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步一般采用五步,也有采用六步或七步的。投掷步的第四步:从助跑过渡到最后用力的衔接步。投掷步第四步落地后,右腿积极蹬地转髋,肩轴向投掷方向转动,投掷臂上臂向上转动,带动前臂和手腕向上翻转。......
2023-11-21
在对投掷运动技术原理的论述中,为便于对其动作技术层次的分析,根据其动作系结构及其技术特点,一般将其划分为开始姿势、预加速、最后用力以及器械出手后的缓冲四个紧密联系的技术阶段。在四个阶段中,各阶段技术对整体动作技术的效率,对运动的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与作用。
投掷时握持器械的方法要有利于预加速阶段的动作,有利于用力时使所有的力综合作用于器械上。最后用力的动作技术必须建立在良好的预加速阶段动作技术的基础上才会有更高的动作效率,完整动作各阶段技术之间具有很强的因果关系。投掷铅球、铁饼运动项目属于非连续性动作系结构,铅球的预摆、团身、滑步以及最后用力的形式基本上属于平面内二维方向的直线运动。铁饼的预摆、旋转、最后用力以及出手后的缓冲则属于立体空间三维方向的复合运动。(www.chuimin.cn)
投掷运动的标枪、链球属于混合性动作系结构,标枪预加速阶段的助跑动作、链球预加速阶段的旋转动作是典型的周期性动作,它们的完整动作技术结构是由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动作组合而形成的混合性动作体系。投掷运动的几个技术阶段对于投掷运动成绩都具有良好的影响与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技术阶段是最后用力阶段,关键的技术环节是预加速阶段与最后用力阶段的衔接。最后用力阶段对投掷成绩的影响相当于其权重系数的80%—85%,而预加速阶段与最后用力阶段的衔接质量则决定在整个投掷运动中能否充分利用人体在预加速阶段动作所形成的预先速度,并使其冲量与最后用力所获的冲量叠加、传递给投掷器械,从而获得最快的出手初速度和适宜的投掷角度。
有关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文章
投掷步一般采用五步,也有采用六步或七步的。投掷步的第四步:从助跑过渡到最后用力的衔接步。投掷步第四步落地后,右腿积极蹬地转髋,肩轴向投掷方向转动,投掷臂上臂向上转动,带动前臂和手腕向上翻转。......
2023-11-21
预先进行弹性势能的储备,形成良好的肌肉预张力,提高肌肉收缩力量有关研究资料证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是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之一。......
2023-11-23
当左腿完成支撑退让阶段,躯干完成转腰转体和挺胸形成“满弓”时,人体就完成了把肌肉突然拉长与扭紧的自下而上的超越器械用力,“满弓”是投掷项目最后用力特有的共同规律,是最佳的施力状态。“满弓”之后紧接左右腿的快速蹬伸,完成身体以髋部带动腰胸,以腰胸带动手臂,顺序以肩、肘、腕的加速用力,直至掌指手指关节的末端用力,使器械出手时达到最大的初速度。......
2023-11-23
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对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间歇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间歇训练法受几种因素制约,即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组)练习的间歇时间、间歇时的休息方式的影响。目前,随着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不断深入和间歇训练法的推广、应用及精心改进,许多优秀教练员进一步发现,间歇训练法具有更多的功能。......
2023-11-23
人体通过增大投掷技术性动作的幅度和速度,从而可能增大人体对器械的作用冲量而使器械的抛射初速度达到最快,出手初速度是决定器械投掷远度的最重要因素。......
2023-11-23
竞走技术由国际田联“竞走的定义”规范,普通走技术无规范。在竞走技术中,如果出现眼睛观察到的腾空或前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膝关节弯曲,这意味着竞走已转为跑,造成技术犯规。竞走的定义要求竞走技术做到前腿着地到垂直部位膝关节必须伸直,因此前腿“扒地式”全脚着地技术必须改变为“滚动式”前足着地技术。......
2023-11-23
这与国家教委和国家体育总局为高校竞技体育提出的为奥运增光计划服务的定位是有较大差距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的偏差势必导致训练目标的降低,最终直接影响着办队水平。......
2023-11-23
转变训练理念积极探索是高校田径教练员面临的课题。所谓相对集中是指体育部协同教务、后勤对运动队进行管理;所谓分散式管理是指训练由体育部管理,学籍由教务部门管理,学习、生活则分散在各个系。严格运动员的学习管理。修订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质量标准,建立与运动训练竞赛相适应的、灵活多样的运动员学籍管理模式,完善对运动员的激励体制。......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