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进行弹性势能的储备,形成良好的肌肉预张力,提高肌肉收缩力量有关研究资料证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是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之一。......
2023-11-23
在人体跳跃运动过程中,影响跳跃高度和远度的运动学因素主要有人体重心的高度、腾起初速度、腾起角度和空中动作几个方面:
1.影响跳跃高度的运动学因素
构成跳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身体重心高度、腾起高度和过杆时身体重心与杆位置之间的垂距。在跳跃的高度项目运动中,人体所能越过的高度取决于身体重心高度和腾起的高度。
身体重心的高度是指运动员在起跳离地动作的瞬间,人体重心距地面支撑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取决于运动员身体的高度、腿长和蹬离地面瞬间动作的身体姿势。这一高度在不同运动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的发育程度,从运动选材角度方面考虑意义重大,而通过训练所得到的提高是有限的。
腾起的高度是指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位置至最高点重心位置的垂直距离。它取决于运动员蹬离地面瞬间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这一高度对运动成绩影响是最为活跃和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不同的人身上体现出很大的差异。起跳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是决定其腾起初速度大小的动力学要素,腾起初速度越快,在腾起角一定的条件下,腾起的高度和远度则越大。腾起的角度取决于起跳过程中人体重心所受合力的方向,是由助跑与起跳获得的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所形成的合速度方向决定的,跳高运动员离地瞬间蹬地角度为75°—80°,腾起角为55°—60°。
过杆时,身体重心距横杆的垂直距离是指人体重心处于最高点时距横杆上沿的垂直距离,在过杆技术的研究中力求通过合理的动作形式减小这段垂直距离,决定此垂直距离大小的因素主要是合理的动作形式与身体各环节依次过杆的顺序。在过杆技术的研究中,总结到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技术规律,即运动员过杆的面积越小,则此段距离越小,背越式过杆动作当身体重心位置处于杆上时,头部、脚部位置处于杆下,形成“桥”的反弓动作,可以使垂直距离减至相应较小的程度。
2.影响跳跃远度的运动学因素
构成跳远成绩的运动学因素主要有三个,即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垂线距起跳板前沿的水平距离,简称离地瞬间距离;腾空后至落地瞬间身体重心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水平距离,简称腾空距离;落地瞬间身体重心垂线至落地点的水平距离,简称落地距离。三个因素中,腾空距离是动作技术最重要的因素。
3.影响跳跃动作效果的动力学因素
影响跳跃动作效果的动力学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构成跳跃运动的动力性冲量和决定腾起角的因素
动力性冲量是指人体蹬地动作与地面相互作用时,支撑点对人体的支撑反作用力与其力作用时间的乘积。跳跃运动技术动作的形成,动作效率的好坏,根本原因在于构成动作的动力冲量大小与阻力作用效应,人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由运动中受力作用的大小、方向、力的作用部位及力的作用时间所构成的。在跳跃运动中要想提高动作的效果,必须清楚理解动力冲量与阻力作用效应对跳跃高度或跳跃远度的影响与作用。在起跳动作过程中,决定腾起初速度大小的因素是人体重心所受冲量的大小和人体本身的质量大小。(www.chuimin.cn)
构成人体重心所受的冲量,主要来自于在快速助跑的基础上,通过人体快速有力的起跳动作对支撑点的合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在人体内力与外力的作用过程中。人体在起跳的蹬伸摆动动作过程中对支撑点的压力所构成的冲量等于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所构成的反冲量,地面对人体的反冲量是改变人体运动状态的动力性因素,作用在人体重心的反冲量大小等于该段时间内人体动量的变量。
在跳跃运动中,尤其是在起跳的蹬伸摆动过程中,应加大动作的力度和加大动作的幅度,在完成具体的起跳动作时,通过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加大肌肉收缩的力量获得加快动作速度的效果。通过加大动作的幅度尽可能延长支撑反作用力对人体的作用时间,使人体重心在起跳动作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动力性冲量,从而在离地瞬间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
