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田径运动分类是更好地了解它的基本存在形式的基础。国际田联推广的田径趣味项目分为径赛和田赛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包括若干个项目。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雅加达,根据国际田联推广计划,2000年在东南亚曾推出了一套趣味田径运动教材,分为跑、跳、投三大类。国际田联地区另一发展中心——北京,根据国际田联趣味田径运动推广项目,将趣味田径运动按走跑类、跳跃类、投掷类和全能类划分。......
2023-11-23
1.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
公元前776年,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规定每隔4年举行一次。在1896年,沿袭了古代奥运会每隔4年举行一次的制度,举办的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短跑比赛项目距离为192.05米,后来增加了中跑和长跑,当时被称为“往返跑”,就是把这一距离往返跑2—24次。
1896年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设立了田径项目,而且一直以来都是奥运会的主体项目。这届奥运会的田径比赛定于4月6—10日举行,共设12个项目,共10个国家的选手参加了田径比赛。
在1896年4月6日进行的百米赛跑的预赛中,17名选手分三组比赛,小组前两名进入四天以后的决赛。第一组的美国选手莱恩以12秒创造了男子100米的第一个奥运会纪录,成为奥运会田径史上第一个比赛获胜者,但因为他后来在决赛中只获得第四名,所以不是田径冠军。美国选手伯克以11秒8创造了更好的奥运会纪录,获预赛第三组第一名。4月10日进行了百米的决赛,5名选手各自采用了不同的起跑姿势,唯一采用蹲踞式起跑的美国选手是伯克,他用被希腊观众认为是“发了疯”的起跑姿势,成为奥运会的第一个百米赛跑冠军。
早期奥运会还没有充分挖掘出全世界最优秀的选手,第一个突破男子100米11秒成绩的是美国运动员卡利,他于1891年8月4日在巴黎创造的10秒8纪录,这是未获承认的第一个非正式世界纪录。1895年8月28日,在鹿特丹,英国选手比顿也跑出了10秒8的世界纪录。伯克在1896年雅典奥运会上的纪录(11秒8)比世界纪录还慢1秒整。
首届奥运会就有了跨栏比赛,共设8个栏(现在是10个栏),栏高1米,但当时的距离只有100米多,并非今天的男子110米栏。当时的跨栏跑并无技术规范,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跳栏”。美国选手柯蒂斯以17秒6获冠军。
在首届奥运会12项田径比赛中,美国出尽风头,独占9项冠军,其中有6项是田赛冠军。这次跳高比赛并不是专业运动员选手的较量,只是几名参赛运动员来雅典的即兴比赛。所以冠军获得者美国人克拉克只跳了1.81米(奥运会纪录),而1895年9月21日在纽约创造的“世界纪录”已达1.97米。参加撑竿跳高比赛的美国选手并非新手,他们都已经掌握了较好的技术。美国选手霍伊特使用的粗大竿子,他在离地后下手做了一个向上移动动作,以3.30米的成绩获冠军。此次奥运会的其他田径成绩低于这之前的最好成绩,如跳远、三级跳远、铅球和铁饼。当时,投掷铅球的场地不是圆圈,而是一个方形。
女子田径运动第一次被正式列入奥运会的标志是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将100米、800米、4×100米接力、跳高和掷铁饼5个女子项目包括进去。从那时起,女子田径运动不断扩大。女子短跑唯一的项目是100米,美国选手伊丽莎白·罗宾逊在决赛中以12秒2获冠军,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女子田径冠军,这一成绩还被宣布为世界纪录。在800米的比赛中,德国女选手莉娜为德国夺得了在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跳高比赛,加拿大的凯瑟伍德跳过了1.59米,打败了来自9个国家的20名女参赛选手,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女跳高冠军。凯瑟伍德的这一成绩被宣布为世界纪录。实际上,此前荷兰女选手卡萝琳娜·吉佐尔弗已创造了1.607米的世界纪录,但未被认可。
由于国际比赛和奥运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成立一个国际田径统辖组织,需要有一个能被全世界接受的有关规则和组织章程以及共同的业余运动员定义的世界性法典,也需要真实可靠地记载世界和奥运会纪录。1912年7月17日,也就是在那年举行的奥运会的最后一个田径项目结束后的两天,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的成立大会。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智利、丹麦、埃及、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挪威、俄国、瑞典、英国和美国共17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大会。1913年的柏林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章程,有34个国家成为第一批会员。1914年在法国里昂举行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新任名誉秘书瑞典的海尔丁·科杰尔曼提出了第一部用于国际比赛的技术规则,并极力主张会员组织在其国内比赛中采用类似规则。
