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特色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研究

特色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研究

【摘要】:学校课程规划是以本校为基础,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进行的整体性规划与安排的过程。学校课程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分层面的具体规划,本研究仅选择特色学校创建的课程发展规划作为行动研究的范围,并以艺体特色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制为重点。通过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为三类特色课程的实施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课程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要充分调动共同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

学校课程规划是以本校为基础,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进行的整体性规划与安排的过程。学校课程规划在协调学校课程实施、整合课程功能、保障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保证学校课程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课程规划是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参照标准,是评价课程与教学的重要依据,制定学校课程发展规划是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一项重要的课程领导任务,研制学校课程规划的过程就是实现课程领导的过程。学校课程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分层面的具体规划,本研究仅选择特色学校创建的课程发展规划作为行动研究的范围,并以艺体特色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制为重点。

1.背景及问题

S校的前身是具有六十多年师范办学历史的中等师范学校,在全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转型的背景下,为解决当地初中毕业生上高中难的问题,2003年学校转制为普通高中。改办高中以来,学校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面对生源质量差、数量不足的困境,学校面对区域普通高中激烈竞争的态势,秉承在中师办学艺体教育方面的传统优势,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选择了彰显艺体办学特色的发展定位。尽管艺体特色教育的发展理念被学校和社会认可,艺体特色创建也在实践探索了十年,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课程发展规划,课程的实施缺乏依据,特色教育的不规范造成课程实施的实效性较低。在学校举行的十年办学经验总结座谈会上,几位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总结(反思性)发言,达成了一个共识——制定学校艺体特色办学的课程发展规划和课程实施方案,以指导特色学校的创建。

教师:我们音乐教学方面的资源严重短缺,应该要更新一些设备,钢琴的音都不准,需要调律,也没人管,能不能形成制度,每年维修一次,补充一些设备……(S—T—A—17)

学科组长:这几年来,在所有二本以上的高考升学率中,艺体特长生占到了三分之二,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问题是我们的艺体特色办学还不规范,我就发现我们的个别音、体、美老师教学“胡搞”,能不能有个“大纲”或什么依据进一步规范……(S—DL—M—2)

学科组长:我也发现这个问题,我们学科组的美术老师个性都比较强,谁都有自己的一套,课程内容和方式随便由着自己定,有些根本就“不靠谱”。再说,我们专业课老师和文化课老师也经常发生“不愉快”,学校需要出一个“东西”来规范。(S—DL—IS—12)

副校长:学校确定艺体办学特色的发展定位自改办高中之初就已经形成,但这十年的探索都是靠个人的经验在摸索,并没有形成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学校艺体特色课程实施停留于盲目实践层面,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如何在规范化方面做些工作……(S—H—IS—6)

……

经过这次座谈会,大家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了艺体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达成了彰显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发展的信念,但在座谈讨论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经过会后的反思,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校特色办学缺乏纲领性的规划,不能从课程发展的角度思考特色办学的问题,学校应该制定艺体特色办学的发展规划,明确办学的思路、发展理念、目标任务和资源保障。

第二,学校缺乏艺体特色课程实施方案,教师的课程实施与教学因没有依据而处于经验摸索层面,应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课程实施方案,明确课程设置的内容模块、课程性质、课时比例和课程实施要求。

第三,各学科的课程实施没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课程实施计划,特色课程的实施随机性较强而缺乏规范,需要分学科制订课程实施计划,为教学管理和课程实施提供规范性的依据。

第四,课程领导尚未形成合力个人主义现象较为突出,导致特色课程的发展实效性不高,需要构建特色课程的共同体,形成多元化参与的课程领导模式,发挥不同层面课程领导主体的主动性,共同推进特色学校的创建。

2.计划生成

S校改办普通高中以来,尽管在实践中有几年的艺体特色办学实践,但没有形成艺体特色课程发展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成为影响学校课程发展的问题。本人作为学校教导处的负责人,受命于校长的安排,结合博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的需要,拟定了研制艺体特色课程规划的基本思路。

第一,学校课程规划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活动,要在分析学校课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结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地制定。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艺体特色办学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愿景,要据此设计艺体特色课程发展的目标,以统领整个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实施方式,把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建立在达成课程发展目标的基础之上。

