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研究结果

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研究结果

【摘要】:为此,本研究坚持学习创新的态度,重构符合我国实际的有效课程领导模式。

综上所述,各种课程领导模式都有不同的地域背景,也各有其特点和存在的意义。国外课程领导模式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体现出的新理念和新思想需要我们学习借鉴,我国普通高中现行校长课程领导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重要因素。为此,本研究坚持学习创新的态度,重构符合我国实际的有效课程领导模式。

1.学习西方课程领导的理念

如前所述,层级模式和能动分享模式是西方课程领导最具典型意义的模式,代表着课程论与领导理论最新发展的趋势,体现民主、平等、合作的课程领导思想,体现着互动、对话、探究、反思的课程理念,也蕴含着学校课程领导走向共同体的思想,本研究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需要借鉴的理念是:第一,注重课程愿景的凝聚作用,发挥目标导向作用,以课程愿景凝聚共同体成员的力量,以有效达成课程发展的愿景;第二,发挥课程领导者专业权威的影响力,采取民主协商、合作分享的领导方式,调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课程领导者的积极主动性,参与课程领导;第三,领导主体的多元化,在学校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赋权承责的有效机制,依靠团队协作的力量推进学校课程发展。

2.构建有效的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

尽管层级模式和能动分享模式仅仅作为一种课程领导共同体的理论雏形,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运作规范,但其孕育着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思想,对构建我国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有效模式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构建符合我国普通高中实际的有效课程领导模式,需要借鉴西方先进的课程领导模式的合理内核,本研究把重建普通高中有效课程领导模式的取向界定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在学校课程领导的理念方面,以分布式领导理论为基础,坚持民主合作、赋权承责的理念,构建以课程领导共同体为目标的模式;第二,在学校课程领导主体方面,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课程领导共同体,从学校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第三,在学校课程领导运行方式方面,从课程事务的领导和课程文化建设的领导两个角度构建课程领导的职责,更加重视文化领导。

【注释】

[1]曹科岩,龙君伟.论校长课程领导的内涵、角色和任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0):71-74.

[2]靳玉乐.学校课程领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99.

[3]香港教育统筹局.在小学增设一个教师职位负责为期五年的课程发展领导工作[N].教育统筹局公告,2003-9-1.

[4]黄显华.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开发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88.

[5]靳玉乐.学校课程领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02.

[6]黄显华.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7.

[7]阴祖宝,刘莹.我国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主体模式及其建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53-156.

[8]刘莹,罗生全.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实现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3):41-43.(www.chuimin.cn)

[9]阴祖宝,刘莹.我国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主体模式及其建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53-156.

[10]靳玉乐.学校课程领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02.

[11]汪菊.课程领导研究——一种综合的观点[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2.

[12]靳玉乐.学校课程领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02.

[13]阴祖宝,刘莹.我国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主体模式及其建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53-156.

[14]阴祖宝,刘莹.我国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主体模式及其建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53-156.

[15]Lambert L.Building leadership Capacity in Schools[J].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8(6):5-9.

[16]林一钢,何强.学校课程领导、组织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5(7):8-10.

[17]张嘉育.学校本位课程发展[M].台北:师大书苑,1999:29-30.

[18]钟启泉,赵小雅.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N].中国教育报.2006-12-15(5).

[19]罗祖兵.试析校长课程领导的理念转型[J].中国教育学刊,2013(3):67-70.

[20]格拉索恩.校长的课程领导[M].单文经,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0.

[21]L.Lambert.Building Leadership Capacity in School.Alexandria[M].VI: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8.5-9.