1921年,日内瓦国际奥委会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在同一地点举行了第4届国际田联代表大会。与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的合作,保证了在奥运会上田径项目的比赛获得成功。事实上,国际田联与国际奥委会一直联系紧密。
1914年首次公布了世界纪录表,其中有53项男子赛跑、跨栏和接力跑纪录,30项竞走纪录和12项田赛纪录,包括十项全能。在蒙特利尔举行的第30届代表大会上,对田径比赛项目及规则做出了重大改变,删去了各项英制的比赛距离。从1977年1月1日起,只承认1英里跑的英制距离(男子和女子)。1987年为青年男子和青年女子设立了世界纪录。
1926年,为消除在终点裁判和计时中的人为因素,在荷兰出现了第一架用于终点摄影裁判的高速照相装置。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使用了这种装置。1930年电子计时成绩被承认为世界纪录。1977年起,400米和400米以下的项目只有通过全自动电子计时的成绩才被承认为世界纪录。1989年,国际奥委会与其他奥林匹克联合会合作,签署了禁止使用兴奋剂的联合宣言,同年开始了对兴奋剂进行赛场外随机抽查。(www.chuimin.cn)
2.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古代田径运动的发展;二是改革开放前田径运动的发展;三是改革开放后田径运动的发展。
(1)我国古代田径运动的发展
据记载,墨子《非攻篇》中论及了吴起与魏武侯谈论练兵、用人、强国的方法。吴起说,把能跳得高、跳得远、善走路的人选为士兵。元世祖忽必烈所组建的“贵赤卫”军队,每年组织一次赛跑,按规定时间跑完规定距离。
(2)改革开放前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自1840年后,西方近代体育思想、体育文化和竞赛等内容传入中国,随之在我国的大城市、军队和学校中,开始了各种体育竞赛活动。19世纪末,以田径、球类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欧美体育经过青年会传入我国。1890年,在上海圣约翰书院举行了第一次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进入20世纪,各类学校开设的体育课中普遍采用田径运动项目作为教材,不同规模校际之间的田径运动比赛也不断增多。第1届和第2届(1910年、1914年)全运会田径赛的组织、规程和规则的制订以及裁判员、工作人员等,大多数由非中国国籍人士包办。径赛距离和田赛成绩丈量均采用英制单位,投掷器械重量以磅为单位。第1届和第2届全运会田径赛分别设有11和13个项目,参加的运动员仅有数十名。1924年,我国第3届全运会田径赛由我们中国人主办,设19个比赛项目,径赛距离和田赛成绩丈量均采用米制单位。1930年和1933年我国的第4届和第5届全运会田径赛是以省、特别市、特区、华侨团体为单位进行的,并开始设置了女子比赛项目(1930年6项、1933年11项,而1936年奥运会女子比赛仅有6个项目)。至1948年,我国共举办了7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第10届(1人)、第11届(23人)和第14届(3人)奥运会的田径项目比赛,还参加过10届远东运动会。
1932年7月,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参加了100米和200米的比赛。被誉为“短跑怪杰”的刘长春在我国1933年第5届全运会上所创造的100米10.8秒的全国纪录被保持了25年之久。我国撑竿跳高名将符保卢,在1936年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上,成为唯一获得决赛资格的中国运动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田径运动在大、中、小学校迅速普及与开展起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班,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田径代表队,全国性田径竞赛制度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1957年,我国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麦克·丹尼尔保持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轰动世界体坛。1958年7月,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梁建勋以10.6秒的成绩打破刘长春10.8秒的100米全国纪录。至此,我国的田径比赛纪录全部被刷新。到1965年,中国田径运动员中有35人达到当时第19届奥运会的报名标准,有17人在11项成绩中列入当年世界前10名。中国田径运动员开始向世界田径运动水平攀登。