第二,特色办学的课程发展规划应该以实施方案的形式呈现,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确定实施的步骤和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以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模式推进特色课程的实施,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第三,艺体课程实施方案是核心内容,要分别按照音乐、美术、体育三类学科设计课程实施的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模块、课程实施方式、课时安排及课程资源等方面。通过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为三类特色课程的实施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课程实施计划是落实课程方案的具体计划,要分学科和年级制订详细的特色课程实施计划,为教师实施课程制定明确的依据,尤其是要根据艺体特长生参加高考的实际分学科详细拟定课程实施计划。

3.实施及结果

制定学校课程发展规划是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一项重要职能,为顺利实施计划,在本人的主导下,组建了一个临时性的组织机构,按照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理念和运作方式,发挥共同体成员参与课程决策的积极性,以民主、合作、对话、分享的理念,研制了特色课程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在行动实施过程中按照以下程序展开了这项行动研究。

第一,组织动员。学校课程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要充分调动共同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为此,笔者建议学校成立了由相关学科教师、学科组长、中层主任组成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研究小组,并组织召开了思想动员会议,校长和分管副校长出席会议,校长对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做了动员讲话,副校长提出了要求,本人就分工协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做了安排。

第二,调研起草。行动实施分三个小组,本人负责学校课程发展规划的起草,并参与其他两个小组关于课程实施方案和计划的制定起草工作。三个小组通过调查研究、资料整理、征求意见建议、起草初稿的程序,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初稿的起草工作。本人全程参与意见征求的环节,并在起草文本的过程中与其他教师进行了探讨交流。

第三,修改完善。文本形成以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征求共同体成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从学科组到年级组,从中层科室到学校领导,从学生代表到家长代表,根据不同层面征求到的意见,我和共同体成员进行了综合汇总。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上上下下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了三类文本文件。

第四,集体审议。修改成型的规划、方案和计划文本,提交由学校领导、中层主任和学科组、年级组代表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了集体审议。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讨论学习和意见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为规划方案的实施奠定基础。

本人作为研究者,又作为行动者,负责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组建了特色课程开发共同体,研制了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和课程实施方案,成果如下。

第一,研制了艺体特色办学课程发展方案。

为彰显艺体办学特色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路径,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形成以音、体、美特长生培养为龙头,带动艺体特色全面普及为重点的艺体特色教育发展格局,促进学校课程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促进特色课程发展的方案,为特色课程的实施提供依据,也为全校形成合力推进特色学校的创建明确了方向。

案例6-1 S校艺体特色办学课程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

一、课程发展目标

遵循普通高中教育规律,探索高中多元化办学的路径和艺体特色课程实施模式,构建彰显艺体特色课程体系,以高质量的特色课程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助跑学生成才之路,具体目标如下。

(1)总体目标:开发突出艺体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有特色的课程实施模式,构建内容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制定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保证特色课程有效实施。

(2)特长生高考目标:音乐类特长生二本以上录取率每年递增20个百分点,三年力争达到70%;美术类特长生二本以上录取率每年递增25个百分点,三年力争达到80%;体育类特长生二本以上录取率每年递增15个百分点,三年力争达到60%。

(3)学生发展目标:通过特色教育使每一位在校学生,实现“三能一专”的发展目标。即每一位学生能识音乐简谱,能掌握一种健身方法,能规范书写钢笔字;每一位学生在音、体、美方面有一项专业技能,实现“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二、实施步骤

按照“分步实施、阶段推进、深化提高”的思路,稳步推进彰显艺体特色办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具体安排部署如下。

(1)学习动员达成共识。通过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分析学校改办高中以来学校发展的情况,结合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理清通过推进艺体特色办学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明确特色方向,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营造彰显艺体特色办学的良好氛围,为课程实施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制订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我校艺体特色课程实施的需要,建立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在学习全国艺体特色学校经验的基础上,以音、体、美学科组为依托,分类别研讨制订特色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构建艺体课程实施的依据,形成规范文本。

(3)组织课程有效实施。在总结学校艺体教育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制订艺体特色课程计划,在试点运行中,加大跟踪检查的力度,按照“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的策略,规范课程实施行为,不断总结反思,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制度。

