个孩子。面对患者刘洋的求助,全处职工纷纷伸出友爱之手,奉献一份爱心。子女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影响着职工的思想情绪,成为每个老职工的一块“心病”。......
2023-06-18
对于较大范围的区域性缺水,很多国家通过区域之间水资源的调配,解决水的短缺问题。为开发西部,仅1933~1943年联邦政府就批准兴建了34个灌溉与调水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为美国西部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加州又进一步实施了北水南调工程,将加州北部的水引到南部。以色列水利委员会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在增加灌溉水的回用水量的同时,削减农业部门分配水量的50%。......
2023-06-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