(3)改革开放后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1978年以后,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田径运动获得发展,田径运动水平迅速提高。1979年第4届全运会田径赛中打破了18项全国纪录,38项比赛中有34项成绩都超过了1975年第3届全国运动会的水平。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运动员,如邹振先、申毛毛、刘玉煌和郑达真等。朱建华先后以2.37米、2.38米和2.39米的成绩三次创造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训练和竞赛制度的恢复和健全,促进田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田径运动员不仅在第10届、第11届和第12届亚洲运动会上保持金牌数第一,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又创造了一批世界纪录。如1992年第25届奥运会,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陈跃玲获得10000米竞走金牌,实现了中国田径运动员在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曲云霞于1993年以3′50″46的成绩创造了女子1500米跑的世界纪录,王军霞于1993年以8′06″41和29′31″78的成绩创造了女子3000米和10000米跑的世界纪录。在第28届奥运会上,刘翔获得男子110米栏的金牌,邢慧娜获得女子10000米跑金牌。[1]
有关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文章
将田径运动分类是更好地了解它的基本存在形式的基础。国际田联推广的田径趣味项目分为径赛和田赛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包括若干个项目。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雅加达,根据国际田联推广计划,2000年在东南亚曾推出了一套趣味田径运动教材,分为跑、跳、投三大类。国际田联地区另一发展中心——北京,根据国际田联趣味田径运动推广项目,将趣味田径运动按走跑类、跳跃类、投掷类和全能类划分。......
2023-11-23
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对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间歇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间歇训练法受几种因素制约,即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组)练习的间歇时间、间歇时的休息方式的影响。目前,随着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不断深入和间歇训练法的推广、应用及精心改进,许多优秀教练员进一步发现,间歇训练法具有更多的功能。......
2023-11-23
这与国家教委和国家体育总局为高校竞技体育提出的为奥运增光计划服务的定位是有较大差距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的偏差势必导致训练目标的降低,最终直接影响着办队水平。......
2023-11-23
预先进行弹性势能的储备,形成良好的肌肉预张力,提高肌肉收缩力量有关研究资料证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是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之一。......
2023-11-23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还主要体现在辅助和支持作用上,以此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课程,进行个性化发展搭建网络信息平台。这些技术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要重视研究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适合体育运动特点的多媒体软件,设计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023-10-20
当左腿完成支撑退让阶段,躯干完成转腰转体和挺胸形成“满弓”时,人体就完成了把肌肉突然拉长与扭紧的自下而上的超越器械用力,“满弓”是投掷项目最后用力特有的共同规律,是最佳的施力状态。“满弓”之后紧接左右腿的快速蹬伸,完成身体以髋部带动腰胸,以腰胸带动手臂,顺序以肩、肘、腕的加速用力,直至掌指手指关节的末端用力,使器械出手时达到最大的初速度。......
2023-11-23
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是保证运动训练正常的基本条件。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和训练恢复有专人负责。高水平的运动训练需要高质量的膳食营养和良好的训练保障措施,高校竞技体育担负奥运增光计划和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重任,必须提高运动员的基本训练保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校田径训练的质量和水平。......
2023-11-23
竞走技术由国际田联“竞走的定义”规范,普通走技术无规范。在竞走技术中,如果出现眼睛观察到的腾空或前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膝关节弯曲,这意味着竞走已转为跑,造成技术犯规。竞走的定义要求竞走技术做到前腿着地到垂直部位膝关节必须伸直,因此前腿“扒地式”全脚着地技术必须改变为“滚动式”前足着地技术。......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