(4)稳步推进总结提高。在全面实施阶段,组织专家指导课程实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根据运行情况和课程评价建议适时调整课程实施进度,完善课程体系,加强部门协调,修订各类制度措施,开发课程资源确保课程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炼有价值的经验,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做好特色办学的经验推广。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组织领导,保障项目的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五个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课程顺利推进。

(1)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负总责的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由教导处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各小组开展工作,学科组长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职责是:研究制订彰显艺体特色办学的总体实施方案;研究制定项目实施的各类制度,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组织协调各小组按实施方案的要求,推进项目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课程实施进程,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指导课程实施。

(2)课程开发小组。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学科组长任副组长,负责课程开发工作。具体职责是:研究制订艺体特色办学的课程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组织申报并指导课题研究的开展,建立子课题研究项目;选派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交流,协调职能部门为课程实施创造条件。

(3)课程保障评价小组。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教导处副主任为成员,负责课程实施的资源支持和课程评价。具体职责是:对艺体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计划的落实督促检查;提供师资、设备和教学场地,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开展;对特色课程实施的情况进行跟进性评价,及时反馈调整。

(4)校本行动研究小组。由分管校长负责,抽调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形成研究小组,负责围绕课程实施开展行动研究。具体职责是:围绕课程实施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研究制订课程实施计划,开展课程实施干预;组织校内外专家指导课程的实施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供课程实施的意见建议;组织开展行动研究,为特色办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四、构建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后附具体方案和实施计划)

(1)课程体系。按照音乐类、美术类、体育类三个领域,开发设计课程内容。每个领域按照特长生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类课程、普通学科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四个层面设计课程的性质类别、具体内容模块、课时保障、课程实施要求。

(2)设计课程实施计划。按照课程内容模块,明确课程实施的具体方式,分音乐、美术、体育三个学科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五、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创新课程实施模式。按照同一年级特长生素质基础和专业倾向,把舞蹈类、声乐类、器乐类特长生编制到音乐特长班,把绘画类、书法类、美术设计类特长生编制到美术特长班,把田径类、武术类、球类特长生编制到体育特长班,统一进行文化课教学和专业辅导训练;单独成立艺体年级组,把高一至高三的音、体、美特长班整合为一个教育教学单位,加强特长生的培养;把音、体、美学科教研室整合到艺体教育处,形成课程实施的共同体。

(2)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音、体、美教师“走出去”,外出培训学习交流,开展校际间的研讨交流,观摩学习全国特色校创建的经验,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特色办学水平。根据特色教育实施的需要,聘请社会上音、体、美专业方面突出的教师为校外辅导员,为每个专业特长班配足配齐专业课辅导教师;建立文化课教师特长辅导的团队,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学习一项专业技能,为艺体特色活动类课程的实施创造师资条件。

(3)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特长生专业教师考核办法》《特色活动社团管理办法》《特色教育质量评价办法》《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制度》《特长生专业考试评价标准》等规范性的制度,确保特色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机制

(4)课程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宣传媒体,开展特色办学的宣传,形成社会关注和社区支持的合作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各种宣传阵地(楼道墙面、橱窗、黑板报、文化长廊)大力营造特色教育氛围。围绕特色课程的实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开展特色大课间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设置艺体活动项目,在年级活动中围绕特色课程开展成果展示活动,把节庆纪念日活动和艺体活动有机结合,开展专题活动,形成特色办学的文化。

第二,研制了艺体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方案是课程发展规划的重点,需要分学科制定。在此项方案的研制过程中,本人按照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三个层面结构,充分发挥中观层面学科组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作用,通过召开学科组教师会议统一思想、动员部署、明确任务等环节,在学科组课程领导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形成了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经学校宏观层面课程领导共同体的讨论修改,形成了规范性的实施方案。

案例6-2 S校艺体特色课程实施方案[3](节选)

一、体育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一)特长生专业课程

性质类别:专业特长生课程根据高考相应专业的要求设计课程,分为武术、田径、球类、体操类。身体素质(100米、原地推铅球、立定三级跳远)为专业特长生必修课程;田径、球类、体操、武术为专业特长生选修课程。