(2)决定腾起角度大小的因素
跳跃运动中,人体蹬离地面瞬间,腾起角度的大小与起跳过程中所受动力性冲量的方向一致。由于动力性冲量是一定时间内多力作用于人体重心(水平冲量和垂直冲量)的综合效应,因而在跳跃运动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技术的特点,形成作用于人体重心的水平冲量与垂直冲量的最佳组合。例如,当人重心所受的垂直冲量与水平冲量为1∶1时,人体重心瞬间腾起角必然为45°,当所受垂直冲量大于水平冲量时,其腾起角度必然大于45°,反之则相反。
(3)跳跃运动中摆动动作的作用
跳跃运动时,运动员在支撑阶段与腾空阶段的动作中,应尽可能根据动作技术形式在起跳腿的蹬伸动作效果基础上,身体的躯干、异侧腿和上肢等相应环节都配合支撑腿进行一定形式的摆动动作,其摆动动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良好的摆动动作技术,在助跑过程中可以使脚在着地瞬间获得较快的运动速度,减少着地的阻力。在跑和起跳的后蹬动作时期可加大对地面的压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支撑反作用力,有利于加大推动人体运动的动力性冲量。
第二,起跳过程中通过摆动动作的动作形式,可以改变人体的形状而使质量分布的中心点上移,从而获得提高人体重心的动作效果。
第三,在跳跃的助跑、起跳、腾空及落地动作过程中,通过相应形式的摆动动作,可保持运动中人体的平衡以及通过补偿动作的机制重新建立运动的平衡状态。
在跳跃运动中,“蹬”与“摆”的动作是密切联系的有机组合,也是机体各环节协调运动的整体关系,动作技术中强调人体支撑腿的蹬伸动作与身体其他相应环节的摆动,这是提高动作效率并获得最好动作效果的重要技术环节。
有关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文章
预先进行弹性势能的储备,形成良好的肌肉预张力,提高肌肉收缩力量有关研究资料证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是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之一。......
2023-11-23
人体通过增大投掷技术性动作的幅度和速度,从而可能增大人体对器械的作用冲量而使器械的抛射初速度达到最快,出手初速度是决定器械投掷远度的最重要因素。......
2023-11-23
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是保证运动训练正常的基本条件。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和训练恢复有专人负责。高水平的运动训练需要高质量的膳食营养和良好的训练保障措施,高校竞技体育担负奥运增光计划和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重任,必须提高运动员的基本训练保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校田径训练的质量和水平。......
2023-11-23
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对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间歇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间歇训练法受几种因素制约,即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组)练习的间歇时间、间歇时的休息方式的影响。目前,随着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不断深入和间歇训练法的推广、应用及精心改进,许多优秀教练员进一步发现,间歇训练法具有更多的功能。......
2023-11-23
计算表明,出手初速度每增加2.5米/秒,抛射距离可增加10米左右。在出手初速度恒定的情况下,影响投掷距离的还有投掷角和器械在空间的飞行状态。......
2023-11-23
当左腿完成支撑退让阶段,躯干完成转腰转体和挺胸形成“满弓”时,人体就完成了把肌肉突然拉长与扭紧的自下而上的超越器械用力,“满弓”是投掷项目最后用力特有的共同规律,是最佳的施力状态。“满弓”之后紧接左右腿的快速蹬伸,完成身体以髋部带动腰胸,以腰胸带动手臂,顺序以肩、肘、腕的加速用力,直至掌指手指关节的末端用力,使器械出手时达到最大的初速度。......
2023-11-23
在跨越式跳高的发展过程中,还派生出转体跨式和挺身跨越式,身跨越式又称为半剪式。跨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等紧密衔接的四个部分组成。(二)背越式跳高跳高技术种类较多,目前较为常用的是背越式跳高技术。1.助跑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分直线跑和弧线跑两个阶段。原地屈膝开始跳,空中做直腿挺身动作,髋关节完全打开,做出背弓动作,落地时屈膝缓冲。......
2023-11-21
这与国家教委和国家体育总局为高校竞技体育提出的为奥运增光计划服务的定位是有较大差距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的偏差势必导致训练目标的降低,最终直接影响着办队水平。......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