内容模块:理论课程包括田径类、球类、体操、武术类基本知识、裁判法和高考评分办法;技能课程包括田径类、球类、体操、武术的基本技能和高考考试内容。

课时保障:高一每周8课时,高二每周10课时,高三每周12课时,每天早自习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训练。

课程实施:专业特长班按高考专业方向分组教学,3年内完成全部课程,专业课总课时量为1062课时,基本理论和专项教学占30%,身体素质占70%。(www.chuimin.cn)

(二)社团活动课程

性质类别:主要针对在体育方面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课程性质为选修课,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

内容模块:课程内容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和武术五个模块设置,每个模块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专业特长开设。

课时保障:本课程周期为2学年,每周组织2次教学活动,每次活动2课时,每学期72课时,两年共计288课时。

课程实施:学校成立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和乒乓球专业团队,采取组队分层训练的方式组织教学,每个代表队训练由学校聘任体育教师和有突出特长的教师组织实施教学。

(三)普通班体育课程

性质类别: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针对普通班学生开设,保证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以上,健康教育和田径为必修课,球类和体操为选修课,武术为我校传统体育教学项目,设为我校校本课程。

内容模块: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设置健康教育、田径、球类、体操、武术五个模块。

课时保障:高一开设必修模块课程,每周2课时,共计72课时;高二开设选修模块课程,每周2课时,共计72课时,高三开设选修模块课程,每周2课时,共计54课时。

课程实施:高一必修课按班级开展教学,高二选修课程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按照修习模块分组教学的方式实施。

(四)实践活动类课程

体育活动课程是体育特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把体育实践活动纳入全校教育教学活动体系,采取学校组织和个人自主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保证体育实践活动的常态化运行。

普及性活动:开展大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年级特点、场地和气候条件选择二十四式太极拳、青年长拳、民族舞蹈、广播体操、健美操等项目,每天课间操时间(30分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由各年级负责组织实施。

社团类活动:根据年级特点、场地和气候条件,每月由体育教研室负责组织,各专业团队配合,以校内外对抗赛、友谊赛、邀请赛、高考模拟比赛等方式为主,开展一项体育竞赛活动,参加教育部门和社会团体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由各训练队负责组织实施。

实践类活动:组织体育特长生每年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积极参加村镇、社区或街道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团委负责组织实施。

专题性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体育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年四次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其中,四月份举行全校田径运动会,六月份举行球类运动会,十月份举行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十二月份举行冬季越野赛。

二、音乐特色课程实施方案……(略)

三、美术特色课程实施方案……(略)

第三,研制了特色课程学科实施计划。

课程实施方案仅仅是课程实施宏观层面的依据,特色课程的实施还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为进一步细化具体的实施要求,形成可操作性的课程计划,本人充分发挥学科组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作用,经过充分讨论制订了学科课程实施计划。

案例6-3 S校美术特长生培养课程实施计划[4]

为深化我校的特色办学,规范美术特长生教学,创新美术特长生的培养模式,创建美术精品课程,逐步提高美术特色教学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目标

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高校美术特长生的招生考试标准为依据,努力探索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的规律,使具有美术潜质的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合格的人才,通过美术专业课程实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素描、色彩、中国书画及工艺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置及内容

(一)专业理论课程

(1)素描基础知识包括色彩学基础理论、解剖学理论透视学理论。

(2)美术理论包括中外美术史简论、工艺设计基础理论、中国画基础理论。

(二)专业技能课

(1)素描,包括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训练,石膏几何体调式素描训练,静物训练,石膏人物头像训练,石膏人物胸像、人物头像、半身、全身、场景素描训练。

(2)色彩,包括调色、各种笔法、明度、色调、色彩构成、空间色彩和不同物体质感训练。

(3)速写,包括人体头部肌肉、人体头部骨骼解剖、人体躯干、四肢骨骼肌肉、人体运动变化规律训练,人物坐姿、立姿、人物动态训练,场景、组合体、线条变化韵律及节奏训练。

(4)透视学,包括平行透视图、成角透视图、倾斜透视图训练。

(5)工艺设计,包括美术字、图案设计、标志设计训练。

(6)中国画,包括中国画笔法、墨色、花鸟画技法、山水画技法、书法用笔训练。

三、课程实施计划

(一)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周期为三年,根据美术特长班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合理调整课时比例关系,文化课以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规定标准执行,专业课按五个学期设置。专业课总课时量为1062课时,其中素描教学占70%,色彩教学占30%,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附表说明。

(二)课程实施目标任务

(1)高一第一学期,主要完成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训练,石膏几何体调式素描训练、静物训练、平行透视图训练、成角透视图训练、倾斜透视图训练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绘画思维习惯,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

(2)高一第二学期,主要完成石膏人物头像训练和石膏人物胸像训练,包括调色、各种笔法、明度、人体头部肌肉、人体头部骨骼解剖、人体躯干、四肢骨骼肌肉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造型能力,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和对画面色彩的协调能力。

(3)高二第一学期,主要完成人物头像、色调、人物坐姿、人物立姿、美术字、图案设计、中国画笔法、中国画墨色训练,培养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构图造型能力,具有正确的观察方法。

(4)高二第二学期,主要完成半身人物、全身人物、场景素描、色彩构成、空间色彩、不同物体质感、人物动态、场景、组合体、线条变化韵律训练,以及标志设计、花鸟画技法、山水画技法、书法用笔训练,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采用多种方法表现物象的能力。

(5)高三第一学期,通过集训强化素描、色彩、速写的训练和模拟各种高考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考试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经验。

(三)课程实施要求

(1)运用整体观察法、虚实对比观察法和三点定位法,进行认识和表现对象的训练。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注重速写训练,注重临摹优秀素描作品。

(3)开展师生书画展和专业技能比赛,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作品,把美术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创作实践中运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4)每学期分年级、分阶段安排学生布置学校艺术长廊,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各种画展。组织学生外出写生,积累素材,并及时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

四、课程评价

每学期,每个年级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次专业考试,教研室组织统一命题,组织年级教师交叉阅卷,实行考教分离。每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一次测试,并总结经验。高三第一学期,每周进行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提高考试应变能力。每年年底统一组织外出交流学习,组织集训,学校统一组织学生报名参加联考,由带队教师指导学生报考外省院校校考。

五、课程资源

每个年级配备2名专业教师,每个年级配备画室和教具储藏室各2间。学校开辟画廊,展示学生作品,配备专门的电教设备。需要石膏几何体4套,成套的教学石膏静物、头像和石膏人物胸像,静物体100件,台布60块,聚光灯8套,实物投影仪1部。

案例6-4 S校美术特长生课程计划

4.评价反思

这项行动研究从愿景的形成到研究成果的产出,历时四个月,近一个学期时间。笔者作为这一行动研究项目的主要领导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总结,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依靠共同体成员的智慧,完成了艺体特色办学课程发展实施方案和特色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制,指导音乐、美术、体育三个学科组分别完成了学科课程实施计划。尽管不完全符合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标准,但它是一次尝试,是笔者在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后开展的第一项行动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运行,研究成果对特色学校课程实践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反思此项行动研究的过程和成果,笔者认为:艺体特色课程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为S校特色学校的创建提供了依据,为特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规范性标准。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学校课程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课程领导者实现课程领导的过程,需要课程领导者的协作精神和扎实的调研能力。学校课程领导是基于共同体的领导,任何一项领导职能的实现,离不开共同体成员的参与,只有合作才能共享,只有通过民主的方式才能凝聚智慧。反思艺体特色课程发展,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升学率是社会衡量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创建艺体特色学校,与提高高考升学率并不矛盾。只有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在面向全体学生实施艺体特色普及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潜力有重点地培养特长生,才能引领学校特色课程文化的发展,在普及的基础上才有提高的可能。

第二,特色学校的创建重在构建课程体系,理想的办学应该是个性化的办学,个性化办学的最终体现就是特色化办学。只有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禀赋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全力推进课程的实施,实现个性化的培养目标,才能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第三,艺体特色课程要积极探索亚艺类专业领域中艺术设计、书法、摄影、空中乘务、舞蹈表演等专业的培养模式,在传媒类专业领域中积极探索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主持艺术、影视动画、传媒艺术等专业的培养模式。

第四,要围绕特色办学,广泛开展社团活动,把特色办学的成果逐步向全校学生推广,并根据特长生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实际,结合新课改,探索有效教学的实施路径,逐步解决了特长生高考文化课短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